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继续读《围炉诗话》,吴乔关于咏史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一段话,老街分开解读一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未必准确,欢迎诗友们指正。 一、史与诗
假如只是机械地用诗的形式,来复制历史故事,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抒发自己的情感),那是写史,不是写诗。 这里的史,和杜甫的“诗史”不同,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记录眼前事,具有史书的作用。 吴乔所说的咏史诗,是诗人写过去的事情,史书已经记录了,如果”不出己意“,何必用诗再重复呢? 二、宋人之病。
不发议论,是写简化历史。发议论,又容易出现宋朝人的问题,就是过于直白浅露。 吴乔所说的“斧凿铮铮”,未必唐诗就没有,例如王维有一首绝句《息夫人》:
息夫人姓妫(guī),嫁给息国国君,称为息妫。楚文王喜欢息妫的美貌,于是灭掉息国,强纳息妫为夫人。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后,一直不主动和楚王说话。楚王问她为何不说话?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王维在这首诗,用息夫人的口吻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这是对于息夫人的一种褒扬。也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出己意,发议论”。 王维这首诗,出现在唐孟棨《本事诗》中的故事中。唐玄宗哥哥宁王买了卖饼人的妻子,此女与卖饼者旧情不断,王维作诗《息夫人》感动了宁王,于是夫妻二人得以团聚。 三、优秀咏史诗的特点吴乔认为,优秀的咏史诗应该“用意隐然,最为得体”。因此他列举两首诗,第一首是杜牧的 《题桃花夫人庙》 :
桃花夫人就是息夫人。 杜牧没有直接批评桃花夫人没有殉节,而是用绿珠来作为对比。 息夫人虽然“不共楚王言,脉脉无言度几春”,但是她毕竟给楚王生了两个孩子。所以在杜牧眼中,她就不如石崇的爱妾绿珠了, 绿珠宁肯坠楼也不肯离开石崇。 从杜牧的诗和王维的诗可以看出咏史诗的不同,从内容上褒贬不一,从形式上,王维直发议论,杜牧则“用意隐然”,不直接道出。 四、咏史诗的解读王维和杜牧同写息夫人,一个斧凿铮铮,一个用意隐然。 像王维那样写诗,读者不会误解。像杜牧那样写诗,读者可能不明白什么意思,因为不知道绿珠的故事,就不清楚息夫人与绿珠的行为有何不同。 吴乔还举例了另一首诗,来说明“用意隐然”的咏史诗,即杜牧的《赤壁》 :
这一首的解读,就出现了误解。吴乔认为杜牧这首诗的意思是“谓天意三分也。” 即赤壁之战的东风,乃老天爷帮助周瑜破曹。 但是许彦周解析这首诗时,却说:
许彦周说穷酸文人不知好歹,作诗不考虑“社稷存亡,生灵涂炭”,而只考虑美人的安危。 吴乔说,许彦周这类人不懂诗 。为什么这样说n呢? 老街前面写过不少关于周振甫《诗词例话》的文章。在《忌执着》一章中,周振甫先生解释道:
结束语吴乔的这段话,老街分了四段来解读,其实只是说了两方面的问题: 1、咏史诗,不能写成简化的历史。需要有作者对于历史的评价。 2、咏史诗中的评价,不要太直白(斧凿铮铮),而是要婉转含蓄(用意隐然)。 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关于诗和史的这一段话,作诗者可以学习一下:
@老街味道 吴乔《围炉诗话》,人离别却怨画舸,什么是诗出侧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