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皮菜的自述 文|窦晟睿 我是又黑又粘的地皮菜,又名地木耳、雷公菌。我是一种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我喜欢藏身在比较潮湿阴暗的地方,尤其是雷雨后的低洼潮湿地带,有时你在潮湿的田埂、溪边松软无光的泥沙上也能发现我的身影。我曾经陪伴着贫穷。在那极其艰苦的年代,我成为了人们的辅助粮食。在那一年瓜菜半年粮的时期,我会被人们当做宝贝似的请回家去,把我漂洗的干干净净,放在温暖的阳光下晾晒干后,小心翼翼地把我收藏在密封的塑料袋里。虽然我相比其它野菜,身上经常裹满泥沙,不易清洗,不怎么受待见,但是我在人们食物青黄不接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点生活下去的能量,我的心里也是蛮高兴的。 后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吃的饱穿得暖,我完全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渐渐地,路越修越宽,楼越盖越高,鸡鸭鱼蛋流入并充斥饭桌,我早已被人们抛至九霄云外了。我并不失落,而是由衷地高兴。我默默地注视着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的世界。衣食无忧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实现了;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分阶段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互联网使地球村的说法不再是梦;饭桌上的菜肴变着花样地翻跟头......有时我也感到疑惑,以前人们穷困,缺衣少食,后来衣服穿得严实了,可日子越来越好时,衣服又穿的露肩带洞的,反而是时尚漂亮的潮流。哎,人类的世界我不懂。有时我又很苦恼,随着美好新农村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弄得我快无立锥之地了。 很长时间后的某一天,我又走红了。人们给我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天使的眼泪。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突然改变了观念。他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健康来。我也不知道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而作为无法人工种植的我,比其它姐妹们更走俏——凉拌、炒菜、煮汤......我成为了又营养又低脂的代言“人”。 我叫地皮菜,也叫“天使的眼泪”。“荒坡与野岗,悄悄把身藏。雨后多荣发,悠悠散土香。”说的就是我。我重新走上餐桌的经历,是人们饮食健康理念转变的必然,也是人们在追求小康道路上的正确选择。此文入围明光市“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实践活动优秀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