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读书到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育种数据分析 2021-11-18

高中时, 酷爱读书, 搜集各种名著看, 无心学习, 只想看书.


我的方法很简单, 高中时, 有介绍语文各个知识的一本厚厚的书籍, 后面有世界名著和中国名著的大体介绍, 我就按照书单, 寻找相关书籍, 一本一本的看. 看了多少我也记不清了, 反正成绩一落千丈, 满脑子都是对未知事情的探索, 我想知道未来是怎样的, 我想知道自己将来是怎样的, 我想知道为什么世界这样运行, 我想知道别人的生活, 那时的我是如此纯粹, 那种生活, 那种激情, 以后再也没有从来, 如果可以成为青春的东西, 高中可以称得上.


记得我高中准备退学时, 同学解, 在操场上和我告别, 和我说, 苟富贵, 莫相忘. 当然, 退学是一场闹剧, 只是一个错误的时间发生了一件错误的事情. 多年之后, 妈妈向我说起高中时的荒唐时, 我知道我已经离那时的我越离越远了, 但我没有后悔那时候所做的事情, 疯狂的看书以及思考, 塑造了我的人生观, 改变了我的轨迹, 如果现在的我有那么一丝值的骄傲的地方, 可以说是高中时代种下的种子.


记得当时高一时候, 同学拿了一本《平凡的世界》, 那时的高中很少有人有手机, 网吧也刚开始流行, 在一个平凡的小县城中, 四周平静. 我看了平凡的世界, 看到孙少平的贫穷以及用功, 看到他的奋斗以及心理活动, 对于外界, 对于以后的生活我有了初步规划, 通过孙少平我看了《牛虻》, 也看了很多他看过的书, 我在县城的图书馆办了一张图书证, 在每周五的下午, 30分钟的吃饭时间, 借同学吕的自行车, 骑车去还书以及借书, 星期天如果没有回家, 我就去图书馆, 将自己想看的书放在一起, 供以后迅速的查看. 那种对书籍的渴望, 如此的热烈, 至今仍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单存的小说不能满足我, 我开始看哲学类的书, 比如尼采的书, 我看的有《偶像的黄昏》, 是周国平翻译的, 印象最深的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书中关于人的境界的描述, 首先应该是骆驼, 要负重, 要积累, 第二阶段是狮子, 对一切重新评判, 进行选择和淘汰, 第三阶段是婴儿, 颇有点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孩"的状态. 对于哲学的憧憬, 看了黑格尔的《小逻辑》, 但是没有看太懂.


后来开始看周国平的散文, 还有他的小说以及自传, 后来经过他书中的推荐, 看了米拉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其它书籍看过一遍就丢弃了, 但是这本书我看了又看, 那种玩世不恭的调调, 以及各种哲理的话语,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生活, 是选择重还是选择轻呢? 如果生活就是追求轻, 那么轻的不能再轻, 飘了起来, 是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关于哲学的书籍, 感觉比较好的是《苏菲的世界》, 里面将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介绍的很清楚, 也非常有意思.


周国平所说, 一个人喜欢的作者, 就代表他的个人气质或者他想要的朋友类型, 后来我看到了卡夫卡的书籍, 看了他的《城堡》, 感觉作者非常有才, 但是读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后来, 因为需要读《麦田的守望者》, 买了几本书的组合, 最后一部分是《挪威的森林》, 这本书打开了我的一个新世界, 开篇写道作者39岁了, 在德国汉堡机场…


高二时, 开始看诗歌, 古典诗词, 现代诗词, 记得我买了一本《海子的诗》, 为了不让老师发现我看课外书, 我将诗集抄了两本, 每天早上就读各种诗歌, 海子的短诗就像他所言, 有一种刀劈斧砍的精悍和韵味.


高三时, 开始和同桌研习《道德经》和《庄子》, 里面的很多篇都熟读和背诵, 后来就决心要考大学, 就不再读书, 要好好学习了.


高中时, 脑子一直是被各种思想绕着跑, 真的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高中时拉同学出去, 就是不停的说我的读书感受, 那种发现了宝藏的感觉, 真是妙不可言.


最奇怪的事情是, 我这种简单粗暴的看名著方法, 最后反而看出了一些门道, 而同班同学那时疯狂看的是网游小说, 后来我也看所谓的网游小说, 但是远远没有那种感觉.


读书, 叔本华说, 不能太相信书, 不能做作者思想的跑马场, 但我却认为, 要想读出一点门道, 还非要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但要像王国维所说, 要入乎其内, 又要出乎其外.


这是我的读书感受. 生活繁忙, 有时静静的写点东西, 反而能进入平静的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