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是由封建大地主建立起来的多个割据政权共同治理,这些封建大地主被称为“大名”,每个大名都豢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便是武士阶层的雏形。镰仓幕府时期,武士精神开始出现,后来经过江户时代对儒家和佛教文化的吸收和演化,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典型的行为莫过于“剖腹自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对全世界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天皇作为武士阶层的最高领袖和精神图腾,当美国驻日盟军最高将领麦克阿瑟询问天皇为何不剖腹自尽时,天皇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无能为力。 一、矛盾又复杂的武士道文化 古时候的日本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些类似,在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形成了许多大地主,这些大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土地和利益,都豢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经过长期的封建领主混战,日本最终形成了几个势力较大的封建领主,称为“大名”。“大名”之间存在长期的斗争。到了镰仓幕府时期,武士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阶级,并产生了武士道精神的雏形。 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就充满着矛盾和匪夷所思。一方面,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综合国力较弱,因此缺乏自信,常常甘愿对其他强大的国家伏小作低,积极学习他国先进之处强大自身。另一方面又及其自卑,这种自卑的外在体现是及其自尊,甚至自大,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国家或个人时会出现极度残忍变态的行为。 日本武士道精神在这种文化下产生,一开始就有着扭曲的基因。武士为了自己的生计和前途,甘愿被大名阶层驱使,四处杀人劫掠,却又不想承担污名,于是将战争美化为符合忠信道义的行为。但在战争失败后又没有勇气接受失败的结果,于是产生了“剖腹自尽”的行为。 二、被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洗脑的武士阶层 十九世纪初,西方列强先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大航海时代,国力大增,将东方的中国和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此后英国经过经济发展和制度革新,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 早在英国侵略中国之前,英国的船舰便抵达日本对日本展开过以通商为目的的侵略,只不过当时的日本幕府自知无力与英国抗衡,且日本本就依赖对外贸易,当时的日本国内内战不断,通商对日本利大于弊,于是很快对英国妥协,英国与日本因而没有爆发过战争。 后来由于西方殖民主义对日本的经济剥削太过,导致日本国内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缓解国内经济困局,幕府决定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便成了首要目标。武士阶层被幕府阶层洗脑后产生极端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民族主义也被扭曲到极致。 三、日本投降,天皇低头,武士精神崩塌 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狼狈为奸,经过多年的战争,最终被反法西斯国家打败。虽然日本对外侵略以失败告终,但对世界各国的伤害却难以磨灭。 美国在二战中本来想置身事外,闷声发财,但日本为了消除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的掣肘,对美国不宣而战,轰炸了珍珠港,导致美国被迫卷入战争,美国人因此深恨日本。最终美国对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彻底结束了二战。 日本本想挫美国的锐气,在东南亚地区扩张,但原子弹横空出世,直接砸在了日本本土,使日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极度恐惧,彻底击溃了日本的野心,让日本再无还手之力,随之崩塌的是代表武士阶层的军人的信仰。 日本天皇作为武士阶层的最高领袖,按照传统武士道精神,本应“剖腹自尽”,以死谢世,但面对日本内忧外困、急需脱险的局面,日本天皇不得不放下个人荣辱,积极投入到战后重建事业。因此面对麦克阿瑟的羞辱,天皇不得不忍辱负重,云淡风轻。 总结: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最喜形于色的莫过于英国的铁血宰相丘吉尔了。当时的英国被德国打得溃不成军,险些亡国。美国被迫参战后,机缘巧合下成功研发出了原子弹,并率先以日本为实验对象投掷,直接刷新了轴心国的现代战争武器的认知上限,也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注入了强大的血液。 此后轴心国便在同盟国的合力反抗下节节败退,最终被迫投降。日本被中国和苏联共同打击后,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原子弹的威力则灭了日本最后一口气,彻底摧毁了日本的军国主义的信仰。 |
|
来自: wjfw3t8mm18te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