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鹏湾之战:近代蒸汽动力对传统风帆技术的碾压式打击

 天选小丑 2021-11-17

公元19世纪中期,欧美各主要强国的海军,开始将新兴的蒸汽动力技术运用于舰船驱动。尽管没能立即在大型主力舰流域进行推广,却已逐步在沿岸的小型舰体中得到普及。发生于1849年9月的大鹏湾之战,就是该历史阶段的一个微观缩影。

早在鸦片战争结束前后,新一代海盗集团便在广东沿岸聚集起来。其中最有名的佼佼者,莫过于坐拥数百艘船的大头目--十五仔,以及与之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二当家--徐亚保。前者主要巡弋在珠江口西侧,并时常将锚地转移至越南。后者的船队规模虽小,却在质量方面更为精湛,主要在珠江口东侧的大鹏湾出没。除定期对沿线的渔村收取保护费外,他们还乐于攻击那些落单的欧美商船。所以很快就引起香港的英国人注意,也使自己成为当地驻军的重点清缴目标。

徐亚保本人的素描肖像画

1849年2月,徐亚保就在港岛附近击杀了2名英国军官,并因此遭法庭通缉。香港警察当局很快联络到皇家海军,要他们替自己出面缉拿凶手。时任香港中队指挥官的约翰,便迅速调来了刚刚安装蒸汽机的双桅帆船--哥伦拜恩号,不等其他援军就位便抢先向东行进。若在过去,这样的举动一定会被判定为鲁莽而不负责任。但在蒸汽动力得以普及的新时代里,此类做法却并不让同僚们感到意外。

当年9月28日中午,约翰和麾下的几十名水兵乘哥伦拜恩号驶入大鹏湾水域,很快就发现了目标踪迹。但与普通的海盗船不同,这些属于徐亚保队伍的船只普遍有500吨大小,安装着12-18门不等的西式火炮。换言之,即便与欧美国家的轻型巡逻船对轰也不会迅速落入下风。只是基于不愿打硬仗的本能回避,才没有立即向闯入自家领域的英国人开炮。反过来朝东北方的海岸撤退,希望能尽快找到其他同伴。由于约翰清楚自己人手不足,岸上的宝安县又是海盗们的造船基地和落脚点,所以只能在海上下锚监视。直到黑夜笼罩的晚上11点,才发现有14艘体型巨大的中国式帆船从附近通过。

位于香港以东的大鹏湾

原来,徐亚保因忌惮皇家海军的战力,选择率所有部众连夜出逃。在此之前,他们已纵火焚烧了自己原本设在岸上的村落和船厂。苦等到晚上的风向有利于自己,再义无反顾的朝着西南方向奔逃。但约翰显然没理由放过他们,下令哥伦拜恩号马上调头追击。只是苦于早期蒸汽机的功率有限,才没能立即进入己方火炮的有效射程。

晚上11:45分,原本还很强劲的东北风突然罢工,让徐亚保的帆船被迫停在原地。英国人则抓住机会,以强劲的工业之力向前逼近,并试探性的向海盗们开火发炮。事实上,该船在建成之处,还设计有18门中型口径火炮。一直到1849年完成中期改造,才被迫将武器数量缩减至12门,以便容纳船体两侧的明轮装置。不过,在自己来去自如而对方只能纹丝不动的情况下,这样稀疏平常的配置还是足以完成吊打。真正阻碍其取得战果的因素,是普通双桅帆船的火炮威廉限制,以及由夜间低能见度所引发的命中率低下。

单挑整支海盗船队的 哥伦拜恩号蒸汽船

于是,在次日凌晨的数小时内,一场毫不对等的猎杀游戏便在大鹏湾中上演。英国人不断发炮射击所能看见的目标,却没法对任何船只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决定性伤害。徐亚保的海盗船则保守摧残,只能在慌乱中开火回击,反过来造成自身位置暴露。因而就只能寄希望于海风再起,好让船只有机会逃避攻击。

9月29日中午,久违的东风终于降临到大鹏湾水域,徐亚保等人的船只皆已遍体鳞伤。为了能尽快脱离英军攻击,海盗们纷纷向西开往保安县沿岸。但白昼的来临也意味着瞄准精度提升,因而很快就有3艘帆船经不住连续炮击,直接瘫痪在水面上动弹不得。许多人选择提前跳水求生,根本没可能再被组织起来进行抵抗。等到哥伦拜恩号加速撞沉第4艘帆船,才趁乱逃到大鹏湾的出口处躲避。约翰则鉴于部下已连续作战40个小时,明智的选择了暂不继续追击。

 

在缺乏风力加持时 海盗们几乎没什么还手之力

当然,海盗们也没能在新的落脚点上高兴太久。仅仅到10月1月,皇家海军便又派来了2艘单桅帆船,发起了规模更大的第二轮强攻。虽然此时的海盗船数量已重新增加到23艘,还是没能在打击中幸免于难。作为罪魁祸首的徐亚保,也在暂时脱逃后被自己人出卖给了港英当局。为了不被流放到荒凉的塔斯马尼亚岛,这位盛极一时的海盗头目便选择在牢饭内上吊自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