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月亮和六便士〉

 听风8uzu6ykfns 2021-11-18
       第一次阅读毛姆的这部著作时,我看得更多的是思特里克兰德作为一个只有少数人认可的“画家”身上所具有的个性——他毫不在意任何人对他的任何看法,他抛弃一切只为画画。可能是因为他对画画的痴迷胜过了一切,我有感于此在去年年末写了属于它的第一篇读后感而忽略了他身上的其它性格,诸如对道德的冷漠与对他人的无情。今天除了简单说说这两点之外,我还联想到《奇特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柳比歇夫——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他与本文主人公有着极其重要的相似之处。

 
      对家庭,思特里克兰德是残忍而无情的。当时的女人依然认为只有依附个“好男人”才能维持一生的体面,他的妻子并不例外。就丢下一封短短几句没有任何解释的信,他抛弃了妻子、一对儿女还有一个体面家庭所拥有的一切,独自住在一个寒酸的旅店里。而家里并没有多少钱,于是他的妻子不得不丢开所谓的体面去做一些自己都看不起的缝补工作以维持母子三人的生计。而她很能干,正如思特里克兰德所说:她会想办法活下去的。

      是的,没有谁离开谁是活不下去的,除非他过于弱小。只是婚姻赋予财产共有与孩子抚养的义务与责任,都被他抛之脑后,他使自己成为被公认的坏蛋。然而任何人只能在道德上谴责他,却无法使他回心转意。

     日子一样飞逝,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力。所有人一样,都在忙着生,忙着走在死去的路上。

     
      对朋友,向来都是别人想帮他,而他毫不在乎,应该说他并不把别人当朋友,连一点儿感恩之心都没有,甚至满口都是骂骂咧咧的。可生活中却有这样的“傻子”——施特略夫,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在他病重的时候还带他到家里养病。施特略夫是个作者塑造的极富有同情心的人物,甚至在妻子勃朗什想与思特里克兰德一起生活而抛弃他的时候,他都可以放弃辛苦经营起的画室而只希望妻子好好活着,并随时随地乞求妻子回到他身边来,哪怕勃朗什对他冷漠至极,哪怕到自杀被抢救后她都不愿再见他。那么,这么一对在叙述者看来并不搭配的夫妻是怎么生活在一起的呢?原来勃朗什在年轻时候怀了孕却被士官抛弃,这时候勃朗什救下了跳河的她并娶她为妻。生活是多么的具有戏剧性啊!这些戏剧性,自然全来自人的选择。

      我无法理解勃朗什这种菩萨心肠,因为他不仅对任何人抱有同情心,还无底线地放弃自己的尊严。是啊,正如他所言:当你更爱他人的时候是不会在意自尊的。或许他就是那种利他性性格的人,我只能表达对他好人好事的称赞,却无法认同他的价值观——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同情的;是非善恶的观念总要有,哪怕它们间的界限并不是非黑即白。


      这一路走来,思特里克兰德一直过着半流浪半正常的生活,缺衣少食,饱餐饿顿,一边画画一边找点活以维持基本所需。只为了能画出自己的梦想境界,他毫不在意外在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一心扑在画画上。

      在重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他身上的这种执着劲儿不由得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人物——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柳比歇夫在人生的28岁时作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自此之后,他舍弃了本可奢华的生活,还有名与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学习、研究与分析。一句话,他的人生就是他在确定目标后,过上了最简朴的生活,除了科研还有其它学术研究需要大量时间外,他再也找不出其它需要自己多花精力的事情来,就像苦行僧。

      这两人还有一点相似,他俩并不是有天赋而聪慧的人,像我们一样,都是普通再普通不过的人。然而他们身上有一种大部分人都没有的力量,那便是执着,执着于分秒必争,执着于实现理想的过程。对他们而言,结果不是自己所能预料的,外界的成不成功也不重要,他们更注重的是内在,内在世界的满足。

     最终,毛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思特里克兰德实现了自己的绘画理想——在日渐衰老与失明的日子里,他完成了一幅让世人震惊的壁画,还可以看出他安静而圆满地接受了死亡,死后他为人所震惊,生前所创作的画一一被人热卖与收藏;格拉宁根据真实人物进行创作,让柳比歇夫在“时间统计法”中度过了有计划的一生,留下了对人类发展的不小贡献。

       漫漫一生,终有所归。生于世界的你我,又将谱写怎样的一生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