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是在漫长历史中逐渐形成的,还是在短时期内由巫师创造的?

 传统文化管窥 2021-11-16

关于汉字的形成,过去的说法是“仓颉造字”,所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而今天,人们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它是在漫长历史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仓颉造字

例如,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的

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指出:

“常常听到有人提出'汉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汉字起源于何时’这一类问题。严格说来,这样提问题并不很恰当……汉字这类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它们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总之,多数学者都认为,汉字是由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逐步孕育、日积月累发展出来的。

甲骨文

我们都知道,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汉字。按上述观点,则在甲骨文之前,应该存在一个文字符号逐渐积累发展的漫长过程。

考古发掘也确实发现了我国远古先民在陶器、玉石等上刻划或描绘的大量符号,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东北和华南等地区。

然而,对这些刻画符号的性质,它们究竟是不是文字,与甲骨文有无关系等问题,学者们却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于是,又有学者提出了汉字产生的“突变论”,即认为汉字是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创造出来的,具体而言,是由原始社会的知识分子——巫师把广大群众中流传的各种图形符号加以总结整理,传习使用,从而创造了文字。

双墩文化刻画符号

更有学者统计了从8000年前贾湖新石器文化遗址,到甲骨文出现的商代晚期的符号,总数为1501446个,其中,甲骨文以前的符号仅约1446个,占0.1%;甲骨文约1500000个,占99.9%。

符号的种类共约5191个,其中,甲骨文以前的符号(包括在不同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形体相同者)约691种,占13.31%;甲骨文约4500种,占86.69%。

通过计算可知:在甲骨文以前,符号总数平均每年增加0.306个,种类增加0.146个;而甲骨文平均每年总数增加5000个,种类增加15个。

从统计数字上看,甲骨文之前的刻画符号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来说,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由此,该学者认为,殷商时代的巫师们在三百年内留下的符号总数,比过去几千年留下的符号要多近千倍,其间不可能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因此,文字(甲骨文)极有可能是巫师们有意设计创造出来的,而不太可能是群众运动的结果。

然而,这种观点也遭到了其他一些研究者的反对。

他们认为,上述统计对象性质不一,甲骨文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而大部分原始刻画符号尚不是文字,将它们一并纳入统计分析,所得结论是不科学的。

良渚文化刻画符号(摹画)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汉字是在漫长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是在短时期内突变,由巫师创造的?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