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面管教》: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

 周听陈说 2021-11-16

_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阅读笔记

_

     为人父母的你,是否经常因为孩子沉迷手机网络而无能为力?是否时常因为孩子不良生活行为而大发雷霆?

     身为教师的你,是否时常因为学生学习不思进取而苦口婆心?是否时常因为学生犯错已成习惯而心力交瘁……

     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和学生的不良行为该如何进行教育,不妨试试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所倡导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因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是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将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归咎于不听话或是不懂事。而简·尼尔森则认为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寻求过度关注。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当然这无可厚非,寻求关注是因为需要获得归属感。正如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中也提到人有归属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能从父母或老师那得到适时和主动的关注,但往往很多父母或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容易造成归属感缺乏。

      第二:寻求权力说到权力,也许我们会自问,孩子能有啥权力。其实不然,就如当孩子们在日常生活说“妈妈,我不想吃白菜,我想吃红烧肉”,这是很正常的诉求,但是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我就想吃红烧肉,没有就不吃了”,此时大多数家长要么严声呵斥,要么服软顺从,这过程也就是孩子寻求权力的体现。当孩子抱有这种我说了算或必须听我的才有归属感的错误观念时,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行为。

     第三:报复。说到这或许很多人就怀疑,孩子怎么会报复呢?对呀,怎么就会报复了呢?《克莱默夫妇》中说到: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就会自然反击。这种反击既可能是实际行为,也有可能是内心愤怒或恐惧,这内心愤怒和恐惧当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爆发和增长。在孩子身上,其实能感受到,当一个孩子在一个缺乏归属感和爱的家庭中,时常遭遇父母的责骂或惩罚,那么她要么会反击或报复,比如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要么逆来顺受,胆小怕事,总受人欺负

      第四:自暴自弃。有些孩子丝毫得不到任何关注或感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往往会产生我不相信我能有所归属,我要让别人知道不能对我寄予任何希望的错误信念。换句话说,就是破罐子破摔,反正都这样了,就无所谓了。

     在我看来,从一开始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这些孩子们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恶化的过程,而引发这些原因的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面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作为父母或者老师又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能只是“责备”孩子,而不承担我们自己应尽的职责。

     再者,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多地去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然后针对不同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我们应该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什么是建设性行为,比如邀请孩子参与到某一件事情来发挥他的能力。另外多陪陪孩子,让他真实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和关怀,即使我们不用口头说出来。

     寻求权力的孩子,我们要引导他们建设性地使用权力,提供有限制性的选择,决定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更不能强迫让孩子们做什么比如,做父母的对孩子说“我每天只会玩一个小时的手机来放松,因为我还要学习和工作。”比“你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的手机,其他时间必须去学习。”要效果好的多,当然前提是我们要以身作则,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当孩子开始报复或反击,我们要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并猜测孩子为什么会受到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再让孩子和你一对一地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孩子自暴自弃,我们要记住孩子不是能力不足,我们得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简单步骤,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无论多么渺小;关注他们的优点,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有些家长或者老师认为这些正面管教的方式还不如实际惩罚来得有效,简·尼尔森也指出有些成年人错误地认为,孩子之所以继续他们的不良行为,是因为惩罚没有严厉到使孩子从中吸取教训的程度。”

     如看到孩子看了很久电视,父母直接关掉电源,孩子会无奈听从;孩子不小心闯了祸,直接破口训骂,孩子也会感到害怕。如有出现不悔过或反抗,惩罚则会升级,直到孩子服软。

     诸多日常生活管教经验似乎证明,惩罚是有效管理孩子的方式。但有时候我们必须当心,惩罚会取得短期效果,但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会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叛逆(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偷偷默默“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和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作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

     所以,我们得当心惩罚带来的长期效果往往是负面的,惩罚或许能让我们表面上“赢了”孩子,但不能让我们从实际和情感上“赢得”孩子。

      如何“赢得”孩子?简·尼尔森在书中提到了“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看到这我们也许会问,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正面管教呢?简·尼尔森提出了正面管教的四个标准:

     第一、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第二、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第三、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第四、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合作贡献等)。

     这就是正面管教的标准,也应该成为我们管教孩子或学生的内心准则。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提到的各种管教理念都有言简意赅的表达和通俗易懂的实例,以上是我个人觉得启发和受益最大的部分,当然书中还有“逻辑后果” “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家庭会议和班会”和“父母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等重要论述,值得参考和学习。以下整理了一些重要观点,便于分享和思考。

1、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a.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b.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c.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d.内省能力强(自律和自我控制);e.人际沟通力强;f.整体把握能力强.g.判断能力强         

                           ——《正面管教》P4

2、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能听你的。

                          ——《正面管教》P26

3、“孩子们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阿德勒”

                          ——《正面管教》P31

4、父母骄纵孩子的其他原因是,因为骄纵孩子很容易,这满足了他们被孩子需要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好爸爸好妈妈”应该做的,他们要确保孩子不会经历自己觉得自己童年时吃过的苦,或者是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朋友或家人的压力。当父母因为自己做会更容易、更快、更好,而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培养生活技能的机会时,他们没有真正考虑过这样做的长期影响。

                          ——《正面管教》50

5、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

                         ——《正面管教》P75

6、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同龄人的认可却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而寻求同龄人的认可也就成为了他们行为的错误目的之一。                                                                         ——《正面管教》P88

7、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正面管教》P90

8、记住,惩罚虽然能暂时控制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P91

9、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之一,就是定期按计划陪孩子享受特别时光。    

                        ——《正面管教》P143

10、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

                         ——《正面管教》P276

——2020.1.15-.2.7

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