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航的帝国:德国统一后的国内政策

 修远兮 2021-11-19


“白色革命家”俾斯麦一举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统一大业。

德国统一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革命”。

它的最大意义就是为德国政治发展和经济腾飞扫清阻碍。

帝国建立后,俾斯麦当了近二十年的帝国首相。

作为帝国掌舵人,他进一步贯彻了自己的使命。

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定的帝国宪法得到议会通过。

根据宪法,帝国首脑为“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世袭。

皇帝握有很大实权:有权任免宰相;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是陆海军的最高统帅。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虽然有一个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但它没有单独制定法令的权力,最多只能拒绝批准政府预算。

这种议会只能算一个政治讲坛。

形式上帝国实行联邦制,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但占全部面积55%和人口61%的普鲁士控制着国家大权。

用马克思的话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强大的中央权力,意味着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国家干预起着重大作用。

统一前,德国流通的货币种类繁多,竟然有多达126种硬币、108种银行钞票和42种邦国纸币。

针对于此,俾斯麦组建了德意志国家银行,控制全国纸币的发行权,将国内流通货币统一为帝国马克。

外贸政策方面,1879年,国会通过了《保护关税法》,对谷物和工业制成品实行进口税,抵制外国的商品倾销,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

帝国政府还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成立了帝国专利局,并于1877年颁布《帝国专利法》,保护发明人权益。

国家设立了资助科研的专项基金。

俾斯麦70岁寿辰时,国民为他捐赠了250万马克,他从中拿出120万作为学位津贴。

如果说统一德国必须依靠铁与血,那么现在,帝国的基础建立在煤与钢上了。

19世纪最后的三十年,德意志帝国同时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奇迹。

作为重工业的基础,德国的煤炭与钢铁工业很快超过了法国和英国。

到1914年,德国生铁、钢和煤炭产量均跃居欧洲第一位,可以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

新兴工业更是德国的优势部分。

著名的德国通用电器公司、西门子公司都在这一时期诞生。

德国密集的铁路网像人造河流一样,数量庞大的工业原料和制成品到处流动。

“德国制造”在世界上声名远扬。

当然,德国货出名的原因部分也是因为质量问题。

德国奸商先送优质样品给买主,等正式买卖时再交付劣质商品,当时似乎真的骗到不少人,还把英国工厂也带上了降低质量的歪路。

发达的社会经济,为俾斯麦实行“糖果政策”提供了物质基础。

所谓“糖果”,就是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河的社会立法措施。

俾斯麦说,为了恢复帝国的健康,他必须“在做菜时加几滴社会主义的油”,给穷苦工人提供一定的福利。

俾斯麦政府规定实行6天工作制,规定必须给工人按时支付工资,同时禁止在工矿企业使用童工。

1883年的《疾病保险法》规定建立一笔保险基金,由雇主和工人一起分担。

疾病保险非常实惠,工人如果生病,患病期间可以领取部分薪水和医疗费,还可视情况领取病假津贴或免费住院治疗。

1884年颁布了《意外事故保险法》,投保人如果遭遇意外伤害,可以获得免费医疗和现金抚恤。

例如终身残疾者可得到原收入三分之二的养老金。

这笔保险费全由雇主承担。

1889年的《老年和残疾保险法》对全体工人和低薪职员实行强制保险,年满七十岁即可获得养老金,数额根据投保时间决定。

残疾的人也能领到赡养费。

保险金则由雇主、雇员、国家三方分担。

这样,德国工人生病、受伤、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都可以得到社会保险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1900年,社会保险费总额增加到近5亿马克,领取人数高达500万,到1913年,受益人数占到就业总人数的90%以上。

今天我们挂在嘴边上的五险一金,某种程度上居然是由“铁血宰相”俾斯麦开创的。

俾斯麦甚至对来访的工人领袖说,他其实是一个不公开的社会主义者。

不过,俾斯麦对内政策的全称其实是“糖果和鞭子”。

他在发给国民恩惠的同时,也挥动普鲁士军棍打击一切唱反调的势力。

俾斯麦首先发起打击天主教势力的斗争。

天主教会一直以罗马教廷为最高领导,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东部的西里西亚等地区拥有较大影响。

它们主张宗教组织独立于国家,反对中央集权。

帝国一建立,俾斯麦就将教会置于国家掌控之下。

他下令教士布道不许谈及国事,国家对教士授职保有否决权,同时监督教会教育。

为了贯彻新教会政策,1872年,俾斯麦撤换了普鲁士文化大臣和1300个教区教士。

俾斯麦对帝国议员说:“我们是不会去卡诺莎的,身体不去,灵魂也不去!”

曾在卡诺莎受辱的亨利四世假若地下有知,一定出了口恶气。

这场政治运动被称为“文化斗争”。

不过俾斯麦未能彻底制服天主教会,双方在新的对手——工人运动面前,最终握手言和。

1878年,为了镇压日益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俾斯麦推动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

根据这一法案,帝国政府实行戒严,肆意查禁报刊,封闭工会,不少工人活动家被逮捕、判刑或流放。

截至1889年《非常法》废除前,有1300多种出版物被查禁,330多个工人组织被解散。

被送进监狱的至少有1500人。

这位“不公开的社会主义者”把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德国社会民主党折腾得很惨。


然而,因为代表着工人阶级利益,社会民主党经历了十二年的迫害后,力量反而更为壮大,成为帝国议会中的最大政党之一。

1890年初,国会否决了延长《非常法》的提案。

总体来说,经过德国上下的努力,俾斯麦的执政时期,德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虽然他专制的家长式作风惹人反感,但德国的的确确处于国力上升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