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听岚 2021-11-19

GOOD  NIGHT

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出自晏殊《解厄学》的“求实”,意思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不忧虑欠缺识见和洞察力,当忧思不用心学习进步。
对于晏殊此人无需多言,他在政治领域的贡献我们或许不太熟悉,但是他的词想必我们都背过,会有怎样的领悟就不言而喻了。
只是笔者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想起大学里流传的一则笑话:
对于“怎么做红烧肉”这个问题,本科生的回答是“把猪肉放进锅里炒熟即可”;硕士生会把这道菜的主料、配料及制作流程都详细地列出来;而博士生的答案则是厚厚的一本书,书的第一章赫然写着:如何养猪。
然后想到那句俗语: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移。

笔者查了一下,貌似这句话是说京剧演员坐科九年。

全句是这样的: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再学三年,游刃有余。

其实很容易理解,学习(戏),最开始学的那三年,什么都不懂,觉得自己最好,哪儿都敢去,但是再学三年呢,进入瓶颈期了,那不得寸步难移嘛,过后再来三年,越学越觉得深奥,摸出门道儿了,也就游刃有余了。

当然网上有人改写这句话叫做,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十年怀疑人生。

然后因为这句话,我了解了一个心理学知识——“达克效应”(也叫邓宁·克鲁格效应)。

看到这张图的时候,觉得特别喜感。
用专业的术语解释的话是这个样子的:
完成特定领域的任务时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作出不准确的评价现象——能力低者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显著超过平均水平,能力高者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好吧,我还是说人话吧。
那些很菜的人,因为自己的见识、能力不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很多自己认为是正确而无误的判断,其结果呢,却是贻笑大方;
而那些很厉害的人,因为自己知道的太多,反而陷入一种固步自封,自卑到怀疑自己,从而采取一种极其谨慎的态度,变得优柔寡断。
像极了贝特朗·罗素的那句话,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晚间在微读看到一个书友,在读书笔记中更新书评,内容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了了数十字吧,只是标题是《2021年第一百七八九本书》。
笔者无意去抬杠,毕竟有些书籍读来确实乏善可陈,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可是一本十几万字的书只读了十来分钟,就读完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这种行为。
也许有人会说,万一人家读过纸质版呢,只是来这边备注一下读完?
如果这样的话,只是单纯来炫耀一下读过很多书?那这书是白读了吧?
人说,我们读的所有书籍,最终的目的是读到自己。
而笔者更相信,所有的阅读最终都会通向一个终点,即我们的所思所想。
如果连这一点都还没想到的话,那读再多的书也只是一个书架罢了,徒有其表。

临了,想起一首诗:
人生五章
(一)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二)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三)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惯。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四)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五)
我走上另一条街。

有人给我解释说: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不知道自己知道

4、知道自己知道

5、无所谓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

听后只道,觉察、自省、开悟,找到自我。

你说是吗?

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