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了】温健康:把得与失看成过程,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健康晓语 2021-11-17




把得与失看成过程,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一、真题再现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二、审题指导

细读材料,明确要求,审准题义,不跑题偏题,是考场作文下笔的前提。

命题人让你写什么?写“自己的看法”!

什么看法?你自己的“体验与思考”!

什么体验与思考?“对此”!

“此”又指代什么?材料中三种人对得与失的看法!

哪三种看法?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这时,你需要思考的是:

这三种看法对不对?得与失是不是人生的终点、起点、过程?

如果把得与失看成人生的终点,会是些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人?

如果把得与失看成人生起点,这人又会怎样?历史上谁曾把得与失看成人生的起点?

如果把得与失看成过程,那与把人生看成终点和起点的有什么不同?

这样一番思考,你自然会发现:把得与失看成人生终点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以自己的得失为结果,他自然就认为多得益善,不能失去,不能失败;只有得,才成功,才有意义。这自然不免有一种功利主义之嫌。其结果自然是贪“得”无厌,不能稍“失”!

把得与失看成人生起点的人,得与失就是他的所作所为的动力。“得”会促使他更上一层楼,“失”会使他反思总结,调整策略。这自然又有一种实用主义之弊。

把得与失看成人生过程的人,“得”也坦然,“失”也坦然,“得”不贪,“失”不馁,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这样层层抽茧剥笋,才能真正明确命题人的意思。下笔行文是自然可破立结合,先批驳前两者对得与失的看法,这是“破”!然后明确第三种看法,这是“立”!当然破立之前有“引”,引材料,引观出观点;破立之后有“联”,联系现实;最后“结”,号召总结,破立三段自然是“议”:引——议——联——结,巧妙行文。

三、考场失误

严重审题不清,不少同学偏题,把写对得与失的三种看法的体验与思考,直接写成对得与失的体验和思考。一看材料中有“得失”两字,就先入为主,泛泛而谈得与失,写对得失的感想与体会!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看淡得失”,“得失不论,毁誉由人”,这些自然是离题偏题的。

四、素材运用(全取之于必背的六十四篇文章)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

(此句可论证人生中要不计得与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此例可论证暴秦以得天下为终点,而不为天下行仁义,自然二世而亡。)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此句可论证什么可得,什么可失,认清得与失。)

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屈原《离骚》

(此句可论证为了坚持理想,而不计得失。)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此句可论证所有为了自已建功留名的人,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留痕迹。)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此句来论证什么是正确的得失观。)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此句可论证失去了官场的险恶,得出了山水之乐趣。)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句可论证真正的得应该是什么。)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此句可论证只有上升到一定人生境界,才得看淡得失。)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此句可论证为得到留名青史,可不惜失去生命,人生应有的得失观。)

五、温老师下水作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把得与失看成过程,才是真正的智者

温健康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我们芸芸众生一般不会有这位王子的困惑,但不可逃避的是对得与失的选择。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而我认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的,才是人生的智者。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的人,难免有功利主义之嫌。对把生死看作人生全部的人,孟子曾说“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一个人若把得与失看作人生的终点,自然得与失就是其全部的人生意义了。那自然也是凡可以得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失者何不为也?秦为灭六国,“奋六世之余烈”,无所不用其极,可它把得天下作为自已的终点,希望一劳永逸,而不爱天下之人,最终“楚人一炬”,“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成了一场空,化为一个梦。秦朝二世而亡,不亦悲乎?

        把得失看作起点的人,难脱实用主义之弊。“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多得少失就是这种人行为处事的动力;一旦失去、失败,他们或总结反思,调整心态,以期东山再起;或坚守初心,披发行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在历史的长江中成一段传奇。但大多如霸王项羽,面对四面楚歌,他感到包差忍耻再无用处,实用主义让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这让多少江东才俊嘘唏不已。

      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只有把人生看成得与失的过程的人,才会摆脱官场的束缚,挥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才会不计小我,成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才会看淡生死,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歌!把得失看成过的人,进也英雄,退也闲适,何尝不是人生的智者?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怎样的人生境界呀!可现在的人们,有多少人不是被得与失的浮云遮蔽了双眼?或视得失为终点,或视得失为起点,得则心喜万分,失则心忧如焚。古人尚且有“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智慧,我们却成了精致的功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得乎?失乎?喜乎?悲乎?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人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逆旅于人生的我们何不把得与失当作一路风景?把自己的得失看淡,以圣贤为榜样,把为国家为民族的担当肩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呈上一柱肯定的火焰”吧!(975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