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圈,吃药在所难免。如何花最少的钱,练最好的眼光才是新人的第一要务。笔者这么说并不是让大家去“检漏”,恰恰是提醒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 古瓷鉴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核心就是新老的比较,所以比较的学习标本就非常重要。学习标本的作用有二:1、学习作用,仔细观察反复比较新老器物的不同。2、纠偏作用,可以通过学习标本纠正偏离的眼光,“眼光不会乱”。 ▲越窑残片 ▲文物商店实拍 极小点反射光坚挺 ▲文物商店实拍 极小点反射光坚挺 如何得到学习标本?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获得相对比较靠谱学习标本。1、资金紧张的可以亲自捡工地残片。2、资金宽裕的可以到当地文物商店购买(1985年以前文物商店收购的器物最佳,你懂的)。因为检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上残片都假更不用说完整器,所以新手入圈第一课不是吃药,而是不论残次买到第一件真货。 标准器正确只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学习的内容和研究方向决定你古玩收藏之路是否成功的关键。凡古瓷都是会有皮壳和包浆,它们是器物长期老化的产物。笔者师傅(老妖老师)的长期鉴定总结得出,皮壳和包浆的光泽表现在科学的度量标准下去观察可以正确的区分新老及断代。概括总结如下: 以民国瓷器为底线,凡比民国瓷器的釉面光泽坚挺,莹润就是老的。 ▲晚清民国瓷的老化光泽特征 ▲左老右新釉面光泽对比 2、釉面光泽的坚挺程度与瓷龄成正比,即瓷龄越大,光泽越坚挺。 ▲元青花 国家博物馆藏(图片源于网络) ▲宣德青花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藏(图片源于网络) ▲釉面光泽坚挺程度对比 3、 古瓷的釉面开门程度一般比胎高,主要看釉面的老光表现。 ▲胎被污垢包浆包裹,隐约可见大清康熙年制 4、 包浆不均匀性决定古瓷整体光泽”活”,底板色彩自然,不同部位呈不同的光泽表现。 ▲同一器物,光泽不一致,底板颜色不一致 5、 古瓷整体莹润同时看极小点的光泽必须坚挺。 ▲极小点的反射光必须坚挺 6、 釉上彩瓷,只要釉上彩老就是老的。 ▲老彩的光泽表现,极小点反射光坚挺 ▲官窑器的老彩光泽 浙博馆藏 最后笔者再啰嗦几句:购买古玩一定是讲来源的,鉴定古玩一定只看器物不问来源的。“好货出自好佬”,好东西一定出在好人家手里,笔者并不是有色眼镜看人,规律所在无需解释。古瓷的真伪古瓷本身就已经证明,不需要别人解释说明。希望大家不听故事,不吃套路,独立思考,愿刚入圈的朋友收藏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