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经验

 为什么73 2021-11-16

宋兴诊治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病毒性心肌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从本病临床表现来看,应属中医“胸痹”“心痹”“心悸”等范畴。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兴治疗本病疗效较佳,现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介绍其经验如下。

病因不限于温热邪毒

一些医家受西医病毒学或中医“温邪上受,逆传心包”说影响,认为本病是感受温热邪毒,将其归为温病范畴。不可否认,部分患者初起即有热、渴、脉浮数等典型的温热病特点,但是,不可据此则将本病的病因简单局限于温热邪毒。宋兴指出,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必须认识到内因是依据,外因具有多样性,大多是正气不足,复感六淫邪气。单就外因而言,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毒皆能为患,尤以风寒湿邪为害最广最深。

气郁邪陷为核心病机

本病病位在心,由心涉及肺脾肾多个脏腑。早期的核心环节在邪毒阻滞,心气抑遏;恢复期病机中心环节在心气心阴两伤,邪毒滞留;慢性期病机中心环节在心阴心阳虚损,兼余邪阻络;日久则进一步转化为气血阴阳严重失调而兼痰瘀互结,闭阻心脉。故心之气血阴阳虚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病之本,六淫邪毒、痰浊、瘀血阻滞,气血营运不畅为病之标。

治疗时不呆执一法一方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的灵魂,是针对疾病过程中现实生命水平和机体状态来决定处方用药的具体纲领。由于病因不同、人体气血阴阳盛衰不停变化,决定了疾病的各个病期均有若干不同证型,进而决定了不同证型病机各别,病性亦异,治法迥殊。只有辨证论治才能充分满足这样层出不穷的变化要求,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本病在急性期之后的病理演变,除气阴两虚证外,阳虚湿滞、阴虚邪恋、痰瘀互结等证亦屡见不鲜。生脉散结构简单,作用明确,但只有施之于气阴两虚者才最为恰当。用于阳虚之证,无异隔靴搔痒。施之寒、湿、痰、瘀困阻之证,则无异闭门留寇,反生败乱。

医案举隅

某妇,27岁。半月前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咳嗽气紧,经抗菌消炎治疗,效果不佳,转增脘痞纳呆,继而频发心悸气短、心律失常、心前区憋闷疼痛,故住院治疗。经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投以抗炎药物、抗病毒药物、维生素、氨基酸等,中医则直接给予生脉口服液。经治半月,病情不仅毫无改善,且转增呕吐,腹胀腹泻,双下肢浮肿。

刻下症见:长期便溏纳呆,此次患病以来,一直恶寒厌油,脘痞腹胀,近日吐泻并见,日5~6行。全身沉重疼痛,恶寒发热无汗。望诊:形体娇小,面色灰暗,唇淡舌胖,舌苔白厚水滑,双下肢踝关节以下微肿。切诊:六脉沉细无力。诊为寒湿胸痹(寒湿郁滞,心阳闭阻),治以散寒除湿,温通心阳。予胃苓汤化裁。

处方:桂枝20g,白术20g,猪苓20g,茯苓30g,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羌活10g,川芎10g,干姜15g,砂仁10g,法半夏10g,吴茱萸5g。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一服汗出,恶寒发热消除,腹泻止,小便如注,尽剂而胸闷脘痞渐开,自行要求出院。续服2剂,厚苔已退,食欲大增,心律恢复正常。

二诊:诸症虽已大愈,但仍语音低怯,面容困顿,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水滑,脉细缓无力。是寒湿未尽,中气未强,神气未复。治当温阳利湿,暖中益气。方用理苓汤化裁。

处方:桂枝15g,白术15g,猪苓20g,茯苓30g,人参5g,干姜10g,生姜10g。上方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剂。

三诊:精神转佳,大便条解,舌质舌苔已转正常,六脉较前充盛有神,自觉身轻体健如未病时。因患者体质素弱,以丸药久服善其后。予金匮肾气丸,每次1/4成人量;附子理中丸,每次1/2成人量,嘱其连续服用1~2年。

按本案辨证无难点,但有一闻病毒二字,便把中医之温热邪毒与其等同者,迷失了中医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根本。造成此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以辨证为依据,而以西医理念指导中医用药,只见病毒之毒性,不明机体之状态;只知心肌之受损,不明损伤之内在动因,故劳而无功,反生败乱。

究其病因,中医学持正虚邪加论,认为素体正气不足,复感六淫邪气,是本病最基本的发病要素。本案辨证要点在舌胖淡,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诸点上。此寒湿郁闭之典型证候。其关键病理环节在脾肾阳气素虚,阳虚则温煦无力,运化无权,气血虚衰,五脏怯弱,湿由内蕴,寒因外受,治疗当在温阳散寒、化饮解表上下功夫。舍此则气化不展,郁闭不开,阴霾不散,别无通关之坦途。抗菌消炎药,苦寒异常,与清热解毒中药相类,用之无异雪上加霜。虽使用营养心肌类中西药物,但更增闭滞,令里不能和,表不能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