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锡朋二三事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1-11-19


智效民

图片

段锡朋出生于1896年,江西永新人。他20岁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时担任天安门大会主席,还当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因此被戏称为“我们的段总理”。五四运动以后,他出国留学,回国后曾任武昌大学历史系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从1930年起他弃学从政,先后担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务。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以后,被移交给南京政府。随后蒋介石致电翁文灏并转胡适等人,表示即将对陈进行公开审判。当时傅斯年曾在《独立评论》发表文章,呼吁对陈独秀予以特赦,胡适也准备为陈聘请律师。后来陈独秀决定请章士钊为自己辩护,便委托段锡朋向胡适致谢。此外段锡朋还经常去监狱里探望陈独秀,并替他转达书信。请注意,当时段已经是政府要员,能够如此诚属不易。

1936年,历史学家金毓黻从东北逃到关内以后,曾经在罗家伦、段锡朋、翁文灏等人的帮助下,担任中央大学教授、教育部特约编辑和行政院参议。于是金先生在日记中说:“诸公所以如此优礼者,以余千辛万苦由伪国逃出,藉此微职以为安慰也。”然而在段锡朋眼里,金实在是“东北读书种子”,所以他嘱咐罗家伦一定要善待此人。

后来金毓黻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

同室何分越与秦,感君高谊独沾巾。

读书种子原非我,钜眼英雄大有人。

论事快如瓶泻水,举头亲见海扬尘。

明朝握手沧江上,应许衔杯慰苦辛。

段锡朋虽然久居官场,却没有沾染一点腐败习气。抗战期间,他主持的中央训练委员会本来是120人编制,但是只有60多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觉得老百姓太苦的缘故。至于个人地位,他也有独到见解。比如当局想让他出任某部部长,他坚辞不就。罗家伦问他为什么要拒绝,他回答说:“干政治就得要有主张,有抱负,不然,我何必去站班。”

罗家伦认为,段锡朋既有儒家气象,又有墨家传统。由于他在生活上近于苦行主义,终于积劳成疾住进医院。为了节省开支,他只肯住三等病房。罗家伦送去一点钱让他买营养品,他说什么也不收。病危期间,医生用氧气对他进行抢救,他知道氧气需要进口,便一再恳求医生尽量少用一点,令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段锡朋是1948年年底去世的。当时正在印度担任大使的罗家伦闻讯以后,曾赋诗一首寄托哀思:

亦儒亦墨亦真诚,远识高标两绝伦;

忧患不容余涕泪,我今痛哭为苍生。

段锡朋的死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像他这样的人就再也没有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