分享

《史说三国》之六十九:孔明殒落五丈原

 老夏说书 2021-11-15

青龙二年(公元 234 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十万出斜谷讨伐曹魏,并派使者约吴国同时进攻。
四月,汉军到达郿县,驻屯在渭水以南。司马懿带兵渡过渭水,背水筑营垒抵御。他对诸将说:"诸葛亮若出武功,依山向东,就真的难挡了;若西上五丈原,大家就无事了。” 诸葛亮果然屯兵五丈原。雍州剌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必定争夺北原,应先占据它。” 议论者大都认为不会。郭淮说:"若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军队连结,隔断去陇西的道路,煽动陇西民众,对国家就不利了。”司马懿就派郭淮驻屯北原。郭淮的营垒还未 建成,汉军就到了。郭淮迎击,汉兵退却。 

诸葛亮汲取前几次出征因运粮接济不上,使得志向未酬的教训,分出部分兵力屯田,作为永久驻扎的基础。屯田军士混杂在渭河边居民之间,与百姓和睦相处,不向百姓索取。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战。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的衣服和饰物。司马懿忿怒,上表请求出战,明帝派卫尉辛毗持符节,作为军师去制止他。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符节到来,贼不会再出来了。”诸葛亮说:''他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之所以上表请战,是做样子给他的人看。将在军中,君命可以不接受,要是能制住我,又何必到千里外去请战呢!" 

诸葛亮的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只问饮食起居情况,不问军事。使者回答说:"诸葛公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处罚二十杖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吃饭不到几升。”司 马懿告诉旁人说:"诸葛孔明吃的少,操心多,这能长久吗!" 
诸葛亮病重,汉后主派尚书仆射李福前往探望,顺便咨询国家大计。李福到后,和 诸葛亮交谈完离去,几天后又返回。诸葛亮说:"我知道您的来意了,上次虽然谈了一整天, 还没有说完,又回来求结果。您要问的人,蒋琬可以。”李福说:"先前确实忘了问如丞相 百年以后,谁可以接任大事,所以回来。请问蒋琬以后,又由谁在接任?”诸葛亮说:"费 祎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以后,诸葛亮不回答。就在这一个月(即八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

汉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返回。百姓跑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带兵去追。姜维调转军队,打起旗帜,擂响战鼓,好像要向魏军杀来。司马懿忙收军撤退,不敢进逼。于是,杨仪才排列队形,结成阵势退走;进了斜谷,才宣布死讯。百姓编成谚语说:"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的表字)。”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我能预料生,但不能预料死啊。”司马懿察看了诸葛亮留下的营垒,叹息说:"真是天下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回军了。 

汉军回到成都,后主大赦,谥诸葛亮为忠武侯。当初,诸葛亮上表说:"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可以充足了,不再要尺寸之地。到臣死的时候,不能让家内在多余的绢帛,家外无多余的钱财,以辜负陛下。”他去世的时候真如所说了的一样。丞相长史张裔常称赞诸葛亮说:"诸葛公赏赐时不忘疏远的人,惩罚时不包庇亲近的人;无功不能取得爵位,权贵不得免除刑罚。这就是不论贤能的人还是愚蠢的人,都能为他舍生忘死的原因啊!” 

《三国志》作者史学家陈寿说:''诸葛亮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规范,约束官吏,遵守制度,诚心待人,办事公道。尽忠努力的人,虽有过节也必定赏赐;违法怠慢的人。虽是亲近也必受惩罚。认罪交待清楚的人,虽犯重罪也可得到宽恕;巧言掩饰过错的人,虽是轻罪也会被重罚。行善的不会因善微小得不到赏赐;作恶的不会因恶纤细而不被贬黜。处理政事精简扼要,实事求是;要求名副其实,反对虚假伪装。在他治理的地区,人们都畏他又爱他,刑法严峻而无人埋怨,就是因为他用心公平,且劝戒明确啊。可以说他是治世的良才,管仲、萧何也赶不上。" 

蜀汉的民众请求为诸葛亮立庙,汉主不同意。百姓就依时节私下在田间祭祀。步兵 校尉习隆等上书说:"请求在诸葛亮的墓旁沔水北岸立一座庙,不要再让百姓私祭了。”汉主同意了。
诸葛亮去世,军中文臣武将不合,发生了一场动乱。请看下集《杨仪争权斩魏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