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周德安针灸治疗痰证的经验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11-17

夏淑文 刘慧林

中医有“百病兼痰”“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临床上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大类,其形成原因多由于肺脾肾气化失常,津液不归正化,聚而成痰。其致病特点是:发病怪异,变化多端,易蒙蔽神明;重浊黏滞,病势缠绵;阻碍气机,易影响脏腑气血运行而产生诸多疾病。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指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以其所到不同,而致百病丛生。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指出痰“在肺为咳、在胃为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变幻百端”。

虽然正如清代何景才《外科明隐集》所说“痰生百病形各色”,但是古今对于针灸治疗痰证少有论述。周德安教授在多年针灸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针灸治痰之法,创立了系列化痰针灸处方,验之临床,多有奇效。作为师承弟子,笔者试将周德安教授临床针灸治痰的经验详加论述。

1.周氏针灸治痰四法

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疗痰证创立化痰法、消痰法、涤痰法和豁痰法四法,祛痰作用依次增强。其中的化痰法临床上最为常用,也是祛痰基本之法,可用于各种由痰引起的病症,消痰法、涤痰法和豁痰法三法均是在化痰法基础上演化而来。消痰法则多用于气滞痰凝、聚积成形的病症,如瘰疬、痞块等,也就是具有软坚消痰之效;涤痰法比较峻烈,多用于实证,如痫证等,具有荡涤顽痰之功;豁痰法多用于昏迷或某些神志失常的患者,如中风中脏腑的闭证、癫狂等,具有豁痰开窍作用。与祛痰四法相应的是针灸祛痰四方,即针灸化痰方、针灸消痰方、针灸涤痰方、针灸豁痰方。

2.周氏针灸治痰四方

针灸化痰方为祛痰的基本方,腧穴组成为丰隆、中脘、列缺、内关、公孙五穴。其中丰隆、中脘是主穴,明代楼英《医学纲目》中云:“诸痰为病,头风喘嗽,一切痰饮,取丰隆、中脘。”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具有化痰的神效,化痰作用比较广泛,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均可应用。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中云:“痰多须向丰隆泻。”明代高武《针灸聚英·玉龙赋》中云:“丰隆肺俞,痰嗽称奇。”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医宗金鉴·十四经主病针灸要穴歌》曰:“中脘主治脾胃伤,兼治脾痛疟痰晕。”《行针指要歌》曰:“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金元四大家朱丹溪论痰最详,他认为痰乃脾失冲和,气阻津聚所致。若脾健恒常,气顺津畅,湿弗能聚,岂有成痰之理,从而主张“实脾土,燥脾湿”为治痰之本,“顺气为先,分导次之”为治痰之序。由此可知,“实脾燥湿”与“顺气”为治痰两大法则。周德安教授秉承朱丹溪这一思想,因脾为生痰之源,故取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配合内关以实脾燥湿。又因肺主一身之气、肺为贮痰之器,故取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以理气化痰,针灸化痰方五穴主次分明、标本兼顾,成为针灸治痰之首方,临床上以此方化裁可适用于各种痰证。

针灸消痰方腧穴组成是在针灸化痰方基础上加上6寸金针曲池透臂臑,或在针灸化痰方基础上加上火针行速刺法点刺局部阿是穴。适用于淋巴结核(瘰疬)、乳癖、子宫肌瘤、瘕痞块等这些痰凝气结之病症。6寸金针曲池透臂臑为一针透三穴,即曲池、手五里、臂臑,三穴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透此三穴,可起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逐瘀散结、化腐生肌之功。6寸金针曲池透臂臑是针灸大家王乐亭之临床经验,操作过程:以取患者左上肢为例,医者先于患者左侧曲池穴消毒,并于6寸金针上涂上液状石蜡,医者面对患者,右手持针,左手托起患者的左肘,医者左腿弓(前腿),右腿蹬(后腿),以斜刺(45°角)向前进针,进针后马上沿着皮下平刺向臂臑穴。《类经图翼》中记载曲池、手五里、臂臑三穴都有主治瘰疬之功效,《百症赋》中说针刺臂臑“兼五里,能愈瘰疬”。6寸金针曲池透臂臑原本只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瘰疬),周德安教授扩展到乳癖、子宫肌瘤、瘕痞块等病症。火针行速刺法点刺局部阿是穴治疗瘰疬、瘕、肌瘤等为国医大师贺普仁所推崇,此法见于古籍《针灸聚英》,曰:“破瘤坚积结瘤等,皆经火针猛热可用。”《外科正宗》曰:“火针之法独称雄,破核消痰立大功。”火针行速刺法点刺局部阿是穴以治标,配合针灸化痰方以治本,标本兼治。

针灸涤痰方腧穴组成是在针灸化痰方基础上加天枢,施以泻法而成。天枢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脐旁2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过于天枢。《丹溪心法》记载:“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顺矣。”治气则诸痰可消。故针刺天枢能通过理气而间接地达到化痰之目的。况天枢为阳明大肠经之募穴,具有清泻阳明腑实之功。天枢本身即可治疗痰凝气结之瘕痞块,《针灸大成》中记述天枢主治妇人女子瘕,血结成块,漏下赤白,月事不时。主治病症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综上所述,针灸涤痰方具有清热涤痰、理气通腑之效,多用于痰火互结、腑气不通之病症。

针灸豁痰方腧穴组成是在针灸化痰方基础上加人中、涌泉而成,具有清心泻火、豁痰开窍之效。人中为督脉穴,是清心泻火、镇静安神、开窍醒神之经验穴,是临床用于急救的要穴;涌泉为肾经井穴,具有滋水制火、醒神开窍之功。全方以针灸化痰方理气化痰,以人中、涌泉开窍醒神,多用于治疗中风昏迷、厥证、闭证、癫狂等痰蒙心窍之证。

3.病案举例

某患者,女,38岁,2009年4月25日初诊。患者自诉平时性情急躁易怒,2年前因与同事口角几句而觉胸闷气憋,1周左右胸闷气憋好转,但似有气往上走,而出现咽喉发堵,干而不爽的感觉,遂予少量饮水以润咽喉。久之则觉咽部如有物卡住一样,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耳鼻喉科检查未见异常。曾以麦冬、胖大海等代茶饮,服疏肝丸、加味逍遥丸等,似有好转,但仍感咽喉发堵。患者饮食、二便、睡眠及月经等均正常。舌微红,苔薄白,脉细弦。证系痰气郁滞,结于咽喉,乃至气道不利而成梅核气。遂予理气化痰之法施治。取针灸化痰方加上鱼际、照海、天突,用平补平泻手法,针灸治疗10次而愈。本病多因情志失调,郁而化热,灼伤阴液,炼液成痰,乃至气、火、痰结于咽喉而成。针灸化痰方能理气化痰;咽喉属肺系,鱼际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可以清肺热;肾经循于咽喉,照海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可以滋肾水,二穴合用则可达养阴清热利咽之效;天突为任脉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为气道之要隘,针之能利气肃痰,畅通气道。针灸化痰方加上鱼际、照海、天突三穴紧扣痰气郁滞之病机,故效如桴鼓。

周德安教授对于针灸治疗痰证有其独到的方法,并制定了针灸系列处方,其组方严谨,并有验于临床,为痰证的针灸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希冀针灸同道寻其所思,予以拓展和弘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