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例分享】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冯岩毅《加法的初步认识》

 自主发展 2021-11-1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加法,列出加法算式模型。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加法。
2.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建模活动经验。
3.感受加法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引入模型

1.看图说过程和结果

我们一起完整的把这两幅图看一看。请你连起来说一说这个小故事。

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预设:合在一起是多少条鱼呢?

2.表达含义

怎样表示“把2条红鱼和1条蓝鱼,合在一起是多少条鱼呢?”
同学们可以用小圆片代替小鱼摆一摆,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

3.分享交流。

①画金鱼图

②摆小棒

③画点子图

小结:在解决合在一起是多少条鱼呢的问题时,我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总结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4.模型表达

④算式:2+1

二、借助不同表征,经历建构加法模型

1.借助学生的不同表征理解算式含义。

教师:你见过这样的算式吗?会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出示课题)

引导学生看着加法算式,再看看刚才同学们的作品,解释为什么能用2+1=3来表示。

认识加号,它表示合并的意思,指导加号的书写。

结合图完整说说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打手势说一说。

2.对比几种方法。

教师:对比几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以后遇到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了。

小结:经历了刚才的学习过程,同学们对加法有了一些了解,想想你们画的图、摆圆片的过程,说说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这里,2+1=3,表示把2条红鱼和1条蓝鱼合起来,有3条小鱼。

三、变换情境、丰富模型

1.讲故事

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也能用2+1=3来解决呢?试着讲个小故事,自己想一想,也可以把你想讲的故事画在纸上。

为什么这些事情都能用2+1=3来解决呢?

预设:都是把2个和1个两部分合起来。 

2.解决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根据在动物乐园里发现的数学信息继续提出数学问题。

四、解释模型、根据模型求解

1.自主探究。

你怎么知道3+2等于几?

2.分享交流。

①数一数的方法:1、2、3、4、5。

②接着数的方法:从3后面接着数,4、5就可以了。

③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5,所以3+2=5。

跳格子游戏

有的同学还看到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跳格子游戏呢。我们也跟他们玩一玩。

请你试着玩一玩,算一算。

你能用式子表示吗?并说说2、1、3的含义? 

5.在我们生活中用“加”表示的例子也有很多。谁来说一说

五、总结收获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能用加法解决的问题,画一画然后跟你的家人说一说。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