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龙虾白斑病毒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

 水产养殖大事件 2021-11-19

小龙虾的白斑病毒病是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病通常引起大片死亡。

小龙虾白斑病毒病主要表现为:虾活动减少、无力上草、摄食减少、体内出现积液、头盖壳易剥离、肝胰腺颜色变白,死亡量迅速上升等症状或现象。

其实绝大部份小龙虾在种苗的体内就会携带白斑病毒,但是早期病毒量极低,不会引起虾发病。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温度的上升、水环境的恶化、饲料摄入量的增加以及营养不全面,虾抵抗力下降,虾体内的病毒就会大量增殖,水体中的病毒病原和致病菌数量也会迅速增加,导致龙虾大面积发病引起死亡,同时病死的虾被摄食也会导致病毒的传播从而加剧病情。

总结来说,小龙虾白斑病毒病发病与环境和营养有关:

环境:在高温季节,特别是长期阴雨天之后;浮游植物大批死亡,池水变清;浮游动物如轮虫等大批滋生;水质、底质严重污染;塘口因停电或机械故障而终止增氧,虾类易发生此病。以上的本质都是水中溶解氧下降。

营养:龙虾大小与致病性无关,但只有当个体长到较大时才能摄食到携带病毒的媒介生物。另外小龙虾有相互残食之习性,而白斑病病毒具备很强的致病性,主要感染的组织细胞没有选择性,如对甲壳下真皮细胞感染率达100%,造成上述组织细胞无法补偿,在短时间内即可导致小龙虾死亡,二者联结,此病很易爆发,在养殖中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宿主品种多,导致此病广泛流行。

小龙虾白斑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1.所有养殖操作要参照相关养殖标准,并符合卫生防疫操作规范;  

2.及时捞出病死小龙虾,无公害处理死亡小龙虾,采用深埋、焚烧、集中高浓度药物消毒处理等方法均可,可以防止该病的继续传播。  

3.改善水质环境,可适当施用一些微生态制剂;保持适当水量和水体稳定,不要频繁换水,防止高温,可以提高小龙虾的抗应激能力或抗病力;在必要换水时,切忌将患病虾池水未经消毒排入进水渠,在加注新水时要避免将病原已经污染的沟渠水引入池塘,并避免剧烈冲刷池底,以免将底质污泥冲起。   

4.对患病池水体、接触疫病水体的工具、器皿、人员需要消毒杀菌处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5.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及时捕捞成虾上市,在捕捞过程中,尽量小心操作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引起小龙虾应激反应。

6.增强小龙虾体质,一方面要控制好密度,另一方面要投喂适量饵料。在疾病易发期间可以在饲料中添加0.2%的维C和0.1%的胆汁酸。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