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

 老夏分析师 2021-11-18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导读:有人说“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人到老年,老有所乐确实非常重要。有些老人没有培养任何兴趣爱好,退休后无所事事,往往衰老得比较快。

而反观那些到了迟暮之年却依然外出游览大好山河或者在老年大学唱歌弹琴、结识朋友的人,每天都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快乐,心情更加愉悦,生活也自然更加顺心。

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

老人通过爱好满足精神需求

中国老人之所以会感到孤独,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全部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孩子身上,幸福也就只来源于孩子。

等到晚辈都慢慢长大,一个一个地渐渐离开,不再需要他们的庇佑,老人就会陷入无尽的失落和怅惘之中。

邻家的大叔去年退休,到现在也不过才一年多,看上去却苍老了不少。

其实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会发现不少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身体状况还是很好的,但由于脱离了过去的单位和同事,再加上儿女大多都不在身边,老人难免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不适应,也就加速了退休老人心理上的无所适从。

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

所以要想让生活变得有趣且丰富,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感兴趣的事,靠自己而不是孩子就可以获得愉悦感的爱好。

具体爱好因人而异,读书、旅游、种花、下棋、广场舞……

这些兴趣都与他人无关,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慢慢生长出热腾腾的生活气息和力量,一个人的精神需求由此得到满足,同时也可能让身边的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那么老年生活就会因为这些兴趣爱好而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兴趣是用来陪伴自己、为自己提供养分的,老人只有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非要依靠其他人才能得到快乐的情绪,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健康的老年生活。

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

老年人也能拥有自己的小天地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为了整个人生打基础,需要拼尽全力才能抢到一个合适的跑道,但生命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因为人生是一场长跑,跑得快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跑得久。

人至老年,免去了工作的压力和承担家庭的重负,不再有中年时“上有老下有小”的忧虑,如果拥有一两项兴趣爱好,就能够有效调节情绪,而且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的时候会享受到很多乐趣。

郭德纲先生曾经说过:“人得有点兴趣爱好,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好就不要跟他玩。”

爱好是什么?它是老人毫无生趣的日子里能感受到的一点温暖,是在膝下无人的时候也依然不会丧失的希望,更是他们除了完成自己生而为人该尽的职责之外的念想和完全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很多欧美的发达国家,人们并没有与父母共同居住的习惯,因此许多老年人会搬到“老年村”,这些社区的设施条件大多都非常完善,也会有很多老人依旧住在自己空荡荡的房子里,平时自己开车去超市、做义工、听音乐会样样不落。

记得去年在爱尔兰看当地的管弦乐队演出时,发现整个剧场都坐满了银发的老人,那时就不禁感叹这些老人的生活只能用“自由”二字来形容。

经济的自由不必多说,但更大的意义是不受儿女琐事的捆绑,随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

广泛的爱好让老年生活更加精彩

老人能够拥有自己的爱好是一件可喜的事,能够帮助他们抵抗无趣的日常,从专注中获得对生活的热情。

说到爱好,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艺术,认为这很难和老年人联系到一起。但是兴趣爱好不一定就是学习某一项技能,更不是为了成为名家大师,拥有一项不求功利的爱好仅仅只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的确,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闪闪发光的。如果老人没有兴趣爱好,终日为了儿女琐事操劳,那么他们的日子会变得枯燥乏味,心态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

在我看来,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年轻时的学习工作都是一个人必须要完成的事情,总带有一种“不得不”的情感色彩,但是爱好却是由自己的喜欢拼凑而成,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悄无声息地提高日常生活的幸福感。

生命何其短暂,同窗、伴侣、子女都只会陪你走过其中的某一段路程。

人至老年,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止能打发闲暇的时光,还能成为自己世界里的一束光,照亮每一个孤独难熬的夜晚。

文/老夏分析师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