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感受是对身体内在的反应——人,并不需要完全相信并服从于它。 首先,人类当然可以很好地利用身体的自动控制来从中获益: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不需要意识干预的复杂操作,来令血液中葡萄糖的值自动修正到最佳范围。例如,胰腺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 但是,我们的身体还存在着一种补充机制,那就是是感受。 在进化过程中,自然本可以绕过感受,但它却没有。 你需要了解:感受不是大脑独立的产物,而是身体和大脑的合作,通过自由排列的化学分子和神经通路相互作用的成果。 研究证实,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感觉分别对应着积极的和消极的内稳态。 最佳范围的内稳态会帮助我们在情感上表现为幸福和快乐的,而爱情和友谊所带来的幸福感受又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内稳态,促进健康。 相反,与悲伤相关的压力感是由下丘脑和脑垂体的活动和释放分子引起的,这些分子会破坏体内平衡,从而损害无数身体部位,如血管和肌肉结构。反过来,身体疾病又会给维持内稳态造成负担,激活我们刚才说到的下丘脑-垂体轴,分泌导致焦虑的分子——强啡肽(dynorphin),从而让我们感到焦虑。 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循环对我们非常重要。其实,心理对身体的影响就像身体对心理的影响一样,只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那么,如果我们通过“自动控制”即可完成生命的基本活动,为什么自然选择没有淘汰掉这种具有负面影响的感受机制? 原因显而易见:感受让生命更美好。感受不光能延年益寿,甚至还能挽救生命。除此之外,感受的诞生还伴随着人类的又一进化产物——意识,更具体地说是能动性。 进化为什么没有绕开感受就很有可能是因为它对我们的影响极为珍贵。感受影响着心理过程,使我们难以抛弃它;感受影响着我们态度和行为,或积极或消极,或有益于身心健康或损害健康;并且感受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来关注我们所处的情境。 感受来源于神经系统和身体的交互交织所产生的多维投射。感受不是“瞬间的画面”,而是一个过程,是对身体和大脑中几个微小事件的叙述。 感受可以让我们烦恼,也可以让我们开心,但这终究不是它的目的。感受的目的是为我们调控生理状态,为我们提供有关基准内稳态和我们生活状态的信息。 感受告诉我们需要避免的风险和正在发生的危机。同时,当好事来临时,它也会告诉我们抓住机会。感受也可以引导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改善整体内稳态,从而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现在你知道了:感受是来帮助你识别机会和规避风险的,它并不能够决定“你是谁”,更不应该全由它影响你的思维和行动。 你的情绪只是你的工具,不是“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