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医生,是越老越好吗?

 昵称04p87 2021-11-19

昨天的文章(来自肺癌患者“专业家属”的一封信)发出后,很多读者都表示有强烈共情,看得意犹未尽。所以今天,我们就马不停蹄地给大家带来第二封信:行动篇

文 | 青色木

医院,癌症患者家属最熟悉的地方。从患者确诊癌症那天开始,我们需要跟这里打无数交道。所有的兴奋、无奈、紧张都属于这里,从打交道第一天起,如何处理好与它的关系,就是至关重要的学问。

但是,并非所有希望都在外界。很多治疗的法宝,其实在人心里。患者的心,也是治疗的驱动力。这个过程,也极度考验家庭关系、亲子和谐程度。

医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国的医疗资源非常集中。最好的公立医院都集中在北上广,最好的肿瘤医院也集中在北上广。这三座城市的医院,各有千秋。每天,无数患者和家属带着对生命的期望,匆匆赶到这三座城市,忍受拥挤的房子、拥堵的交通和无穷无尽的排队。

其实很多时候,不用这样挤的。

治疗,在理想情况下,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斗争,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我觉得,应该将最重要的部分尽量交给顶级医院,很多其他部分,在地方医院处理是一样的,甚至可以因为不用排队、离家近等,大大降低治疗负担。

每个人都想给亲人最好的,但更好的方式应该是给亲人最合适的

我个人认为,确诊、出方案等重要决定,手术、放疗等难度系数很高的治疗,应该选择顶尖医院、最好的医生和设备。但是,输化疗药、随诊复查等很多琐事,却应该选择最方便的医院。

有点遗憾的是,中国最好的医院,如今主要做的是规范化治疗。而很多不那么知名、不那么顶尖的医院,的确存在乱治疗的现象。最好的医院,其实应该是探索更新的治疗方式,而不是执行指南。这一点,是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当我们选择国内最好的医院时,其实是在选择规范。

选择医生,某种程度上比选择医院更重要。只要搜索,很快会发现中国最知名的肺癌医生是哪些人。然后你去试着挂他们的号,发现秒光。你通过各种途径,付出巨大的金钱、人情成本去挂上了他们的号,发现那如雷贯耳的名医,只用三分钟就打发走了你。你抱怨医生无德,抱怨世道不公,拿着他学生给你打印出来的单子,站在大街上不知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但你从没认真想过,选择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仔细回想你行业里,最知名、最位高权重那几个人,一定是业务上最好的吗?即便是,在获得巨大名气或者成为管理者之后,业务还会像以前一样熟练吗?你们单位,真正的顶梁柱是哪部分人?

想清楚这一点,我自己选择的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医生。理由是,他们知识结构很新,而上一代名医专家们,那代人在打基础阶段可能有缺陷;他们精力充沛,可以日夜战斗,在治疗关键时期顶得住;他们经验已经很丰富,一个人从18岁进入医学院,到三四十岁,其实已经是二三十年的经验了,并不像年龄提示的那样稚嫩;他们对于这份工作,还有爬坡心态,有想证明自己的心态……

图片

图片来自于公共图片库

这些,都是外在条件。现实中的医生不是电视剧里的,不是非要鹤发童颜才足够可信。题外话,人们相信老医生的心理基础,其实是认为他们经验更丰富。

但记得我们上一篇谈过循证医学吗?一个愿意遵循证据下判断的医生,是在成千上万、世界各地其他医生积累的基础上诊疗的,难道不比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专家,经验丰富一万倍吗?

我的目的并不是一杆子打翻,而是希望提供一个多元视角。如果你遇上一个年长的,但对病人体恤疾苦,对诊断和治疗谨慎小心,始终在更新自己甚至怀疑自己的医生,那当然是一种幸运。名医成为名医,自有其过人之处。

我只是希望,你在绝望之际,不会以一种堂吉诃德般的痴勇,去抓那根最遥远的救命稻草。好医生,还有很多的。

细节,成败的关键

治疗时,当然要相信医生。但有太多太多问题,需要患者和家属去注意了。

我甚至怀疑,就因为一些看不见的细节,导致很多治疗的成功率降低,进而降低了病人的生存率。这些东西,公立医院很难教。完成基础的救治,已经让众多公立医院不堪其苦,何况再去关注这些细节。

举个例子,手术是治愈癌症的重要手段。做好一台手术当然重要,可下了手术台后漫长的护理,艰难的康复过程,其实非常关键。只把病人交给医生就可以了吗?不是。一旦术后感染,一旦术后静脉血栓甚至肺血栓,那种痛苦、风险,常人难以预计。

再举个例子,放疗是减轻肿瘤负担甚至治愈的重要手段之一。胸部放疗,很容易伤了食管,导致病人饭、水都难以下咽。这种痛苦,很多都可以避免,更是可治疗的,也许一杯酸奶、一粒达喜、一包思密达就能预防。放疗区域的皮肤,需要避免太阳直射,需要外敷缓解,这些细节简单却有效,但有多少人去做呢?

再举个例子,很多药物是有说明书的,巨大一张纸当然让人看着头晕,但是里面有些关键信息,比如对药物温度、输液器、用药时间、副作用的交代,也许直接关系药最终是否有效。这些只让护士自觉执行规范吗?对不起,这确实“应该”做到,但在现实中我看到的却是,无数病人涌来,她们奔波忙碌,也许无暇顾及。

再举个例子,有些化疗药物存在神经毒性,病人长期输液后,不敢碰金属。你注意过一个正常家庭有多少金属器件吗?门把手、汤勺……有些化疗药物会让人恶心呕吐,三粒“阿瑞匹坦”,足以让绝大多数化疗药不能逞其威,谁说化疗一定要人不人、鬼不鬼的?

再举个例子,很多病人得病之后,受各种因素影响,身体迅速瘦下去。有些人甚至觉得,这样可以“饿死”癌细胞呢,但这样对吗,一个人连正常的身体都没有了,用什么抗癌?对病人的营养支持,已经成为抗癌领域越来越重要的事。一日三餐,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这很难吗?

再举个例子,病人接受相关治疗后,很可能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此时一场感冒可能就陷入无尽深渊。每个人自有其体质,对药物的反应各有不同,一个简单的Excel表,就可以统计出病人每次检查的规律,做好准备,不能因小失大。够简单吧?

……

你应该花很多时间去关注细节,这是患者家属最重要的事之一。

心理,一道必须跨过去的坎

得病后,到底要不要告诉病人?

这是一道相对独特的“中国式”难题。在一些国家,不用你决定,医生不敢不告诉病人,因为违法。但我们受传统影响,很难对这个问题做出选择。

我的身边,很多人都选择隐瞒。有人的办法是串通好医生,有人的办法是找好关系后把病人从后门送进去,有人的办法是一家人演戏……孝心天地可鉴!我们的医生也真的很可爱,大部分只要看到家属挤眼睛,立刻就像模像样配合。

这个问题当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是,有句话叫,可以有不说的真话,但绝对不能说假话。对亲人来说,更是如此。一句假话,哪怕是善意的,在被揭露之后,在被怀疑之后,也会引发巨大的信任危机。长远来看,严重影响治疗。

也许你可以通过淡化危险程度,来让病人更容易接受一些。比如,把晚期说成中早期,或者在严重性上模棱两可。但,把癌症说成其他的,伴随着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你会发现越来越无法掩盖。

一旦得知确诊癌症后,无论患者还是家属,也许都要过的一道关是,“为什么是我?”,甚至充满悔恨之心。有人遗憾于为何没早早发现,有人觉得肯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也许,这些怀疑都是对的,但是此时此刻,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补救。比如,患者家属要去拍低剂量平扫CT,提前开始筛查肺癌。再比如,患者和家属都要赶紧戒烟。这些事情不做,未来也许会更加悔恨。

治疗开始之后,心理同样是时时要过的关卡。很少有人接受过放化疗,感受那种说不出来的难受。也很少有人一直生活在失去生命的可能性之下,被一个个检查审判。这些,病人自己用肉体凡胎承受着。

即便,他过去是你心中的一座山,她过去是你心中最宽阔的海,如今也只是一个非常孤独的病人。只有强行用爱与温暖包围,才能帮家人点亮自己。

癌症病人最不缺的,就是有人告诉他,你要坚强一些、心态乐观一些。说出这句话的人往往没有坏心,却没有走心。人人都是肉体凡胎,有几个人真的不怕生死?要求一个最为脆弱的人坚强,不如让他软弱,放他好好哭一场。我反过来觉得,家属要十足坚强,撑起一片可以让人心安的天空。

这一刻,其实对所有家庭来说都是考验。它考验一个家庭的稳固程度,考验过去你不曾想象过的关系。很多家庭在大病面前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矛盾,反目成仇。作为患者家属,最应该做的是,反求诸己。过去,也许亲子关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心。

但从这一刻起,子女要成为顶梁柱,要学会包容一切,学会忍耐那个忽然变了脾气的亲人,一场任性、一种无视、一次大吵,也许是压垮生命的最后那根稻草。你确定要这么做吗?

我见过得了癌症后确诊抑郁症的,见过得病后很快被吓死的,见过拒不配合治疗的,见过一心求生却反复失望的……

癌症,不只是对生命的极致考验,更是对人心的极限测试。对付它,不光需要化疗药、靶向药、免疫药、手术刀与放射线——

还需要无微不至、总能恰到好处的爱

(感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雪医生、可友健康郝希纯医生校对医学知识并提出宝贵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