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秘方(十六)

 Yang马 2021-11-17

  五、苓姜术桂汤

        [组成]茯苓块15克、生姜9克、炒白术9克、桂枝9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分温再服。

        [功效]宣散温化表里寒湿(苦辛温法)。

        [主治]寒湿伤脾胃两阳。症见脘中痞闷,不饥,吞酸,形寒,或酒客湿聚,或感时令寒伤中者。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六、四加减正气散

        [组成]藿香梗9克、厚朴6克、茯苓9克、广皮4.5克、草果3克、查肉(炒)15克、神曲6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渣再煮1杯,3次服。

        [功效]温振脾阳燥湿(苦辛通法)。

        [主治]湿困脾阳,阻滞气机,苔白滑,脉右缓,伴胸闷食少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七、五加减正气?

        [组成]藿香梗6克、广皮4.5克、茯苓块9克、厚朴6克、大腹皮4.5克、谷芽3克、苍术6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日再服。

        [功效]温阳燥湿除满(苦辛温法)。

        [主治]秽湿着里,脘闷便泄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八、杏仁薏苡汤

        [组成]杏仁9克、薏苡9克、桂枝1.5克、生姜2.1克、厚朴3克、半夏4.5克、防己4.5克、白蒺藜6克。

        [用法]水5杯,煮取3杯,渣再煮1杯,分温3服。

        [功效]温通表里寒湿(苦辛温法)。

        [主治]湿痹气不主宣。症见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九、厚朴草果汤

        [组成]厚朴4.5克、杏仁4.5克、草果3克、半夏6克、茯苓块9克、广皮3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温服。

        [功效]苦辛通降,温阳化湿(苦辛温法)。

        [主治]湿盛阻阳之湿疟。症见舌白脘闷,寒起四末,渴喜热饮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杏仁汤

        [组成]杏仁9克、黄芩4.5克、连翘4.5克、滑石9克、桑叶4.5克、茯苓块9克、白蔻皮2.4克、梨皮6克。

        [用法]水3杯,煮取2杯,日再服。

        [功效]轻宣肺气,清暑化湿(辛苦寒法)。

        [主治]暑邪伏肺,暑湿在表之肺疟。症见舌苔白,口渴欲饮水,时时咳嗽,发冷先从背部开始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十一、承气合小陷胸汤

        [组成]生大黄15克、厚朴6克、枳实6克、半夏9克、栝蒌9克、黄连6克。

        [用法]水8杯,煮取3杯,先服1杯,不下,再服1杯,得快利,止后服,不便再服。

        [功效]宽胸涤痰,泄热攻下(苦辛寒法)。

        [主治]温病三焦俱急,痰诞壅盛。症见痰诞壅滞,喘促不宁,身大热,口大渴,舌苔黄燥无津,脉不浮而躁动不已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二、杏仁滑石汤

        [组成]杏仁9克、滑石9克、黄芩6克、橘红4.5克、黄连3克、郁金6克、通草3克、厚朴6克、半夏9克。

        [用法]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

        [功效]分清上下,湿热两清(苦辛寒法)。

        [主治]三焦俱受,湿热并重。症见潮热、汗出、烦渴、胸痞闷、呕恶、自利、溺短,舌苔灰白滑腻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三、一加减正气散

        [组成]藿香梗6克、厚朴6克、杏仁6克、茯苓皮6克、广皮3克、神曲4.5克、麦芽4.5克、绵茵陈6克、大腹皮3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再服。

        [功效]辛开苦降,宣畅脾胃气机(苦辛寒法)。

        [主治]三焦湿郁,脾胃升降失司。症见腔腹胀满,大便不爽或溏泄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四、三加减正气散

        [组成]藿香(连梗叶)9克、茯苓皮9克、厚朴6克、广皮4.5克、杏仁9克、滑石15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再服。

        [功效]理气化湿,兼以泄热(苦辛寒法)。

        [主治]秽湿着里,气机不宣,久则酿热。症见舌黄脘闷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五、黄芩滑石汤

        [组成]黄芩9克、滑石9克、茯苓皮9克、大腹皮6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猪苓9克。

        [用法]水6杯,煮取2杯,渣再煮1杯,分温3服。

        [功效]宣气利湿清热(苦辛寒法)。

        [主治]中焦湿热,内外湿合邪为病。症见身痛,渴不多饮或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舌淡黄而滑,脉缓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六、杏仁石膏汤

        [组成]杏仁15克、石膏24克、半夏15克、山栀9克、黄柏9克、枳实汁每次3茶匙(冲)、姜汁每次3茶匙(冲)。

        [用法]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

        [功效]宣通三焦,清化湿热(苦辛寒法)。

        [主治]湿热蕴结焦之黄疸,伴脘痞恶心,便结溺赤,脉沉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湿》

        十七、三仁汤

        [组成]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苡仁18克、半夏15克。

        [用法]甘澜水8碗,煮取3碗,每服1碗,日3服。

        [功效]宣化畅中,清热利湿(苦辛淡法)。

        [主治]湿温初起,邪气逗留气分,未曾化燥,及暑温挟湿,头痛身重,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濡。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十八、二加减正气散

        [组成]藿香梗9克、广皮9克、厚朴6克、茯苓皮9克、才防已9克、大豆黄卷6克、川通草4.5克、薏苡仁9克。

        [用法]水8杯,煮取3杯,3次服。

        [功效]化湿理气,金通经络(苦辛淡法)。

        [主治]三焦湿郁,湿滞经络。症见院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九、香附施覆花汤

        [组成]生香附9克、旋覆花(绢包)9克、苏子霜9克、广皮6克、半夏15克、茯苓块9克、薏仁15克。

        [用法]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温服。腹满者,加厚朴。痛甚者,加降香末。

        [功效]运脾除湿,疏肝通络(辛苦淡合芳香开络法)。

        [主治]湿滞肝络。症见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二十、断下渗湿汤

        [组成]樗根皮(炒黑)30克、生茅术3克、生黄柏3克、地榆(炒黑)4.5克、查肉(炒黑)9克、银花(炒黑)4.5克、赤苓9克、猪苓4.5克。

        [用法]水8杯,煮成3杯,分3次服。

        [功效]化瘀止血,清热渗湿(苦辛淡法)。

        [主治]久痢患者,大便带有瘀血,肛门下坠,腹中不痛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二十一、宣清导浊汤

        [组成]猪苓15克、茯苓15克、寒水石18克、晚蚕砂12克、皂荚子(去皮)9克。

        [用法]水5杯,煮成2杯,分2次服,以大便通快为度。

        [功效]宣通气机,清化湿浊(苦辛淡法)。

        [主治]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症见神识如蒙,少腹鞕满,大便不通,舌苔垢腻。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酸    苦    法

        一、连梅场

        [组成]云连6克、乌梅(去核)9克、麦冬(连心)9克、生地9克、阿胶6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脉虚大而芤者,加人参。

        [功效]清心火,滋肾火(酸甘化阴酸苦泄热法)。

        [主治]暑温后期因暑热久覊,波及心肾而致水火不济之候。症见心热烦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酸    甘    法

        一、人参乌梅汤

        [组成]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用法]水煎服。

        [功效]酸甘化阴。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二、双补汤

        [组成]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脂、苁蓉、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

        [用法]水煎服。

        [功效]培补脾肾(酸甘辛甘合法)。

        [主治]老年久痢,脾肾两伤。症见大便溏泻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