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今日始,新冠依旧在!

 杏雨轩 2021-11-17

今日入伏,大家夏安。

今年的“加长版”三伏天长达40天(一般为30天),为这不凡的一年又添上点不凡背景。


今年的不平凡,始自新冠肺炎的疫情,最近它如何了?

最新疫情消息

大致总结一下:

我国国内,除北京外只有零星的输入性病例;而北京的聚集性传播事件,目前控制为4个中风险地区,没有出现扩大化发展。

国外各地,则大多不乐观,比如哈萨克斯坦出现疫情新状况;美国新冠感染病例已经超过了347万,死亡病例超过13.7万。

这对涉世未深的我来说,真心是太超乎想像的状况了。

我大约会永远记得,今年的新年伊始、新春之际,本应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走亲访友的画风,却不想因为这样一场病疫,使得我们只得关门闭户。

起初我也并未十分在意。以为很快就会过去。直到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反复强调,我才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更是期待着多些好消息。

到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基本恢复,但疫病依然未灭,它还是藏在某个阴暗的角落,寻机“卷土重来”。

所以在防控疫情方面,我们依旧要仔细,依旧不能放松。

比如我们要知道,在56°C条件下,持续30分钟,就能杀灭病毒,所以就要尽量吃熟食,少吃生冷食物;

比如我们要坚持,外出佩戴口罩。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是将折面完全展开,完全包住嘴、鼻、下颌,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还有我们在家应当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与环境卫生,每次有效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至少清洁家居环境一次。 

当然如果遇到实在不懂的防疫问题,可以试试打12320(卫生部设立的公益热线电话),会有专业人士为你解惑。

防疫不是一件小事,这不仅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也是古时先人们曾经面对过的。

关于防治瘟疫的记载,不仅见于史书,更可见于读书人的诗文中。

01

先说说隔离。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便有把麻疯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的规定

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或曰当迁,迁所定杀。

城旦、鬼薪疠,何论?當迁疠迁所。

——《云梦秦简·法律问答》

看过《国家宝藏》的读者看这个出处眼熟不?

有错,这个问答,就出自撒贝宁演绎过其故事的那个国宝:

看回我们引用的那段,这第一句问答,说的还不只是普通的病患。

所谓“当迁”,是这个病人犯了罪应当被捕;“定杀”,则是处以溺亡的死刑。就是说,患了有传染性的疾病还去犯罪的人,本来应当拘捕的,为免传染他人,就处以死刑了。

不属于这种情况,而是在狱中患病的呢?那隔离就好了。

疠迁所”,是指给在狱中的犯人准备的传染病隔离所。

虽然这段问答针对的是执法系统的管理,但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秦律,对犯人都有防疫隔离的制度。

不难推断,对传染性疾病的病患采取隔离措施,在当时是应用广泛的方法。

汉朝,这样的方法也被继承了下来: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

说的就是,人们将患上传染性疾病的百姓,进行隔离,并用医药治疗。

在医病同时,有效防止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02

再看看预防。

古人对传染性疾病,不乏预防理念,亦有有效措施。

比如,采用艾灸。

生活在盛唐时代的药王孙思邈,就曾主张:



凡入吴蜀地游宦,

体上常须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

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 针灸上·灸例第六》
 

(又称《千金要方》)

艾灸的原理,在于借助艾草升阳之性,扶助正气。

换句话说,就是增强身体的能量、提高免疫力。

再比如,与端午风俗类似的,佩戴中药香囊。

古人将药物制成祛疫香囊,悬挂于门户、帐前或佩戴于身上,以达到有效预防疫毒的目的。

药王也在他的著作中记下了中药香囊的作用,说它:

避疫气,令人不染 

——《备急千金要方》 


疫香囊的原理,在于借助易挥发的芳香驱浊、驱毒通窍的药,驱除病邪

在我们今天的世界,相比于其他国家,为何隔离与防措施,在我们国内就能更为顺利地实施?

我想,这与中华儿女自古以来认真抗疫的传统,有莫大关系。

03

最后,在抗疫的道路上,总是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身影。

当然,曾经的医护分工与现代制度不同,我在古人的文字中,暂时只看到了医生。

宋朝词人赵必,在《鹧鸪天(戏赠黄医)》里这样写医生:


湖海相逢尽赏音,

囊中粒剂值千金。

单穿扁鹊卢医术,

不用杨高廓玉针。

与良医相遇,无论是在宋朝还是在现在,都会不乏赏音吧!

也许,我还太过年轻,

并不完全明白“天地无终,人命若朝霜(魏晋,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二》)所说的可贵;

也不完全明白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千金要方·序所说的重量。

但是,

我曾看那些赴武汉支援的医护工作者,不眠不休与死神和瘟神博斗的样子;

我曾见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眼含泪花地为抗疫战斗的样子。

一句“人命关天”,让我的内心火热。

苏拯(唐昭宗光化年间诗人)曾写下:

医人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

我们何其幸运,有那么多好的医生愿意前仆后继的加入到这场战役中。

我们的“手”不“滥”,“药”还“神。

制度还好,“冻馁”得顾,高额的医疗费由国家承担。

真心感谢祖国母亲,也感谢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努力。

我现在还能想起华科协和医院医生的那封“请赴一线”的申请书,短短百字看了却让人热血沸腾。

有这样的医护工作者为我们拼尽全力,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配合好各项防疫措施。

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终将战胜疫病。

世界上如果真有种力量,可以穿透坚硬的围墙与黑暗,那就是充满希望的信念,与坚持不懈的行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