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橐龠道法”

 青衫老祖 2021-11-17

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乃万经之要、万典之纲、万家之宗。释迦牟尼讲的是悟道(觉悟)的法门,孔子讲的是践道的人伦,孙子讲的是用兵的法要,韩非子讲的是无为而治的诀窍,等等。老子不仅讲了道——这一宇宙的根本,讲了德——这一道的具体表现形式,讲了玄(矛盾、易变、和合)——这一大道的演化方式,讲了用——大道法则规律的自在及正确应用,也讲了法——认识大道、合乎大道的路径。这个路径,我称之为“橐龠道法”。

《道德经》第五章有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短短六句话,就道出了修练大道的总法门:守中。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橐龠与守中的关系。橐龠与守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橐龠”是境界,当你的身体中出现“橐龠”景象的时候,说明已经洞见大道的实相;守中则既是路径,也是阴符。守中就是静密,就是“复归于明”,就是任“橐龠”(静明琉璃体)在自身宇宙中自由流淌。大道自在,静观自得。

为此,有志者不妨多读一读《心经》。《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的状态,实际就是“橐龠”状态。五脏六腑俱在,在一片空明的情形下,它们仿佛都失去实体的存在,都演化为空明一片,一个空无而实有的“橐龠”。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离空无色,离色无空。因此,当照见自身变成一个光明空无的“橐龠”时,一定不要慌张,可以默默念诵《心经》,把心定下来,守中!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橐龠”既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要经过一番不懈的筑基功夫。禅宗讲,柴米油盐,莫非佛法;吃喝拉撒,尽是禅密。要害在于一个静字。浊以静之徐清。

我的办法是打太极拳。太极拳的拳理就是“道”。以浑圆起,以浑圆收,预示大道无形,太极无极。拳讲进退、上下、左右、阴阳,是为太极生两仪、双手双脚协调联动,是为两仪生四象;八法为八卦,五劲相五行。“欲上先下”,反者道之动;“以柔克刚”,弱者道之用;以静制动,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明。因此,打太极拳,就是修持大道。

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只要坚持心静和松柔两大要点,假以时日,就可以达到上下贯通、气脉通畅的境界,“橐龠”境界紧跟着就会出现。而一旦呈现“橐龠”状态,那种美妙、那种喜乐,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道可道、非常道啊!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橐龠道法,看似很普通,换个说法就是“风箱”道法,还有点粗鄙。但是,大道若朴。朴素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不要当中士,“中士闻道,若存若亡”,更不要当“下士”,“下士闻道,则大笑之”。李子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是什么滋味,“橐龠道法”也只有亲自实践一番,自己探察个究竟,才知道真伪。甫一听到就认为荒诞不经、大笑不止,毋宁太主观、太先验、太愚昧了吗?为道者不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