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记第十九 宋襄公 晋文公 晋灵公

 修远兮 2021-11-19


宋襄公,名兹父,子姓,春秋时宋国君主。

宋是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以商丘为都城。

宋闵公末年,出现内乱,南宫万杀死宋闵公,立公子游为君,宋诸公子又合兵杀游,立闵公弟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的太子兹父是一个极为仁义之人,当其父病重时,他就要求将太子位子让给庶兄目夷,桓公没有同意。

宋桓公在位三十一年,于前651年逝世,太子兹父继位,为宋襄公。

宋襄公以目夷为相。

目夷,字子鱼,明智善断,使宋国得到很好的治理。

宋地处中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各诸侯国攻伐或结盟的对象。

齐桓公时,宋多次与齐盟会,是齐国在中原的重要盟友。

国力的发展和齐桓公的信任,使宋襄公的野心开始膨胀。

管仲与齐桓公病逝前,都曾嘱托宋襄公关照其太子昭。

襄公八年(前643),齐桓公死,公子无亏立,齐太子昭逃到宋国。

宋襄公于是以诸侯之兵伐齐,败四公子师,立昭为齐孝公。

此后,宋襄公就谋求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充当抗击楚人北上的盟主。

十二年(前639),宋襄公召请齐孝公、楚成王到鹿上(今安徽阜阳南),要求楚人允许其为中原诸侯盟主,楚人暂时答应了他的要求,目夷由此已看出宋国的祸患来了。

果然,这年秋季,当宋襄公在盂(今河南睢县境)与楚、陈、蔡、郑、许、曹各国君主举行盟会时,竟被楚成王以伏兵俘虏,然后押着去进攻商丘。

幸亏目夷有所防备,坚决抵御,楚成王才不得不将襄公放回。

宋襄公并没有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十三年(前638),又出兵讨伐楚的盟国郑,楚国马上兴兵伐宋,以救郑。

宋大司马固建议不要与楚作战,襄公不听。

十一月,宋楚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

宋军在河北岸摆好了阵势,楚军还在渡河,宋大司马建议出击,襄公不许。

楚军刚过河,还没有摆好阵势,大司马再次提出进攻,襄公还是不许。

楚军整顿好队伍,立即向宋军发动攻击,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

战后,国人都埋怨襄公,襄公回答道:“君子打仗,不打击受过伤的敌人,不俘虏年龄大的敌人。古人作战,不利用险要的地势。我虽然是亡殷的后代,也不能向没有摆好阵势的楚军发动进攻。”

宋襄公箭伤很重,于十四年(前637)逝世。

结果,原来归向齐的鲁、郑、陈、蔡、许、曹、卫等中原小国,陆续转为楚的盟友,连宋国也不得不与楚国结盟。

楚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到黄河中游一带。

这时,晋文公应运而生。

晋文公(前697—前628),名重耳,姬姓,是春秋时第六任晋国君主献公的第二子。

献公共有九个儿子,最宠爱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

在骊姬的挑拨和谮害下,太子申生被逼自杀,重耳被追杀,不得不逃亡,先后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

流亡中,他在卫国饿得向农夫乞食,在曹国被曹共公与其宠姬偷看他洗澡,在郑国和楚国差点被人杀死,历尽艰辛。

当然,齐、宋、楚、秦诸君从不同的目的出发,也对重耳十分礼遇。

秦穆公还在晋惠公死后,以重兵送他回国为君。

晋文公即位之初,在对随从流亡臣僚论功行赏的同时,以豁达的心胸对待那些迫害过自己的人,集结了一批精明强干的谋臣将帅,并依靠这些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首先,他削弱公室的权力,实行军政合一的六卿制度,任用贤能,确保了政策的实行和权力的集中。

其次,他精简节约,降低赋敛,救济贫困,鼓励商业流通和农业生产,使国人安居乐业,国力增强。

第三,他采取措施,在国人中建立对国君的信任,使全国风气变得纯朴而不欺诈。

与此同时,晋文公以齐桓公为榜样,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帜,于文公二年(前635)兴兵平定篡权的王子带,将周襄王护送回洛邑复位。

周襄王以安定之功,赐给晋文公阳樊、温、原、欑茅四地,从此,晋国有了出入中原的基地,晋文公在诸侯中的威望也大为增强。

晋文公还派兵协助秦军夺得位于秦楚边界上的小国鄀(今河南淅川),加深与秦的友好关系,并将秦的注意力引向南边的楚。

晋国的强盛和发展,必然要与正全力北向的楚国相冲突,而晋这时也有了对抗楚的实力。

文公三年(前634),宋国与楚绝交,重新与晋修好,引起楚的不满。

次年冬,楚成王亲率陈、蔡、郑、许联军,包围商丘。

宋向晋求援,晋大夫先轸力主出兵,说:“报答宋襄公的恩惠,在诸侯中建立霸权,就在这一战了!”

大夫狐偃建议:“我军应先伐曹、卫,楚人必然来救。这样既可解宋国之围,又可以使齐国收回被楚侵占的谷城。”

晋文公整军练武,作出兵准备。

将军队扩为三军,任命了各军的主、副帅,并以荀林父为君车驭手,魏犨为君车右卫。

文公五年(前632)正月,晋军东进,首先夺取了不给借道的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清丰北),与齐昭公结盟,占领卫国。

随即包围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于三月十二日攻进该城,俘获曹共公。

然而,楚军竟不为所动,反而加紧了对宋都的围攻。

晋文公将曹、卫的土地割给宋国,使齐、秦二国都对楚不满,而参加晋的军事行动。

楚成王对晋文公有很深的了解,决定不与其交锋,率兵退至楚国申邑(今河南南阳北)。

但其大将子玉却拒绝退兵,向成王请战。

成王增拨西广、东宫和若敖的六卒共一百八十辆战车,归子玉指挥。

晋文公用计使曹、卫二国与楚绝交,子玉怒不可遏地率大军离开宋都,向驻扎在曹国的晋军扑来。

面对来势凶猛的楚军,晋文公命令全军后撤三舍(九十里),一来避其锋芒,二来报答当年楚王对他的厚待。

楚军将士见此,都想停止追击,子玉却一意孤行,下令全军尾追不舍。

四月初二,晋军与前来会合的齐、秦、宋三国军队,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扎营。

楚军背靠丘陵险要地形,也扎下军寨。

四月初三凌晨,晋军七百辆战车早早在有莘废城摆好横阵。

狐毛、狐偃指挥的上军居右,先轸、郤溱指挥的中军居中,栾枝、胥臣指挥的下军居左。

齐、秦、宋三国之军分别编入三军之中。

楚师分左、中、右三军一字形排开。

左军由子西统率,以若敖六卒为主力的中军由子玉统领,右军以陈、蔡的战车组成,由子上统领。

子玉检阅十万威风凛凛的士卒,得意地说:“今天晋军要完蛋了!”

战斗开始了。

晋左翼之一部,在胥臣的率领下,所有的驷马都蒙了虎皮,突然加快速度,向楚右师的陈、蔡军冲去,陈、蔡的驷马吓得狂奔乱跳,阵势大乱,士卒们慌忙弃车逃跑,楚右师崩溃。

同时,栾枝指挥的战车拉了树枝在晋军阵前奔驰,扬起的灰尘遮蔽了楚军的视线。

狐毛指挥的上军举着两面大将军旗在浮尘中冲出,稍一接战,即佯装退却。

子玉以为这是晋中军,竟以中军和左军向佯装退却的晋上军追去。

当楚军追至晋中军左侧时,晋中军倾全力向楚中军暴露的侧面拦腰击去。

狐偃指挥的上军之一支,与转过头来的狐毛大军从左右两侧夹击楚左军,楚左军很快也支持不住,溃败。

楚帅子玉见左、右两军皆溃,急忙下令中军退出战斗,收拾残兵剩车,狼狈南归。

五月十二日,在衡雍西南的践土(今河南原阳境),周襄王设盛大酒宴招待晋文公,当着鲁、郑、齐、宋、蔡、卫、莒等国君主的面,策命晋文公为诸侯的霸主,授予他以武力安定各诸侯国、惩治有害王室行为的特权。

晋文公霸主的地位被正式认定。

这年冬季,晋文公又在温地与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到践土接受诸侯朝见。

随后率诸侯军围许,复曹伯。

文公七年(前630),又与秦联合伐郑,以报复其当年对流亡中晋文公的无礼。

晋文公在位九年逝世,其子欢继位为襄公。

晋襄公即位不久,就在崤地击败秦军,保持了晋的霸主地位。

晋灵公,晋襄公在位七年(前627—前621),太子夷皋继位,为晋灵公。

灵公年幼,朝政主要由正卿赵盾主持。

赵盾曾领兵西击秦,东平周王室乱而立匡王,功勋卓著。

十四年(前607),长大成人的晋灵公极为暴虐奢侈。

他加重赋敛,来建造彩画的墙壁。

他让大夫们前来朝见,自己却站在高台上,用弹弓打庭中的大夫们,观看大夫们躲避的狼狈相取乐。

赵盾和大夫随会曾几次进谏,灵公都不听。

晋灵公喜欢吃熊掌,有一次嫌熊掌煮得不熟,当场就将宰夫打死,卸成几大块,放在畚箕里,让妇人们抬了从朝前走过。

赵盾见畚箕旁边露出人手,就问:“畚箕里是什么?”

妇人们说:“你是大夫,要看就自己看。”

赵盾走上前一看,竟是一具死尸。

赵盾又进宫劝谏晋灵公,晋灵公当面答应改过,事后竟派刺客鉏麑去刺杀赵盾。

鉏麑早晨来到赵盾住处,见赵盾已经穿好朝服,因时间尚早,靠在床上闭眼休息。

鉏麑不忍心动手,退出去头触槐树而死。

九月,晋灵公假称请赵盾喝酒,在殿堂内埋伏了甲士,想乘机杀了赵盾。

此事被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得知,走进殿堂内,说:“大臣陪国君喝酒,超过三杯,就无礼了。”

硬将赵盾扶下殿堂。

晋灵公唆使恶狗去咬,提弥明让赵盾快逃,自己冲上去与狗搏斗,将狗打死。

晋灵公又让埋伏的甲士出去追赶赵盾,提弥明迎战甲士,使赵盾得以逃生。

赵盾的族弟赵穿在桃园杀了晋灵公,将还没有逃出晋国边境的赵盾迎了回来。

赵盾重新以正卿主持国事,晋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了“赵盾弑其君”,在朝中让大臣们看。

赵盾说:“弑君的人是赵穿,我无罪。”

太史说:“你身为正卿,逃亡不出国境,回来又不诛罚乱国的凶手,不写你还写谁?”

赵盾叹息道:“哎呀!《诗》说:'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因为我的怀恋,给自己带来了忧伤)恐怕说的就是我吧!”

赵盾从周迎回了襄公的弟弟黑臀,立为晋成公。

修远之思评


本文的三位主人公各有特点。

宋襄公是一个在战争时都讲仁义道德的“蠢猪式的军事家”(毛泽东语),他图谋的霸业必然失败。

晋楚城濮之战,既是双方统帅个人素质的较量,也是双方谋略的较量,晋文公的胜利,使其成为诸侯无可争议的霸主。

晋太史董狐书写“赵盾弑其君”,虽说并不符合表面的历史事实,却受到孔子和古代史家的赞誉,被称为直笔记史的榜样。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董狐不怕赵盾的权势,敢于据当时史官书法记载历史的真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