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有一个村子在河边建的桥连塌三次,一个高僧路过,告诉族长,此地有龙气,应该用活人桩。 南昌有一个叫百里村的小村子,村里大多是百里氏一族,他们的祖先为躲避前朝战乱而从北方迁居到此,再也没有回去过。 百里村东面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通天河,西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大盘山,进出极不方便,到了这代,再也没有女子愿意嫁过来,眼见百里氏有灭族之患,族长开始动起修路的念头。 ![]() 在通天河和大盘山之间,族长百里长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通天河,那大盘山虽不似太白王屋之高,但也并非一代人能打通,拿定主意后,百里长风花重金从外地请来一批工匠。 工匠们到百里村后,纷纷皱起眉头,通天河过于宽阔,他们都不想接活,最后百里长风集全村之力请他们大吃大喝了三天才开始动工。 不过开工时却遭到村里光棍百里冷风的阻挠,百里冷风一直主张把大盘山挖通,他想请那些工匠去看看挖山好还是搭桥好,眼见工匠们好不容易答应修桥,百里冷风竟然出来捣乱,族长下令,阻挠修桥者,逐出家族,百里冷风这才作罢。 ![]() 虽然开工前略有不快,但工匠们的手艺显然极好,三个月后,一座大桥横亘在通天河之上,族人们大喜过望,纷纷上桥庆祝。 这时,只听轰隆一声,其中的一根桥墩被河水冲塌,几个村民纷纷落水,好在他们水性不错,这才保住一命,百里长风带人将工匠团团围住,为首的工匠保证会把桥修好,分文不取。 十天后,修补后的桥再次开放,仅仅用了一天,刚修好的桥墩便在夜间轰然倒塌,一时间群情激奋,族人们都怀疑工匠偷工减料。 ![]() 这次,百里长风派人跟着工匠们去采购物料,半个月后,新桥再次建成,有了前两天的经验,村民们没有贸然行动,果不其然,三天后,桥墩再次坍塌。 这次不仅是村民,连工匠们都不干了,这趟活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搭进去不少,百里长风安抚好族人和工匠,让他们稍安勿躁。 这时,桥那边过来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他走到豁口处纵身一跃,就来到众人面前,大家一时惊为天人,愣在当场,只有族长百里长风还算镇定。 ![]() 百里长风上前问大师从何而来,老僧念一声佛号说此处龙气冲天,似有不平之事,众人忙将新桥坍塌的事如实相告,老僧说果然如此,若想桥不塌,得用活人桩。 众人大骇,老僧解释说必须先用牲畜祭祀,再找七七四十九名童男童女丢入河中,如此才能护桥墩不塌,百里长风面露为难之色,声泪俱下的和族人说明,此桥必保,众人虽心中不忍,但还是点头答应。 村民们含泪找齐四十九名童男童女,把他们关进屋中,准备明天一大早祭祀河神,当晚百里冷风起夜时看到两个人在屋前密谋,就靠上去偷听,越听眉头皱的越紧。 ![]() 第二天早上,就在孩子们将要被推下去的时候,百里冷风大喊住手,他走上前来对着族长一顿臭骂,众人一头雾水,他将昨晚听到的话公诸于众,族长脸色瞬间变白。 原来,昨天晚上密谋的两个人是族长和老僧,他们是一伙的,想把孩子们卖掉赚钱,就连那桥墩也是族长和工匠们窜同好,趁着夜色推倒的,根本就没有什么龙气,有的只是一个贪心的族长。 后来,人们将百里长风驱逐出族,选百里冷风当了新族长,百里冷风上任后,先带着人修桥,后带人挖山,从此百里村东西两面全线贯通,外地的姑娘们也纷纷嫁过来,百里族再次兴旺起来。 ![]() 编者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本文中的百里长风为了得到一些钱财竟然罔顾族人性命,真是让人作呕,而百里冷风粗中有细,不仅修好石桥,还打通山路,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族人谋利益的好族长,最后换来全族的繁荣苍盛。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扩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