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兴医案(二)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二、病毒性心肌炎(寒湿型)一例

某妇,27岁,西医家属。

初诊20009月因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

主诉及病史∶半月前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咳嗽气紧,经抗菌消炎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转增脘痞纳呆,继而频发心悸气短,心律失常,心前区憋闷疼痛住院治疗。西医经心电图、血液等检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投以抗炎、抗病毒、维生素、氨基酸等药物,中医则直接给予生脉口服液成药,经治半月,病情不仅毫无改善,且转增呕吐,腹胀腹泻,双下肢浮肿。

诊查∶长期便溏纳呆,此次患病以来,一直恶寒厌油,脘痞腹胀,近日吐泻并见,日五六行,全身沉重疼痛,恶寒发热无汗;望诊∶形体娇小,面色灰暗,唇淡舌胖,苔白厚水滑,双下肢踝关节以下微肿;切诊∶六脉沉细无力。

诊断∶寒湿胸痹。

辨证∶寒湿郁滞,心阳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心阳。

处方∶胃苓汤加味。

桂枝20g 白术20g  猪苓20g  茯苓30g  苍术15g  厚朴10g  陈皮10g  羌活10g  川芎10g  干姜15g  砂仁10g  法夏10g  吴茱萸5g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一服汗出,恶寒发热消除,腹泻止,小便如注,尽剂而胸闷脘痞渐开,自行要求出院。续服2剂,厚苔已退,食欲大增,心律恢复正常。

二诊∶诸症虽已大愈,但仍语音低怯,面容困顿,大便溏薄,苔薄白水滑,脉细缓无力。是寒湿未尽,中气未强,神气未复。治当温阳利湿,暖中益气。方用理苓汤化裁。

桂枝15g 白术15g  猪苓20g  茯苓30g  人参5g  干姜10g  生姜10g 上方水煎服,11剂,连服3剂。

三诊∶精神转佳,大便条解,舌质舌苔已转正常,六脉较前充盛有神,自觉身轻体健一如未病时。吾师指出∶本案患者体质素弱,非提高身体素质不能杜绝其复发或变生其他疑难重证,而体质改造是一个与上帝相对抗的艰巨过程,非持之以恒不能建功,故当丸药久服善其后,改服金匮肾气丸,每次1/4成人量,附子理中丸,每次1/2成人量,嘱其连续服用12年。王道无近功,久用有奇效。

【按语】本案辩证无难点,所难在西医病因对中医病因认识的严重干扰上,一闻病毒二字,便把中医之温热邪毒与其等同起来,迷失了中医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究其成因,中医学持正虚邪加的复合因子论,认为素体正气不足,复感六淫邪气,是本病最基本的发病学要素。单

就外因而言,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毒皆能为患,尤以风寒湿邪为害最广最深,《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并指出痹症的发展是由浅入深的,五脏的痹症大多由外感风寒湿邪逐渐发展而来,心痹也不例外,'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结合部分患者初起即具备热、渴、脉浮数等较典型的温热病特点看,则明清温病学家所论'温热邪毒'亦在其中。置辨证于不顾,循西说以求因,无异缘木求鱼。

本案辨证要点在舌胖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诸点上。此寒湿郁闭之典型证候,其关键病理环节在脾肾阳气素虚,阳虚则温煦无力,运化无权,气血虚衰,五脏怯弱,湿由内蕴,寒因外受,治疗当在温阳散寒化饮解表上下功夫。舍此则气化不展,郁闭不开,阴霾不散,别无通关之坦途。抗菌消炎西药,苦寒异常,与清热解毒中药相类,用之无异雪上加霜,即使营养心肌类中西药物,用之亦更增闭滞,令里不能和,表不能解。造成此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以辨证为依据,而以西医理念指导中医用药,只见病毒之毒性,不明机体之状态;只知心肌之受损,不明损伤之内在动因,故劳而无功,反生败乱。

三、高血压(阴虚阳亢型)一例

某妪,66岁,台北市人。

初诊20001127日因患高血压病近20年就诊。

主诉及病史∶中青年时期,身体甚佳,其家庭生活是女主外而男主内,长年经商,乘坐轮船往来于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极少病痛。40岁后,始时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发生,体力尚能支撑,未曾经意。50岁左右头晕烦热等症频发,渐感体力不支,始求医诊治,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从此长年服药,至今不辍。近45年来,频发眩晕欲倒,伴深夜两手十指指尖胀痛欲裂之症,每五七日一发。发作时昼不能行,二便、饮食均需专人护理;夜不能寐,必高举双手数分钟方能缓解。曾求治于中医,中医以三棱针十指指尖放血治之,头晕、指胀均能得到明显缓解,但疗效不能持久。乃自学中医简易针刺疗法,备三棱针于枕畔,发则自救,以求暂安。'

诊查∶长期服用降血压西药,一日不能中断,频发头晕头痛眼胀,夜卧指尖胀痛,烦热失眠等症,难以自持;口干多饮,大便长期偏于干燥,但尚能排解,小便正常,饮食尚可。望诊∶十分健谈,精神略显亢奋,颜面潮红,舌绛红中裂,光剥无苔。切诊∶右寸、关、尺三部浮弦而重按无力,左手脉体大于右手三倍以上,全无柔和之象,沉取乏力。

诊断∶眩晕。

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潜阳。

处方∶镇肝熄风汤化裁。

白芍20g 玄参20g  熟地20g  天冬20g  山茱萸15g  怀山药30g  怀牛膝30g 钩藤15g  代赭石30g  神曲5g

上方水煎服,11剂,连服3剂。

二诊∶睡眠、口干明显好转,指尖胀痛未发,大便较前通畅易出;舌绛红略减,裂纹略有弥合,但仍光剥无苔,脉体略有收敛,弦劲之象亦略有改善。数年痼疾,断非朝夕可以根除,且龙雷之火,非潜敛招纳不能收其腾越之势,原方加牡蛎30g、肉桂1g,再服3剂。

三诊∶诸症好转,舌转红活润泽,裂纹明显愈合,上罩薄白苔,两手脉体脉势相称,和缓从容,唯沉取乏力。其儿媳谓∶服完2剂时的第二天早上5点钟左右,老太太躺在床上,忽然大喊一声∶“我的病好了!”循阴阳互根之理思之,阴血亏虚者,阳气亦本不足,加之古稀之体,气血本已并衰,予生脉散化裁以善后∶

人参5g 麦冬10g  五味子5g  大枣10g  枸杞子15g  熟地20g  天门冬15g  山茱萸15g  怀山药30g

上方水煎服,21剂,嘱其续服15剂。2001年再度赴台湾长庚大学工作时,老太太闻讯举家登门拜访,言及三诊所予之方断续服用30余剂,1年来旧病从未复发。

【按语】老师指出∶本案辨证难点在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西药时仍左手脉大于右手三倍以上,指尖胀痛欲裂,临床甚为少见,他行医30年仅见此1例,因而最易令人疑窦丛生。所疑者是火热实证,还是阴虚阳亢?决疑不难,只在辨证要点中求之便可获得。本案辨证要点为舌绛中裂,光剥无苔,脉沉取无力,脉象尤为核心要素。此阴虚阳亢之证据。如此典型严重的临床表现,果是火热实证,火性炎上怒张,最能鼓动气血,而见洪数盛实之脉象;火性急速暴烈,最能变生燎原之害,初起或可单见气逆,久则当见高热、痈疮、斑疹、吐衄、狂越之证。既已发展到上攻巅顶,逆行四末以致寝食难安的程度,断无脉沉取乏力之理,也断无20年不愈而尚无其他火热变证之可能。

老师进一步分析指出∶商场如战场,终日殚精竭虑最是伤阴耗血,舌绛中裂,光剥无苔,正是阴血久伤之象。阳以阴为根,气以血为母,阴亏则阳失潜敛而张于外,血少则气失涵养而浮于表,脉大失柔,正是阴不敛阳,血不养气之征。治此非大剂滋阴潜阳,养血育气,补不足以配有余,则断不能收长治久安之功!若以清热泻火治之,实损有余而配不足,虽可暂缓十指胀痛类标证之急,久必阴阳俱损于清热之剂,气血并亡于攻下之药,何异催命之鬼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