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古诗词中的好茶,越品越有味!

 雾霭霾 2021-11-18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古往今来,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藏在古诗词中的好茶,品味古人饮茶的情趣。

图片

品茶图 [明] 文征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两晋南北朝茶诗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茶文学的发轫期。

《荈赋》

晋代·杜育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荈赋》是晋代杜育的赋作,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词曲赋类作品。

此赋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自茶树生长至茶叶饮用的全部过程。从“灵山惟岳”到“受甘霖之霄”'是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及条件;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写了尽管在初秋季节,茶农也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接着写到烹茶所用之水当为“清流”,所用茶具,无论精粗,都采用“东隅”(东南地带)所产的陶瓷;当一切准备停当,烹出的茶汤则有“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艺术美感;最后写饮茶的奇妙功效。

图片

▲点击查看『 2021下关·硕果生普饼茶(24盒/件) 』

唐代茶诗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代,名家辈出,唐代的文人几乎都是诗人。同时,中国的茶叶生产在唐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饮茶风尚在社会普及开来,对后世产生广泛影响。品茶成为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而茶诗大量涌现。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元稹这首独特的宝塔体诗《茶》,堪称经典之至。不仅形式特别,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此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图片

▲点击查看『 2021 和润安吉白茶125g 』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诗仙”李白是唐朝最负盛名的诗人,他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就是一首著名的茶诗,也是我国诗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以茶为主题的茶诗。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此诗对茶的生长环境、采制、功效作了生动的描绘,也表达了李白以茶为长生仙药的饮茶观。

图片

▲点击查看『 鲍雯君 冰纹石瓢 』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 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此诗是“诗僧”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时即兴之作。给人留下了两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即品茶一杯分三口品之。

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

图片

▲点击查看『 矾红心经大听泉杯(绪文汝窑) 』

宋代茶诗

北宋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

《双井茶》

北宋·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诗中盛赞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月夸”的优异品质,并表达了对那种“不改旧时香味色”的君子风度的赞赏。欧阳修将茶喻为“坚定不移”的君子,认为君子要像建溪龙凤团茶那样,高贵的品质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图片

▲点击查看『 2021年状元醇饼(提) 』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此词上片写作者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是典型的借景抒情。

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图片

▲点击查看『 邵雪群 石瓢 』

元明清茶文化

元、明、清各个时期,除了有茶诗、茶词之外,还增加一个新品种,即以茶为题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为盛行。

《烹雪用前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瓷瓯瀹净羞琉璃, 石铛敲火然松屑。

明窗有客欲浇书, 文武火候先分别。

瓮中探取碧瑶瑛, 圆镜分光忽如裂。

莹徹不减玉壶冰, 纷零有似琼华缬。

驻春才入鱼眼起, 建城名品盘中列。

雷后雨前浑脆软, 小团又惜双鸾坼。

独有普洱號刚坚, 清标未足夸雀舌。

點成一碗金茎露, 品泉陆羽应惭拙。

寒香沃心欲虑蠲, 蜀笺端研几间设。

兴来走笔一哦诗, 韵叶冰霜倍清绝。

清代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但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普洱茶成为贡品开始于清朝雍正年间,两百年间普洱茶成为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茶品,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便是乾隆皇帝的这首《烹雪用前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