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否质疑过张亚东?丨胡诌白扯第38话

 胡诌白扯 2021-11-16

昨晚,续上了《十三邀》张亚东和许知远的对话。

他们聊天过程中,有几个触动我的点。

张亚东说:

1.年轻时候的冲动都没了。

2.我也想像高更那样,(四十几岁)抛弃一切东西,去追寻自己内心的东西,可是我不敢啊。

3.想要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东西。

4.最开心的是,朋友又发现一乐队,分享给我。

「年轻时候的冲动都没了。」这点可不是只有年级大的人才有的感受,凡是一个懂得向内自我观察的人,他总会在过往的回忆中,发现自己成长的蛛丝马迹。成长不一定是扔掉了不好的,留下了好的,时间不同,看事情的感受不同。我们会怀念年轻时的冲动,大抵是因为很难再体会到那样美好的感受。(当然,回忆过去的美好,并不妨碍我们体会现在的美好。)

体会比较深的是写小说这事,年轻时有那个冲动,洋洋洒洒地写,遇到挡路的东西,就一脚踢开,一脚踢不开的,会拼命死磕,自带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兴致来了,三更半夜常常爬起来用手机扣字,会很兴奋地回忆一个离奇的梦,通过想象把模糊的部分补全,为了写一篇超长的影评,可以坐上整整一天。那时的忘我,那样心无杂念的状态是值得回忆的美好。

「我也想像高更那样,(四十几岁)抛弃一切东西,去追寻自己内心的东西,可是我不敢啊。」记得在访谈中,张亚东还说过「我贼物质,舒适度对我来说特别重要」。许知远的提示是:中产阶级价值观。

还有,高晓松曾对张亚东说:亚东我不缺钱呀我也不明白为啥就是还是这么拼命要去赚钱。

这些让我想起了早上在路边长椅上躺着的流浪汉,也就是在南方在深圳,可以在这个季节不挨冻。我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成了流浪汉,能承受如此生活吗?

我不想变成流浪汉。我对物质的要求没那么高,但也不想变成穷人。穷人与恶正面交锋的机会更大,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富人可以主动选择贫穷,问题是我还未曾富有过。从1到0很简单,从0到1不容易,贫穷的时候,冒着可能更贫穷的风险,去追寻自己内心的东西,并不明智。

也许这些理由,都没有「我贼物质,舒适度对我来说特别重要」这句话来得一针见血。

两年前的我并不需要现在的明智。那时年轻,有胆量有冲劲有时间没牵挂,所以不必留遗憾。物质带来的舒适度对我来讲,没有那么重要,吃什么饭不重要,只有内心想要追寻的东西最重要。为什么?因为那时候还未体验过舒适度更低的生活。大约在去年的一段时间,体会到一些找工作和缺钱的痛苦,才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

那个时候做的就是对的事,放到现在就不一样了。舒适度是一方面,现在又有了新的牵挂。

现在,我不想像高更那样,抛弃一切东西,去追寻自己内心的东西,不是因为我不敢。敢不敢是年轻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我觉得,创作的专注与忘我,并不一定要通过抛弃来获得,就像艺术创作与吸烟酗酒并没有必然联系。很多有名的创作者都是兼职,但也并没有妨碍他们创作的专注与忘我。

至于「想要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东西」,最忌讳的就是在创作前或创作后,去找有没有和自己作品相似的东西。害怕“复制”,害怕“雷同”,也是杂念的一种。就像,写作者一边想着字数,想着我是不是说了别人说过的话,那就没法下笔了。反而,放松一点,“无所顾忌”一点,更助于灵感的喷涌。这个时候,要先有些盲目的自信,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才能创作出真正美好独特的东西。正如,他们二人谈话中所提及的能量,要有那样的能量,就得学会释放情绪释放感性释放自信释放最真的东西。

看过一个号主写过《十三邀》的评析,今天刚开始码字的时候,我已经把它全忘了。写到3/4的时候,忘记一个句子怎么说的,又浏览了一下那篇文章。放下这点印象之后,我觉得,这篇就是我的作品,和那篇不一样,而且破掉了年轻、冲动、抛弃、独一无二、中产阶级价值观这样的词汇。

为了让那股能量释放出来,现在的我可以有些盲目的自信,可以变得没脸没皮,大不了以后的我再破掉现在的我。

我最开心的是,自己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了一些新的、不那么一样的东西。

我最开心的是,把年轻时抛弃一切的冲动,转变成现在创作的冲动,把年轻时想要的抛弃一切,变成如今的在创作中抛弃杂念,把年轻时想要创作的独一无二,变成现在的超越自己。



Interactive Topics



互动话题


如果文中有哪个点触动你,可以聊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