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皇帝 元年(丁未,前194) 1.冬,十二月,惠帝早晨出去打猎。 赵王因年纪还小,不能早点起床。 太后一看剩下赵王一人,就派人拿毒药给他喝。 惠帝打猎回来,赵王已经被毒死了。 太后就折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用药熏耳,使她不能看听,又逼她喝哑药,让她住到厕所中,称为“人猪”。 过了几天,就召来惠帝看人猪。 惠帝一看,知道那是戚夫人,就大声哭起来,因此就生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 派人请来太后说:“这不是人做的事。我是太后的儿子,终究还是不能够治理天下。” 惠帝从此以后就天天喝酒淫于逸乐,不理国家政事。 臣司马光说: 为人儿女的人,父母如果有过错就加以劝谏,如果劝谏不听,就哭泣着追随父母。 惠帝既然守住高祖的事业,身为天下的主人,怎么可以只为不忍心看到母亲残酷行为,就抛弃了国家不管,放纵酒色以至于伤害了自己生命呢! 像孝惠帝这种人,可以说是固执于小仁而不知大义了。 2.把淮阳王友改封为赵王。 3.春,正月,开始建筑长安西北面的城垣。 二年(戊申,前193) 1.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见惠帝。 在太后面前一起喝酒,惠帝认为齐王是自己兄长,就让他坐上座。 太后一看很生气,斟了毒酒放在面前,赐给齐王,要他向她请安祝寿,喝下毒酒。 齐王站起身,惠帝也站起来先拿了毒酒向她祝寿。 太后大惊,就自己起身把惠帝所拿的毒酒翻倒。 齐王觉得奇怪,因此不敢喝酒,假装已喝醉了而离开。 后来问清楚那是毒酒时,心里很害怕。 齐内史中有名叫士的游说齐王,让齐王献出了城阳郡给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 太后很高兴,就放回了齐王。 2.春,正月,癸酉日(初四),有两只龙出现在兰陵百姓家的水井之中。 3.陇西发生地震。 4.夏,发生旱灾。 5.郃阳侯仲过世。 6.酂文终侯萧何生病,皇上亲自来探视病情,顺便问他说:“你百年以后,哪一个人可以代替你的职位?” 萧何回答说:“知道臣子能力的没有比国君更清楚的了。” 惠帝说:“曹参这个人怎么样?” 萧何叩头说:“皇上已经得到适当人选了,我死了也不遗憾!” 秋,七月,辛未日(初五),萧何过世。 萧何购置田地宅院,必定选择穷乡僻壤的地方,整建房屋时,从来不建筑围墙。 他说:“后代子孙如果贤能,那就效法我的节俭;如果不贤能,也可以不被权势人家所夺走。” 癸巳日(二十七日),任用曹参为相国。 曹参听说萧何死了,就告诉家人说:“快点整理行装,我将要入朝做宰相。” 住没有多久,使者果然召曹参回京师。 在起初曹参微贱的时候,和萧何友好。 后来做了宰相,两人有了嫌隙。 一直到萧何将死的时候,所推荐的贤人只有曹参。 曹参代萧何为相国,所有的政事都不加以变更,全部遵照萧何所制定的去做。 他选择各郡国官吏中,质朴不善言辞的稳重厚道长辈,召令任命为丞相史。 官吏中言语文辞比较苛刻深求,专求虚名的,就加以斥退排除。 他又整天喝着美酒。 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一般宾客看到曹参不治理丞相的事,都来求见,想要对他有所劝告,但一来曹参马上就拿美酒请他喝。 在喝酒间隙中想要找机会有所建议,曹参总是劝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开,始终没有机会开口讲话,像这样子是常事。 曹参看到别人有小过错,专门替他隐瞒掩盖。 因此相府里面,一直都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是中大夫,惠帝怨怪相国不治理政事,常想“难道是我年纪小藐视我吗?” 要曹窋回相府,私下问曹参看看。 曹参很生气,鞭笞曹窋二百下,说:“赶快入宫侍候皇上吧!天下事不是你所应该说的!” 到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前日的那件事是我要曹窋劝告你的。” 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省察一下,您和高帝比起来,哪一个较为圣明威武?” 皇上说:“朕怎么敢和先帝比!” 曹参又说:“陛下看看臣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较好?” 皇上说:“你好像比不上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得很对。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后,法令已经颁布清楚。现在陛下只要垂衣拱手,我曹参等人固守自己职务,遵照萧何的一切办法,不就可以了吗?” 惠帝说:“很好!” 曹参做相国,出入朝廷共有三年,百姓唱歌歌颂他说:“萧何制定法令,清楚整齐划一。曹参接替他,固守职责而没有偏失,实行清静无为的政治,百姓因而能够生活宁静安定。” 三年(己酉,前192) 1.春,发动长安六百里内的男女百姓十四万六千人建筑长安城,三十天才停止。 2.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 那时候,冒顿势力正强大,派使者送书信给吕太后,文辞非常无礼傲慢。 吕太后很生气,召集将帅宰相大臣,讨论要把使者斩杀掉,再发动军队攻击。 樊哙说:“臣愿意带领十万兵众前往横扫匈奴!” 中郎将季布说:“樊哙这个人该杀!以前匈奴把高帝包围在平城,那时候汉兵有三十二万人,樊哙是上将军,却不能解除匈奴的包围。现在当日被围的呻吟声还没断绝,受伤的人刚痊愈能起身,而樊哙却要动摇天下百姓,使他们不能安宁,胡言乱语说要用十万的兵众横扫匈奴,这是当面欺瞒太后、廷臣。况且夷狄就像禽兽一样不懂礼义,得到他们的好话不值得高兴,坏话也不值得生气。” 吕太后说:“说得好!” 就命令大谒者张释作书回报,书信内容非常谦虚恭逊,向匈奴谢罪,又送两辆车,八匹马。 冒顿又派使者来谢罪,说:“我们不懂中国礼义,希望陛下能赦免我的无礼。” 因而献良马给汉朝,和汉结下亲戚关系。 3.夏,五月,把闽越君摇封为东海王。 摇和无诸,都是越王句践的后代,跟随诸侯消灭秦,建立很多功劳,老百姓称便,并且归附他,所以立他为王。 建都在东瓯,所以一般人都称之为东瓯王。
5.秋,七月,天子车马所在的大厩发生火灾。 6.这一年,蜀湔氐部族反叛,被讨伐平定。 四年(庚戌,前191) 1.冬,十月,立皇后张氏。 张后是惠帝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太后想要加重亲戚关系,所以把她配给惠帝为后。 2.春,正月,命令郡国推举百姓当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勤力农事的人,免他们的赋税和劳役。 3.三月,甲子日(初七),皇帝年二十举行加冠礼,大赦天下。 4.减少妨碍官吏百姓自由的法令,废除藏书有罪的律令。 5.惠帝除了正式到长乐宫朝见太后外,偶尔也常去拜见太后,次数太多,屡次清道警戒,烦扰百姓。 所以就在武库南边建筑阁道。 奉常叔孙通劝止皇上说:“这条路是高帝每月衣冠出游的道路,子孙怎么可以在宗庙的路上行走呢?”(惠帝所建筑的阁道正在宗庙的路上面) 惠帝吃了一惊,说:“快把阁道废掉!” 叔孙通说:“国君不能有错误的举动;但现在已经做了,百姓也都知道了,废了阁道,等于是承认自己做错事。陛下不如在渭水北面再盖一个宗庙,每月出游高帝的衣冠一次,多盖些宗庙,这本是大孝的根本啊!” 皇上于是诏令官吏建立原庙。 臣司马光说: 犯错,是每个人必定免不了的。 只有圣人才能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勇于改正。 古代圣明的君主,怕自己有错误不知道,所以安排诽谤木,设置谏劝的鼓,让百姓敲打。 他们难道会怕百姓知道他们的过错吗! 所以仲虺赞美成汤说:“不吝于改过。” 傅说戒惕高宗说:“不要为自己的过错感到羞耻,也不要胡作非为。” 从这些事实来看,那么身为国君的人,并不是没有过错就是贤能,重要的是要能改正过错。 现在叔孙通劝谏惠帝,却说“身为国君的没有错误的举动”,这等于是教国君掩饰过错而去做坏事,难道还不谬误吗! 6.长乐宫的鸿台发生火灾。 7.秋,七月,乙亥日(二十日),未央宫藏冰的房间发生火灾。 丙子日(十一日),织作缯帛的处所发生火灾。 五年(辛亥,前190) 1.冬,打雷.桃李开花,枣子结果实。 2.春,正月,又发动长安城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建长安城,作三十日才停止。 3.夏,发生大旱灾,江河水很少,溪谷里的水干涸,水流断绝。 4.秋,八月,平阳懿侯曹参去世。 六年(壬子,前189) 1.冬,十月,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2.齐悼惠王肥去世。 3.夏,留文成侯张良过世。 4.任命周勃为太尉。 七年(癸丑,前188) 1.冬,发动骑兵有能力的军官到荥阳,由太尉灌婴率领。 2.春,正月,辛丑朔日(初一),发生日蚀。 3.夏,五月,丁卯日(二十九日),发生日全蚀。 4.秋,八月,戊寅日(十二日),惠帝死在未央宫。 大赦天下。 九月,辛丑日(初五),埋葬在安陵。 当初吕太后命令张皇后取别人的孩子养育,把孩子的母亲杀掉,立孩子作为太子。 惠帝埋葬后,太子就皇帝位,但年纪很小. 太后临朝,代行天子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