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化】细节拉满

 壹亩莳 2021-11-19

提前说明一下:本篇推文着重总结一下生化那些细节知识点!一些常规的、基础的、耳熟能详的知识点这里不再总结,考研着重考察的还是基础知识点,汪师兄建议同学们把基础的搞定再来抓细节!

本篇知识点总结来自于汪师兄考研生化满分指南!

1.Mb(肌红蛋白)由一条链组成,只有一级、二级、三级结构,没有四级结构;
胰岛素的两条链是共价连接,不属于四级结构!

单体酶由单一亚基构成,单体酶是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
汪师兄提醒:肌红蛋白、胰岛素及单体酶都不具有四级结构!

(汪师兄预测)2022N143X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A.肌红蛋白               
B.胰岛素

C.血红蛋白                   
D.乳酸脱氢酶

参考答案:CD


2.谷胱甘肽 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

3.所有的氨基酸均可参与组成α-螺旋结构,但以Ala(丙氨酸)、Glu(谷氨酸)、Leu(亮氨酸)、和Met(甲硫氨酸)常见;

4.含有RNA的四个酶!

(1)催化性小RNA/核酶 (ribozyme) 具有催化功能的小RNA,参与RNA剪接;

(2)端粒酶

①端粒酶由三部分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协同蛋白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

②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酶,兼有提供RNA模板和催化逆转录的功能;

③在端粒合成过程中,端粒酶以其自身携带的RNA为模板合成互补链,故端粒酶可看作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

(3)肽酰转移酶  本质上属于一种核酶;

①该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

②在原核生物为23S rRNA,在真核生物为28S rRNA;

(4)核糖核酸酶P属于核酶;

(汪师兄预测)2022N26A在原核生物中,肽酰转移酶的化学本质为

A.16S rRNA                   

B.18S rRNA 

C.23S rRNA                   

D.28S rRNA

参考答案:C

(汪师兄预测)2022N147X下列选项中,含有RNA的酶有

A.核酶               

B.端粒酶

C.逆转录酶               

D.肽酰转移酶

参考答案:ABD

5.阴离子交换层析(根据电荷不同) 含负电量小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

凝胶过滤(即 分子筛层析) 分子量大的先被洗脱;

6.Watson和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是B-DNA(右手螺旋结构)!
即下图中所描述的数据均为B-DNA中的数据,A-DNA虽然也为右手螺旋结构,但是相应的数据已经发生改变!而Z-DNA为左手螺旋!

2019N19A DNA双螺旋结构中,每一螺旋中碱基对数目为10.5个的结构是

A. A-DNA

B. B-DNA

C. D-DNA

D. Z-DNA
参考答案:B

汪师兄提醒:

①左→Zuo→Z→Z型;

②左手螺旋→Z型;右手螺旋→A型、B型;

即 除了Z-DNA是左手螺旋外,A、B-DNA都是右手螺旋;

图片

7.真核生物DNA被逐级有序地组装成高级结构:

①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它是由一段双链DNA和4种碱性的组蛋白共同构成的;

②八个组蛋白分子(H2A×2、H2B×2、H3×2、H4×2)共同形成一个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长度约为146bp的DNA双链在核心组蛋白八聚体上盘旋1.75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③组蛋白H1结合在盘绕在核心组蛋白上的DNA双链的进出口处,发挥稳定核小体结构的作用;
汪师兄提醒:组蛋白H1富含赖氨酸!H1不构成核心颗粒!

(汪师兄预测)2022N142X下列参与构成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组蛋白有

A.H1             

B.H2A           

C.H3             

D.H4
参考答案:BCD

8.调控性非编码RNA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调控性非编码RNA按其大小分为非编码小RNA(sncRNA)、长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

(1)sncRNA(small non-coding RNA) 长度小于200nt;

sncRNA包括微RNA(microRNA,miRNA)、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piRNA;


①小干扰RNA(siRNA) 对外源入侵RNA基因进行切割,参与转录后调节;

siRNA可以与外源基因表达的mRNA结合,并诱导相应的mRNA降解;

②微RNA(miRNAs) 作用机制有两种!


第一种:如果miRNA与靶基因mRNA完全互补,miRNA将双链中的mRNA降解,沉默基因表达。

第二种:如果miRNA与靶基因mRNA不完全互补,则miRNA将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的序列形成非完全互补的杂交双链,特异性抑制基因表达!


(2)lncRNA  长度为200~100 0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生成!

2021N122B长度大于200nt的RNA分子是

2021N123B能与mRNA 3’端非翻译区结合抑制翻译的RNA是

A.tRNA               

B.LncRNA

C.scRNA                   

D.miRNA

参考答案:B/D!

(3)环状RNA(circRNA)特点如下

①与传统线性RNA不同,circRNA分子呈封闭环状结构,没有5’-端和3’-端;

②因此不受RNA外切酶的影响,表达更稳定,不易降解;

③circRNA具有序列的高度保守性!

④circRNA分子富含miRNA的结合位点,在细胞中起到miRNA海绵的作用;

⑤通过结合miRNA,解除miRNA对其靶基因的抑制作用,上调靶基因的表达,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汪师兄提醒:

①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蛋白体(即 核糖体)!

②具有降解mRNA功能的有 siRNA & miRNA!

③环状RNA(circRNA)的特点警惕考察多选题!

9.酶蛋白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和催化机制;辅助因子决定酶促反应的性质和类型;

酶的必需基团常见的有丝氨酸残基的羟基、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酸性氨基酸残基的羧基等。

10.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①诱导契合作用使酶与底物密切结合

②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使诸底物正确定位于酶的活性中心

在两个以上底物参加的反应中,底物之间必须以正确的方向相互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酶在反应中将诸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使它们相互接近并形成有利于反应的正确定向关系。    

2021N18A 酶促反应中“邻近效应”的含义是

A.底物在酶活性中心相互靠近

B.酶与辅酶之间相互靠近

C.酶必需基团之间相互靠近

D.酶与抑制剂之间相互靠近

汪师兄点评:A!


③表面效应使底物分子去溶剂化

酶促反应在疏水环境中进行,使底物分子去溶剂化,排除周围大量水分子对酶和底物分子中功能基团的干扰性吸收和排斥,防止水化膜形成,利于底物与酶分子的密切接触和结合,这种现象称为表面效应!

11.糖有氧氧化过程

(1)第一阶段 葡萄糖→丙酮酸;(2)第二阶段 丙酮酸→乙酰CoA;

图片

汪师兄提醒:在真核生物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存在于线粒体中,是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按一定比例组成的!

①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因子是TPP;

②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的辅因子是FAD、NAD+

③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的辅因子是硫辛酸和CoA;

12.何谓巴斯德效应?何谓瓦伯格效应?何谓乳酸循环?

(1)巴斯德效应  即糖的有氧氧化可抑制糖的无氧氧化;

(2)瓦伯格效应  增殖活跃的组织(如肿瘤)即使在有氧时,葡萄糖也不被彻底氧化,而是被分解生成乳酸;瓦伯格效应可使肿瘤细胞获得生存优势;

(3)乳酸循环(Cori循环):

①既能回收乳酸中的能量,又可避免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

②乳酸循环是耗能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成葡萄糖,消耗6分子ATP;

(汪师兄预测)2022N19A 糖代谢中“瓦伯格效应”的主要作用是

A.糖原生成增加                 

B.糖酵解受到抑制    

C.三羧酸循环减慢              

D.肿瘤细胞获得生存优势

汪师兄点评:D!

13.糖原合成需要 ATP+UTP;蛋白质生物合成 需要ATP+GTP;甘油磷脂合成 需要ATP+CTP;糖异生 需要ATP+GTP;

14.胰高血糖素使得磷酸果糖激酶-2磷酸化而失活,降低肝细胞内果糖-2,6-二磷酸水平,从而促进糖异生,抑制糖酵解;

2016N30A 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异生的机制是

A.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2的活性

B.激活6-磷酸果糖激酶-1

C.激活丙酮酸激酶

D.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

汪师兄点评:A!

15.生物素构成羧化酶的辅酶!

VitPP构成脱氢酶的辅酶!

氨基转氨酶、脱羧酶和ALA合酶的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Vit B6);

苯丙氨酸羟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辅酶都是四氢生物蝶呤;


汪师兄提醒:

①丙酮酸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辅酶为生物素;激活剂为乙酰CoA;

②乙酰CoA是丙酮酸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反馈抑制剂;
③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限速酶)是乙酰CoA羧化酶;辅酶为生物素;

16.丙二酸单酰CoA抑制酮体合成!

机制:因为丙二酸单酰CoA竞争性抑制CAT-Ⅰ,阻止脂肪酸β-氧化;

17.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是脂酰CoA转移酶;

18.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外,还可生成1分子丙酰CoA;丙酰CoA通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为琥珀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从而生成糖;

19.磷脂酰乙醇胺 通过甲基化可生成 磷脂酰胆碱!(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甲基)

(汪师兄预测)2022N21A 在脑磷脂转化生成卵磷脂过程中,需要下列哪种氨基酸的参与

A.蛋氨酸                   

B.鸟氨酸 

C.精氨酸                    

D.天冬氨酸  

汪师兄点评:A!

20.肝细胞VLDL生成障碍,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蓄积,发生脂肪肝!(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汪师兄提醒:

血浆LDL还可被修饰成如氧化修饰LDL,被清除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清除。

21.P/O比值:指氧化磷酸化过程,每消耗1/2摩尔O2所需磷酸的摩尔数,即所能合成ATP的摩尔数;亦即1对电子通过氧化呼吸链传递给氧所生成的ATP分子数;


22.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1)化学渗透假说  当内膜外侧的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至基质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2)ATP合酶  又称复合体V,由F1(亲水部分)和F0(疏水部分)组成;

F0是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中的质子通道;

F1在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功能是催化ADP磷酸化为ATP;

①F0是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中的质子通道,用于质子的回流;由疏水的a、b2、c9-12亚基组成;

②F1在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功能是催化ADP磷酸化为ATP;主要由α3β3γδε亚基复合体和寡霉素结合蛋白组成;

③ATP合酶由F0和F1组成可旋转的发动机样结构,当质子顺浓度梯度穿过内膜向基质回流时,转子部分能相对定子部分旋转,使F1中的αβ功能单元利用释放的能量结合ADP和Pi并生成ATP;

2021N19A 寡霉素与ATP合酶结合部位是

A.α亚基   

B.β亚基    

C.γ亚基  

D.c亚基

参考答案:D!

汪师兄提醒:

①转子部分由F1的γ、ε亚基及F0的c亚基环组成;

②定子部分由F1的α3、β3和δ亚基及F0的a、b2亚基组成;

③ATP合酶转子旋转一周生成3分子ATP;

④每分子NADH经呼吸链传递泵出10个H+,生成约2.5分子ATP;

⑤而琥珀酸呼吸链每传递2个电子泵出6个H+,生成1.5分子ATP;

⑥寡霉素可结合F0,阻断H+从F0质子半通道回流,抑制ATP合酶活性;

图片

2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指食物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彼此间必需氨基酸可以得到互相补充;

汪师兄提醒:谷类蛋白质含赖氨酸较少而含色氨酸较多,而豆类蛋白质含赖氨酸较多而含色氨酸较少,两者混合食用即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4.α-酮酸对应的氨基酸,常考的如下
α-酮戊二酸 → 谷氨酸;草酰乙酸 → 天冬氨酸;丙酮酸 → 丙氨酸;

25.转甲基酶也称甲硫氨酸合成酶,其辅酶是Vit B12;当Vit B12缺乏,甲基转移不能实现,FH4的再生也受到影响,核酸合成障碍,导致巨幼贫;

图片

26.支链氨基酸的分解

缬氨酸分解→琥珀酰CoA;

亮氨酸分解→乙酰CoA&乙酰乙酰CoA;

异亮氨酸分解→琥珀酰CoA&乙酰CoA;

汪师兄提醒:色氨酸可生成5-羟色胺,还可分解产生一碳单位、丙酮酸、乙酰乙酰CoA;色氨酸可转变为烟酸,这是体内合成维生素的特例;

27.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间物:IMP;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间物:UMP;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关键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关键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人类)、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细菌);

28.dTMP是由dUMP经甲基化而生成的,反应由胸苷酸合酶催化,N5,N10-甲烯四氢叶酸作为甲基供体(即 dTMP的合成需要一碳单位的参与);

2021N21A 一碳单位直接参与生成的物质是

A.dCMP                 

B.dAMP  

C.dGMP                     

D.dTMP  

参考答案:D!

29.DNA-pol Ⅰ在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小片段和大片段(即 Klenow片段);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片段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而Klenow片段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和5’→3’DNA聚合酶活性;

图片

30.DNA-pol ε 负责合成前导链;DNA-pol δ 负责合成后随链;

31.逆转录过程  需要引物,此引物为存在于病毒颗粒中的tRNA;

32.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结合到DNA的启动子上启动转录:

(1)启动子  调节序列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也是控制转录的关键部位;原核生物以RNA pol全酶结合到DNA的启动子上而启动转录,由“σ亚基”辨认启动子;

①-10区  富含TATAAT;称为Pribnow盒;

②-35区  在上游-35bp处,有共有序列TTGACA;它是RNA聚合酶全酶的σ亚基识别序列;

汪师兄提醒:

①Pribnow盒存在于原核启动序列,富含TATAAT!TATA盒存在于真核基因的启动子中;注意Pribnow盒≠TATA盒;

②-35区(TTGACA)为转录起始的识别序列→σ亚基辨认转录起始点;

③-10区(Pribnow盒/TATAAT)→β’亚基模板结合部位;

④-35区是RNA聚合酶对转录起始的识别序列,结合识别后,酶向下游移动,到达Pribnow盒,形成相对稳定的RNA pol-DNA复合物,就可以开始转录。
⑤对比:真核生物转录起始时,RNA pol不直接结合模板!

真核RNA pol Ⅱ不能单独识别、结合启动子,而是先由基本转录因子TF ⅡD识别、结合启动子序列,再同其他TF Ⅱ与RNA聚合酶Ⅱ经由一系列有序结合形成一个功能性的转录前起始复合物;

33.RNA聚合酶Ⅱ最大亚基的羧基末端有一段共有序列为Tyr-Ser-Pro-Thr-Ser-Pro-Ser的七肽重复序列片段,称为羧基末端结构域(CTD);CTD对于维持细胞的活性是必需的。

所有真核生物的RNA pol Ⅱ都具有CTD,只是7个氨基酸共有序列的重复程度不同;

汪师兄提醒:

①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Ⅳ在植物中合成小干扰RNA(siRNA);

②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Ⅴ在植物中合成的RNA与siRNA介导的异染色质形成有关!

34.增强子:远离转录起始点,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决定基因的空间和时间特异性表达;

35.mRNA的剪接  是指去除初级转录产物上的内含子,把外显子连接为成熟RNA的过程;

剪接体是内含子的剪接场所:前体mRNA的剪接发生在剪接体,这类内含子称为剪接体内含子;剪接体由5种核小RNA(snRNA)和100种以上的蛋白质装配而成;

5种snRNA分别是U1、U2、U4、U5、U6型,因为分子中的碱基以尿嘧啶(U)含量最为丰富,因而以U作分类命名;

每一种snRNA分别与多种蛋白质结合,形成5种核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

汪师兄提醒:参与剪接体形成的snRNA中无U3型;

(汪师兄预测)2022N24A  参与组成真核剪接体的U snRNA中,不包括下列哪一型?

A.U1 snRNA               

B.U2 snRNA

C.U3 snRNA                   

D.U4 snRNA

参考答案:C!

36.内含子在剪接接口处剪除  

①前体mRNA含有可被剪接体所识别的特殊序列,其内含子两端存在一定的序列保守性!

②内含子含有 5’剪接位点、剪接分支点和3’剪接位点;

③大多数内含子都以GU为5’端的起始序列,而其末端则为AG-OH-3’。5’-GU……AG-OH-3’称为剪接接口或边界序列。

④剪接分支点多为腺苷核苷酸。剪接分支点有助于内含子形成套索RNA而被剪除。

图片

汪师兄提醒:内含子与外显子的分界线在于GU-AG法则!即每个内含子开始两个的两个碱基都是GU(或GT),最后两个是AG!

(汪师兄预测)2022N27A  GU-AG规则所描述的共有序列存在于

A.DNA复制起点           

B.转录起点

C.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D.mRNA前体剪接位点

参考答案:D!

37.真核前体r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

真核生物细胞核内都可发现一种45S rRNA的转录产物,它是3种rRNA的前身;

45S rRNA通过“自剪接”,在核仁小RNA(snoRNA)以及多种蛋白质分子组成的核仁小核糖核蛋白(snoRNPs)的参与下,通过逐步剪切成为成熟的18S、5.8S及28S的rRNA;

38.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剪接体,其编码蛋白质的mRNA没有内含子,不进行剪接等转录后加工,也不进行5’-末端“帽”结构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的添加。

39.转录终止

①原核生物:依赖ρ因子和非依赖ρ因子两大类;非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茎-环结构);

②真核生物:依靠转录终止的修饰点(AATAAA、GT序列);

汪师兄提醒:①σ亚基→辨认转录起始点;

②ρ因子→终止转录;(ρ→P→Parking→终止)

40.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①多顺反子:一条mRNA编码多种蛋白质;

②单顺反子:一条mRNA编码一种蛋白质;

4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上均有A位、P位、E位3个重要的功能部位,分别作为氨基酰-tRNA进入的位置、肽酰-tRNA结合的位置和tRNA排出的部位;

汪师兄提醒:

①A位结合氨酰-tRNA,称为氨酰位;

②P位结合肽酰-tRNA,称为肽酰位;

③E位是排出位,由此释放已经卸载了氨基酸的tRNA;

(汪师兄预测)2022N25A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能在核蛋白体E位上发生的反应是

A.氨基酰tRNA进位           

B.转肽酶催化反应

C.卸载tRNA                  

D.与释放因子结合

参考答案:C!

汪师兄提醒:
①eEF1-α相当于EF-Tu,都具有GTP酶活性;

eIF-2、eIF-5B也具有GTP酶活性!

②eEF-2相当于EF-G,都具有转位酶活性!
③eEF1-βγ:调节亚基,相当于EF-Ts;
④RF-1:特异识别终止密码子UAA、UAG;诱导肽酰转移酶转变为酯酶
⑤RF-2:特异识别终止密码子UAA、UGA;诱导肽酰转移酶转变为酯酶
⑥RF-3:具有GTPase活性;
⑦eRF:识别所有终止密码;

42.起始氨基酰-tRNA:

①原核生物 fMet-tRNAfMet(f代表甲酰化);

②真核生物 Met-tRNAiMet(i代表起始initiator);

(汪师兄预测)2022N23A 原核细胞翻译中需要四氢叶酸参与的过程是

A.起始氨酰-tRNA生成          

B.大小亚基结合

C.肽链终止阶段                

D.mRNA与小亚基结合

参考答案:A!

43.S-D序列(Shine-Dalgarno序列)

汪师兄提醒:保证原核生物mRNA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准确性的机制是: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存在一段被称为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序列;该序列距AUG上游约10个核苷酸处通常为-AGGAGG-(也称Shine-Dalgarno序列,S-D序列),可被16S rRNA通过碱基互补而精确识别,从而使核糖体小亚基准确定位mRNA;

(汪师兄预测)2022N146X关于S-D序列(Shine-Dalgarno序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翻译起始也需要           

B.位于起始密码AUG上游

C.与16S-rRNA 3’端短序列互补       

D.又称核蛋白体结合位点

参考答案:BCD!

图片

44.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

图片


45.真核生物主要有三类启动子,分别对应于细胞内存在的三种不同的RNA聚合酶;

①Ⅰ类启动子富含GC碱基对:具有Ⅰ类启动子的基因主要是编码rRNA的基因。Ⅰ类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UPE)两部分。

②Ⅱ类启动子具有TATA盒特征结构:具有Ⅱ类启动子的基因主要是能转录出mRNA且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一些snRNA基因。Ⅱ类启动子通常是由TATA盒、上游调控元件组成。有的Ⅱ类启动子在TATA盒的上游还可存在CAAT盒、GC盒等特征序列。

③Ⅲ类启动子包括A盒、B盒和C盒:具有Ⅲ类启动子的基因包括5S rRNA、tRNA、U6 snRNA等RNA分子的编码基因。

46.CpG岛甲基化水平降低有利于基因表达!

①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在染色质水平控制基因转录的重要机制;真核基因组中胞嘧啶可被甲基化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且以序列GC中的胞嘧啶甲基化更为常见;

②这些甲基化的胞嘧啶在基因组中并不是均匀分布,有些非甲基化GC成簇存在,人们将这些GC含量可达60%以上,长度300~3000bp的区段称为CpG岛;

③CpG岛主要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和第一外显子区域,约有60%以上基因的启动子含有CpG岛;

④CpG岛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CpG岛的高甲基化促进染色质形成致密结构,不利于基因表达;CpG岛的低甲基化作用正好相反。

47.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 主要包括锌指模体、碱性螺旋-环-螺旋模体、碱性亮氨酸拉链模体;

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结构域:酸性激活结构域(可与TFⅡD相互作用)、富含谷氨酰胺结构域(可通过与GC盒结合发挥转录激活作用)和富含脯氨酸结构域(可通过与CAAT盒结合发挥转录激活作用);

(汪师兄预测)2022N22A 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结构域中,可通过与CAAT盒结合发挥转录激活作用的是

A.酸性激活结构域                  

B.富含谷氨酰胺结构域

C.富含脯氨酸结构域                

D.碱性亮氨酸拉链模体

参考答案:C!

汪师兄提醒:

①TATA盒是基本转录因子TFⅡD的结合位点;

②GC盒是SP1的结合位点;CAAT盒是C/EBP的结合位点;

③还有很多启动子并不含TATA盒!前面说过,启动子分为3类!

48.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型)的识别序列为回文结构;回文结构也称反向重复序列,是指在两条核苷酸链中,从5’→3’方向的核苷酸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49.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可克隆DNA结合蛋白的基因;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可克隆特异性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基因;

50.重组DNA转入受体细胞

①转化:是将外源DNA直接导入细菌、真菌的过程;如重组质粒转化进入大肠杆菌;此外,将质粒DNA直接导入酵母细胞、将黏粒DNA导入细菌的过程也称作转化;

②转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真核细胞(酵母除外)的过程;此外,将噬菌体DNA直接导入受体细菌的过程也称作转染;

2021N26A下列符合“转染”的技术操作是

A.利用电穿孔技术将外源DNA转入大肠埃希菌

B.利用质粒将外源DNA转入动物细胞

C.利用病毒载体将外源DNA转入大肠埃希菌   

D.利用转基因技术克隆动物

参考答案:B!

③感染;是指以病毒颗粒作为外源DNA运载体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例如,以噬菌体、逆转录病毒、腺病毒等DNA作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分子,经包装形成病毒颗粒后进入宿主细胞。

51.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的主要固体成分是胆汁酸盐(占50%);

如果考多选题,很多同学傻傻分不清!

①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甘氨与牛磺!

②次级胆汁酸:刺激(次级)时(石)特痒(脱氧),甘氨与牛磺!

①胆酸鹅脱氧→即两种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这两个是初级游离胆汁酸;

②刺激时特痒→即两种胆汁酸(石胆酸&脱氧胆酸);这两个是次级游离胆汁酸;

③至于“甘氨与牛磺”!无论是初级/次级游离胆汁酸,只要前面加上前缀“甘氨或牛磺”,那么就是结合胆汁酸!

汪师兄提醒:肠道还可将鹅脱氧胆酸转化为熊脱氧胆酸,亦归属次级胆汁酸!

52.单加氧酶系也称羟化酶/混合功能氧化酶;

2019N28A 肝细胞中氧化非营养物质的主要酶是

A.葡糖醛酸转移酶

B. 羟化酶

C.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D. 细胞色素氧化酶

参考答案:B!

53.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基本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汪师兄提醒:

①血红素直接前体为原卟啉IX;

②ALA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成熟红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合成血红素;

③ALA脱水酶属于巯基酶,对铅和其他重金属十分敏感;铅能不可逆地抑制该酶活性,故铅中毒者表现为ALA升高;

④血红素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均在线粒体内,中间阶段在胞质中进行!

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类

图片

汪师兄提醒:

①生长因子受体→福尔摩斯(FMS)吻了(KIT)她的(her-2)前女友ex-girlfriend(EGFR);

②核内转录因子→军官(JUN)force(FOS)母夜叉(MYC);

③生长因子→生长的sister(SIS)爱上网(INT-2);

④在做题的时候,默认ERBB=ERBB-2=HER-2;等而视之即可!⑤要求同学们能清晰的区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经常在考题中“混淆”!


54.DNA印迹技术(Southern印迹)、RNA印迹技术(Northern印迹)、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印迹);

汪师兄提醒:记忆技巧 “南D北R西蛋白”!

2020N28A 分析蛋白质表达量的实验技术是

A.Southern blotting

B.Western blotting

C.Northern blotting

D.PCR扩增

参考答案:B!

55.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法、各种亲和分离分析(标签蛋白沉淀、免疫共沉淀、亲和色谱)、FRET效应分析、噬菌体显示系统筛选;

测定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法、凝胶/电泳迁移变动分析。

2018N147X 能够测定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有

A.电泳迁移率变动测定

B.酵母双杂交法

C.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D.酶联免疫法

参考答案:AC!

56.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信号   PTK催化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1)部分膜受体具有PTK功能  这些受体被称为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在结构上均为单次跨膜蛋白质;磷酸化的受体募集含有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从而将信号传递至下游分子;

(2)细胞内有多种非受体型的PTK  这些PTK本身并不是受体!但是它们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SRC家族、ZAP70家族、TEC家族、JAK家族等)!

(汪师兄预测)2022N145X下列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转导信号有

A.MAPK                   

B.G蛋白

C.Src蛋白                   

D.表面生长因子受体

参考答案:CD!

57.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及其识别模体

图片

2021N27A能与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结合的分子结构域是

A.SH2           

B.SH3

C.PH           

D.PTB

参考答案:B!

58.离子通道受体的典型代表是N型乙酰胆碱受体,由β、γ、δ亚基以及2个α亚基组成;α亚基具有配体结合部位。
汪师兄提醒:乙酰胆碱的结合部位位于α亚基上。

图片

59.G蛋白自身具有GTP酶活性(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60.参与糖原合成与分解的主要信号途径是G蛋白-cAMP-PKA;

61.酶偶联受体主要通过蛋白质修饰或相互作用传递信号

酶偶联受体主要是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受体。此类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是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表达水平、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

(1)几种常见的蛋白激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Ras/MAPK通路、JAK-STAT通路、Smad通路、PI-3K通路、NF-κB通路;

(2)本节介绍最常见的Ras/MAPK通路;以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为代表的信号转导通路称为MAPK通路,其主要特点是具有MAPK级联反应;MAPK至少有12种,分属于ERK家族、p38 家族、JNK家族。

汪师兄提醒:Raf属于MAPKKK;MEK属于MAPKK;ERK属于MAPK!

2014N159X 参与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的分子有

A.EGF受体

B.Grb2 

C.Ras蛋白

D.Raf蛋白

参考答案:ABCD!

图片

图片

汪师兄提醒:

①Ras蛋白=小G蛋白=P21蛋白;(Ras蛋白的分子量为21kD)

②G蛋白与小G蛋白都具有GTP酶活性。

62.嘧啶核苷酸的分解? 嘧啶碱的分解代谢在肝中进行;

①尿嘧啶U→β-丙氨酸;

②胞嘧啶C→尿嘧啶U→β-丙氨酸;

③胸腺嘧啶T →β-氨基异丁酸;

汪师兄提醒:

①C、U分解产物都是β-丙氨酸;记忆:丙酮(CU刚好是“铜”);T分解产物是β-氨基异丁酸;记忆:“T”类似于“丁”!

②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尿酸;

③胞嘧啶(C)→尿嘧啶(U)→β-丙氨酸→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柠檬酸循环;

④胸腺嘧啶(T)→β-氨基异丁酸→甲基丙二酸单酰CoA→琥珀酰CoA→柠檬酸循环、糖异生;

⑤乙酰CoA不能糖异生;

63.胆色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

体内铁卟啉化合物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

2021N146X能够催化生成胆红素的物质是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细胞色素              

D.过氧化物酶

参考答案:ABCD!

64.(原核生物)RNA合成开始时会发生流产式起始现象;流产式起始被认为是启动子校对的过程,其发生可能与RNA聚合酶和启动子的结合强度有关!

65.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1.高度重复序列:反向重复序列、卫星DNA;

2.中度重复序列:短散在核元件(SINEs)、长散在核元件(LINEs);

①短散在核元件=短散在重复序列;长散在核元件=长散在重复序列;

②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rRNA基因也属于中度重复序列;

3.单拷贝序列(低度重复序列):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属于这一类;

(汪师兄预测)2022N146X下列属于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中的高度重复序列的有

A.短散在核元件(SINEs)            

B.长散在核元件(LINEs)

C.反向重复序列                        

D.卫星DNA

参考答案:C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