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VC 并发血栓,抗凝治疗要多久?关于静脉导管相关血栓的 9 问 9 答

 涅槃大将 2021-11-17
话题再现

深静脉置管期间静脉内早期血栓由于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易被临床忽视,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往往血栓已经形成。

也时常有读者提问,问当导管并发静脉血栓时,如何选择抗凝药物?抗凝治疗要多久?

图片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 简称「导管相关血栓」或 CRT)是静脉留置导管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它是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病因上与置入的导管密切相关,在处理上又需考虑导管的临床使用而存在特殊之处。

为了增加临床医护人员对 CRT 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查阅文献,来理一理导管相关血栓的问题,提高大家对 CRT 的预防意识。

在进入正文之前,先来看一段视频。该视频是一恶性肿瘤患者(未置管)并发颈内静脉血栓请血管外科专家会诊时的讨论记录,供大家参考:


九问九答

1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的分类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CVAD)是指导管末端位于腔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的输液装置。临床上常见的 CVAD 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输液港(IVAP)。

图片
颈内静脉 CVC(左)股静脉 CVC(右)(作者提供)

图片PICC(左)IVAP(右)(作者提供)

2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分几类?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中国专家共识》将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分为以下 4 类:

深静脉血栓(DVT);血栓性浅静脉炎;无症状血栓;血栓性导管失功。

3深静脉血栓有何表现?


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表现:

置管侧肢体、颈部、肩部、胸部、颜面部有水肿症状或体征,超声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伴或不伴浅静脉、头臂静脉(也称无名静脉)、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受累部位疼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颈部或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红斑或麻木感等表现。

图片

图片
右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作者提供)

4静脉血栓有哪些危险因素?


A.  患者因素: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恶性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相比,其 VTE 风险增加了 4 倍,如若接受化疗,接受手术,其 VTE 风险相应增加。

B.  导管因素:
  • 导管管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大管径、多腔的导管有更高的血栓发生率;
  • 导管尖端位置:当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的下 1/3 处时血栓发生率是最低的,可能与此处血液流速大有关;
  • 导管材质:因材质本身的性质可能引起的吸附反应,相对质地更硬的材料可能加重静脉内膜损伤或增生。不同材质的导管其血栓的发生率有差异:硅胶<聚氨酯<聚乙烯。

C.  操作治疗因素:
  • 置管环节:反复穿刺、退送导管会加重内膜的损伤,增加血栓机率。不恰当地选择置管血管、导管规格也是重要的因素。
  • 使用环节:药物及输液速度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一些药物本身也有促进血栓的风险,如化疗药物中的抗血管生成类制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此外,不规范的冲、封管也是增加血栓性导管失功的重要原因。

5发生血栓时超声检查有何表现?


血管内超声可以发现静脉受压的病因,在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后对病情评估和治疗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尚难普及。

正常置管后静脉超声表现:置管后的静脉管腔内内置管外壁光滑,外壁上未见异常回声团块,静脉管腔内呈现无回声区,血流通畅。

发生静脉血栓时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 
  • 急性血栓:静脉明显增宽,血栓形成部位静脉管腔呈现低弱回声,探头加压不变形,血流频谱超声无明显血流信号;
  • 亚急性血栓:静脉血管直径基本无变化,血栓部位可观测到静脉管腔中等回声,探头加压无变形,血流频谱超声可见血管腔内点状、束状血流分布;
  • 慢性血栓:静脉管腔结果不清晰,管径变窄,血栓发生部位呈现高回声或管壁增厚。

6D 二聚体有诊断血栓的价值吗?


D 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中的一种,其阴性结果对血栓性疾病的排除有参考价值,但 D 二聚体对 CRT 的诊断价值有限,其水平不能作为是否置管的依据,不能作为是否预防性给予抗凝药物的依据。

对于 CRT,由于其早期血栓量较少,D 二聚体阴性不具排除意义。对已诊断 DVT 的病人,建议检测 D 二聚体并随访其变化,用以辅助对病情发展的评估。

对于诊断导管相关血栓并拟进行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应检查并随访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并为部分药物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7导管相关 DVT 需要溶栓治疗吗?


导管相关 DVT 应使用与下肢 DVT 相同剂量的抗凝治疗。是否须溶栓治疗尚无定论。

导管诱发的上肢 DVT 较非导管诱发的 VTE 发生 PTS 风险更低,溶栓联合抗凝效果并未优于单独抗凝。因此,不倾向积极溶栓。

8如何选择抗凝药物?


临床上最常使用低分子肝素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

多数指南推荐低分子肝素作为初始抗凝药物。推荐按照说明书建议的体重调整剂量进行初始治疗。

指南陆续将 DOACs 列为肿瘤病人静脉血栓治疗的一线用药或首选用药。在利伐沙班标准治疗方案(15 mg,每日 2 次,3 周;之后 20 mg,每日 1 次,6 个月)基础上联合微粉化地奥司明 (2 片,每日 1 次,6 个月)可提高静脉再通速度,降低 6 个月内 PTS 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9抗凝治疗疗程要多久?


多个指南建议在保留导管期间一直使用抗凝治疗,至拔除导管后 3 个月。但目前指南推荐的疗程是基于下肢 DVT 治疗经验的推导,缺乏直接相关研究。

对于血栓已经完全消融,且无其他持续存在的高危因素,VTE 风险分级已下降至低危的病人,是否必须将抗凝延长至拔管后 3 个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排版:张洁

投稿:zhangjie4@dxy.cn


参考文献

1.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2020 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4).

2.  吴洲鹏,赵纪春,马玉奎.《欧洲血管外科学会 2021 年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解读.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网络首发:2021-01-12.

3.  张爱群,王春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

4.  潘悦,曾珠,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

5.  郭菁.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探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 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