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凿文】基于“成长”母题的《西游记》阅读设计

 傻丫头oq9h5f23 2021-11-19

设计思想

《西游记》文浅而理深,不同身份的读者会有大不同的感悟,明代的谢肇淛认为《西游记》就是求收心之说。清代张书绅认为《西游》一书是儒家之道之说;近代鲁迅先生提出了“游戏说”。还有人生哲理说,生活约束说等等。人们爱读《西游记》,更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取经团队的成长心路。十四个春秋冬夏,九九八十一场灾难,斩妖除魔无数,出生入死无数,才修成正果,取得真经。在遥远而漫长的取经途中,每个人都在打磨自己,修炼心境。所以,基于“成长”母题的《西游记》阅读,符合学生立场与学生视角,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基于“成长”母题下的小议题设计,更清晰,更聚焦,更有思辨性。

教学目标

⒈通过悟空称呼,梳理《西游记》部分内容。

⒉通过跳读、品读来体会《西游记》结构特色与语言的妙处。

⒊通过悟读与交流来感悟《西游记》所隐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通过悟空称呼的变化感悟悟空的“成长”。

教学难点

悟读《西游记》所隐含的成长哲理。

教学过程

聚焦称呼,梳理情节

 主问题:说来历,讲故事:说说悟空各种称呼的来历,以及称呼背后的故事。

【来历解说】

解说:⒈石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⒉美猴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⒊孙悟空: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4.弼马温: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

5.齐天大圣: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

6.孙行者: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

7.斗战胜佛:如来道:“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设计说明

本环节从称呼切入,贴近学生的学习起点,口小乾坤大。选取的七个称呼,前后贯连了故事的始终,既梳理了故事情节,也锻炼了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以此来确定节奏,引导学生进入《西游记》学习的情境。前五个名称是在1-7回出现的,要引导学生重点讲解,梳理故事,后两个名称取经过程与取经后获得的,可以先略过,要重点引导学生梳理故事。

探究称呼,思辨成长

(一)从孙悟空到斗战胜佛,名字背后都隐含着深意,请选择一个解说。

孙悟空     弼马温     齐天大圣    孙行者    斗战胜佛

明确:

孙悟空:可能菩提祖师希望美猴王能跳出世俗的名利场,达到空的境界。

齐天大圣:是美猴王内心膨胀,狂妄自大的体现。

孙行者:历经磨难,踏踏实实做个修心养性之人。

斗战胜佛:战胜自己才能成佛。

(二)思考美猴王称呼变化的特点,说说美猴王的成长?

明确:悟空本来是石猴,只是受了天地灵气,加上机缘巧合学成了本事,就沾沾自喜,自高自大,不守规则,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得到唐玄奘解救,一路西行,历经磨难,最终修身养性,修成正果。悟空的称呼变化就体现了他人生各个阶段的性格特点,悟空的称呼变化也体现了他的一路成长。西行取经也是成长体验的真经。

(三)思辨:猴王成佛,回忆成长关键点,你觉得最应该感谢哪个妖怪?

预设:

1.会感谢白骨精,因为白骨精让美猴王遭受了不白之冤,以致离队出走,归来之后让大家懂得了团队的重要,相互团结与信任的重要,有时候困难也是成长的动力。

2. 我觉得会感谢六耳猕猴,因为一真一假,一正一邪,其实都是自身的两面,战胜六耳猕猴其实就是战胜自己,这样才能成佛。

3. ……

设计说明

本环节以探究称呼为抓手,探究称呼背后的深意,探究称呼背后的成长,引导学生品读文字,整合信息,在阅读中思索,在阅读中发现,让阅读走向深度。

领悟称呼,读出自我

(一)悟心猴:找找作者对美猴王的称呼,并谈谈你的理解。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共100回。

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二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腐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链接2: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淮安府志》载“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漂泊到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闭门著述,贫老以众。

明确:作者称美猴王为心猿,因为猴王学成归来后狂妄自大、顽劣不羁、目无规矩、叛逆粗暴,被压五行山,获解救后,带上了金箍,受到了紧箍咒的约束,一路西行取经,在长途跋涉,历经磨难中完善了自己,在乌鸡国用金丹救国王,车迟国斗法除三妖,凤仙郡城祈雨救民……可以说取经的过程也是悟空自我内心完善的过程。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不仅是对外降魔的过程,更是自我克服,自我斗争与自我改变的过程,唐僧师徒取得的不仅仅是有字的大乘佛经,更是无字的心经。所以作者把美猴王称为心猿。也很明显,吴承恩在明代末期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二)悟“悟空”:“悟”是吾+心,悟空是只心猴。思考名著中的相关内容,佐证悟空是心猿。

明确:悟空的武器是如意金箍棒,又名定海神针铁,随心所欲,能大能小,定海也能定心。悟空的本领是七十二变,隐含着心之九窍八孔,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隐含着人的一秒有十万八千个念头,悟空的修炼场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斜月三星”谜底就是“心”,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乌巢禅师传授《心经》,悟空无师自通。

(三)悟“我”:读读美猴王金箍消失的片段,说说你对成长与成熟的看法。

 附: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

  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

  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第100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明确:成长也是内心不断强大的过程,当你认识了世界,懂得了规矩,战胜了自己,认识了自然的规律时,你就已经成熟,也就不用金箍来束缚,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每个人都是在一路修行,每个人都是在一路取经。至于能否取到真经摆脱束缚,需要个人不断努力与超越。

设计说明

阅读即发现。本环节,以“悟”字为抓手,既以悟读为方法,又以悟“心”为内容,带动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深入理解与个性化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在示范性悟读下,学生也会有独到的阅读发现。

作者简介:

陈海亮,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台州市名师,在《语文学习》、《语文建设》、《语文教学参考》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专著《蚁穴溃堤》、《语文教学不难》。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尤其强烈谴责以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图片


图片





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