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肾病不可怕,站桩,老中医最推崇的养肾方法 首先,我们要对拳论中所讲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气” 所指什么认识清楚,明白内涵。很多人(我以前也一样)都误把“气”视为人的呼吸之气,往往一直找不到感觉,困惑不解,其实这是进入了误区。拳论中所讲的“气”并非是我们平时自然呼吸之气(后天之气),而是自身的“内气”,“宗气”,既是我们常讲人的先天之气(元气)。香港 马伟焕老师在“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一文中就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论述,德州王勇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对我们大家都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我们吸气是由鼻吸入通过自身呼吸系统进入肺部,随心意下沉到丹田,有很明显的气感反应。而太极拳理中所讲的“气”是指气血运行在自身肢体中的气感反应,这种气感反应很细微,只有在缓慢、均匀的行拳中通过自己意念引导下才能体会到。马伟焕老师在他的文章中讲到:“这里所指的'气’是指精神意识的引领,生理的微动力量,内部的整合运行,通达肢体、梢节”。中医常讲:“一脉不通,周身不安”,其意就是气血不通,必然全身都感不舒。我个人认为:太极拳论所讲之“气”,就是指我们自身的气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就是以心意带领气血运动,以气血运遍全身,达到全身气血通达,有助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传统太极拳优于其他形式运动之根本,也正在于此。 太极拳是内家拳,以修内为根本。“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音:DAO)”、“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牢记拳论这些理论基础,随时随地把住这一核心,就永远不会走偏。“以心行气”正是我们正确理解和细心体会的关键,也是我们能真正掌握传统太极拳这一根本习拳方法的基础和关键。如果我们忽视这点,没有以自己意念(心意)去引导气血运行,就很难领会和感受到其中的味道。就像我们去游长江三峡一样,当你看到神女峰时,你思想上没有把它想象为少女,它只是石头座立在山顶上,永远不会有婷婷玉女之美感一样。杨澄浦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即讲述了行拳的方法,也论证了上述道理。 综上所述,归纳起来就两点:一、要明白拳论所讲“气” 的概念。二、要坚持以意念引导气血运动,并在缓慢、均匀的行拳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味道其中,自寻自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