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绘画作品如何钤印:“鉴藏印”该如何使用?

 三个小布丁 2021-11-16
这是我们【书法绘画作品如何钤印】系列文章的第五篇,我们说说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我们该如何使用“鉴藏印”?
“鉴藏印”是文人或收藏家用作鉴赏、校订、收藏而钤盖在书法绘画作品和图书上的印章。依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中国最早的鉴藏印始于东晋仆射“周顗”白文小印,后面就是唐太宗的“贞观”连珠小印。

(唐太宗“贞观”小印)
再往后,就是唐玄宗的“开元”连珠印,再接下来,是南唐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

(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
宋太祖的“秘阁图书”印,之后,是宋徽宗的“宣和七玺”,这些全部都是钤盖在御藏书画或图书上的,是皇室收藏的专用印章。

(宣和七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宋代是个重文抑武的朝代,因此,宋代的文化发展远超前代,文人使用图章也渐渐成为风气,于是在文人圈子里也渐渐兴起了鉴藏印。比如苏轼的“读书堂记”,李玮(就是那个驸马画家)的“李玮图书”,米芾的“米芾秘箧”、“米氏审定真迹”,蔡京的“蔡京珍玩”等等。

(宋代文人的鉴藏印)
到了明清两代,篆刻兴起,文人的鉴藏印也随之大兴。
但,鉴藏印并不简单,我们需要认真说一下,鉴藏印有明细分类,它至少又细分为鉴赏印、校订(审定)印、收藏印三种,虽然都是鉴藏印,但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图:

(收藏鉴赏印分类)
鉴赏类的标志字眼如图所示,有鉴赏、珍赏、清赏、心赏、阅过、曾阅、读过、曾读、过目、过眼、经眼、眼福……等等,指的是印主曾经欣赏过、曾经看见过藏品,但藏品却不一定是印主的藏品;收藏类的标志字眼如图所示,有收藏、考藏、珍藏、鉴藏、藏书、珍玩、秘玩、密笈、珍秘、图书……等等,指的是印主本人就是藏品的所有者、收藏者;校订类的标志字眼如图所示,有校订、考订、审定、鉴定,指的是印主曾做过藏品的鉴定、审定、考证工作,亲自确定了藏品的真假,对藏品的真假负责。
当然,鉴藏印的标志字眼不止以上这些,还有一些相对较为“另类”的,比如王福庵曾在自己的藏品上加盖“福庵欢喜”的收藏章,表达的是对藏品的喜爱,我们在藏书上也常见“子孙永宝”“子孙永保”之类的祈愿语句章,表达的是对藏品的珍视及对后辈子孙关于藏品的嘱托。

(藏品上的子孙永宝章)
还有比如“姓某某愿此永无水火虫食之灾”之类的祈愿收藏章,吴昌硕曾经刻过一方“合肥龚氏鉴藏历代金石文字中外泉货官私印章碑帖图籍书画尺牍之记”印章,虽然印面只有3.8厘米见方,但印面却刻了满满的三十个字,龚氏的鉴藏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如图:

(吴昌硕的“合肥龚氏”长文收藏印)
当年,徐悲鸿第一次收藏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时,曾钤盖一方“悲鸿生命”的收藏章,显然,他视这幅画为生命。你看,显然,这方印既没有收藏的字眼,也没有校订审定的字眼,但它却兼具了鉴定和收藏的意义。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鉴藏印在形式上一般是细朱文印,不论是“元朱文”还是“钱线篆”,抑或是“汉金文”朱文篆,总之是细朱文,为的是这些印钤在书画作品上仍能保持书画文字、画面足够清晰、雅致,这也是近代篆刻赵叔孺、王福庵细朱文印大行其道,陈巨来印风风靡书画圈的缘故。

(任伯年《鸡菊图》)
我们看任伯年这幅《菊鸡图》,落款之下共有两方印,是作者用印,一方白文“伯年”,一方朱文“任頣之印”,右下角钤“滦斋鉴赏”,细朱文印,是广州九华堂刘滦先生的鉴藏印,用的就是细朱文。但鉴藏印也并不限于此一种格式,平常的名章也可代替作鉴藏印使用。比如:

(张大千、于非厂合作《古木鸣禽》)
这幅张大千和于非厂两人合作的《古木鸣禽》画作,款识:“仿宋人滕昌佑笔,戊寅三月,蜀人张爰。”这是张大千的落款,钤印两方,一方白文印“张爰私印”(姓名印),一方朱文印“大风堂”(斋号印)。另一行落款:“戊寅秋日补霜叶于宫门口,非厂。”是于非厂的落款,钤白文印:“于照”(姓名印)。左下角钤一方朱白相间印:“马积祚”,这是民国收藏家马积祚的姓名印,这里,他用作鉴藏印。
无论何种鉴藏印,钤印时都有一条基本要求,就是不可污损书画,因此,选取的位置就是书画作品的边缘、角落,有时甚至成为原作品的章法补充,比如,成为原书画作品的“压角章”。比如程景宣的这幅隶书节录《张迁碑》书法扇面:

(隶书节录《张迁碑》)
这幅书法,左侧作者在落款之后,钤印两方:白文“龙湖”、朱文“宣”。右下角被收藏者钤鉴藏印:“六村云依楼印”细朱文印,在章法上,实际上它起到了平衡章法的作用。
鉴藏印忌宽大,甚至印文也最好以细朱文完成,这一点在宋代米芾的《书史》(第126)中就有提及:“印文须细,圈须与文等”,这实际上也是后世细朱文印的最原始审美观点。所以,我们在鉴藏印里很少见到白文印,因为“白文印”印泥红色太重,沙孟海先生在《印学史》中也说:“鉴藏印钤在善本图书或字画名迹上,忌用粗笔印,也忌用大阔边,理由是这些善本名迹非常珍贵,印文采取朱文细笔、细边比较适宜。”(沙孟海,《印学史》,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74页)。
另外,同一幅书画作品上,鉴藏印不宜钤盖过多,不要让自己成为又一位“乾隆皇帝”,他可是能把书画名迹钤印钤成浑身“牛皮癣”的“艺界”名人。

(“巨能盖”的项元汴如何用印)
但乾隆还不算最厉害的盖章狂人,历史上最著名“巨能盖”是大收藏家项元汴,就是项墨林,他在篆刻史上很有名,与文彭交好,是当时最著名的收藏大家。我们看禇遂良本的《兰亭序》上的鉴藏印,项元汴钤了九十八枚印(带黄圈的都是),而乾隆皇帝只盖了十几方,或者,乾隆的坏毛病是从他这里学来的也说不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