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sos天外飞仙 2020-08-31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自己拍的

上周把《西藏生死书》这本书给看完了,书中作者把佛学智慧与当今社会的一些议题结合一起,并引经据典,会让你对生与死有更深的理解,以及面对生死离别时变得更淡然。

里面作者提到,面对身边人的死亡,人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没有接受“一切皆无常”,接受不了变化和不确定性这件事,而这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是在变化着的。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图来源于某个群)

不知大家是如何看待生死的,虽然我资历和经历尚浅,但是我觉得我来到这人世间,就是为了看看日出和日落,看看一朵花怎么开,就像杨丽萍说的,“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图来自网络

我觉得我也是个生命的旁观者,如果此时此刻我的生命要结束了,我不会感到遗憾,因为我一直都是在做喜欢的事情,按照我的意愿过着我想要的生活;我不祈求要很成功和改变世界,做一个积极向上,对周围环境和人有积极的影响的人即可。我对生活特别知足,所以很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这一点倒是跟佛教里谈到的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贪嗔痴很像。我认为获得快乐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不要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以及感恩你所拥有的一切。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花了6天看完这本书,最喜欢作者的两点是首先他没有否定其他宗教和科学的意义,书里很多观点会引用一些文化作品或其他宗教故事与观点来一起论证;其次就是我特别认同里面关于临终关怀的观点!我觉得我们都应该重视临终关怀,让一个即将离开世界的人在满足和祥和中死去,而不是生前不抓紧关心,死后才来隆重地参加葬礼,意义何在???

至于里面提到的各种修行/教法/中阴/投胎等等,我也没有过濒死的经历,这些描述在我看来很玄很没道理,但是看着这些描述又挺有趣的,会让你对佛教更加了解。如果一个人真的按照里面的理念去做,我能想象得到他会是个多么平和的人,世间的纷纷扰扰都只是浮云。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附一些书里的摘抄:

1. 我们不必等到亲密的人死得很痛苦,或受到绝症折磨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也不必到死时还赤手空拳的面对未知。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准确无比、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做改变和准备死亡和永恒的契机。

2. 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造就了我们去世时的模样。而每一件事,绝对是每一件事,都很重要。

3.一切皆无常。

4.反省的过程。

《人生五章》

一.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我走上另一条街。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5. 西方诗人里尔克说过,我们最深的恐惧,就好像是龙护卫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珍宝。无常唤醒我们的恐惧,使我们发现一切皆不真实、不持久。恐惧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因为它驱使我们去问这些问题:如果一切皆会死亡和改变,那么什么才是确切真实的呢?表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无限宽广的事物,以包容这些无常而改变的发生呢?有什么是我们事实上可以依靠、死后还继续存在的东西呢?

6. 生和死就在心中,不在别处。

7. 关于佛性

没有文字可以描述它,

没有例子可以指出它,

轮回没有使它更坏,

涅磐没有使它更好;

它未曾生,

也未曾死;

它未曾解脱,

也未曾迷惑;

它未曾存在,

也未曾消灭;

它毫无限制,

也不属于任何类型。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8. 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这就像水如果不加搅动,本性是透明清澈的。

9. 有一句西藏谚语说:“只要肉不要骨,只要茶不要茶叶,这是过分的要求。”

10. 对于一个真正修行人而言,带来障碍的不是负面的经验,反而是好的经验。当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你必须特别小心和专注,才不至于变得满足或过分自信。“不要太兴奋,它终究既不是好,也不是坏。”

11. 对自己执著的减少,是你变得更自由的征兆。

12. 万事万物固然都如梦幻泡影,但你还是要幽默的继续做事。

13. 大自然永远是灵感的泉源。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14. 如何才是个伟大的修行人呢?一位永远活在当下,随时面对真我的人,一位发现并持续流露灵感泉源的人。

15. 我们常常怀疑:“我死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答案是:我们现在有什么心态,是什么样的人,如不加以改变,死时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利用这一世的时间,在还有能力的时候,努力净化心流,从而净化基本存在和性格。

16. 人的生命价值无限可贵。为什么?因为我们具有觉察力和智慧,这是证悟的素材;同时,人生无所不在的苦,可以激励我们从事精神上的转化。每一种痛苦、悲伤、损失和无止境的挫折,都有它真实而戏剧性的目的:唤醒我们,促使我们冲破(近乎强迫)轮回,从而释放被禁锢的光芒。

17. '魔鬼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援引经典'

18. 最好、最直接的就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果我们懂得把握的话,会发现每一天的生活都给予我们无数开放心胸的机会。

19.怜悯的根源是恐惧、傲慢和自大,有时候甚至是沾沾自喜:“我很高兴,那不是我。”诚如斯蒂·芬莱文所说:“当你的恐惧碰到他人的痛苦时,它就变成怜悯;当你的爱心碰到他人的痛苦时,他就变成慈悲。”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20.关于临终关怀

人在最脆弱的时刻却遭到遗弃,几乎得不到丝毫的支持或关怀,这是悲剧,是可耻的事,必须改善。除非每个人过世时都能感受到某种程度的安详,除非人们尽了心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否则现代人引以为傲的权力、成就,全都是空洞不实的。

帮助临终者就好像是伸手扶起即将跌倒的人。你的出现带来力量、安详和深度的慈悲关注,可以帮助临终者唤醒自己的力量。在这个最脆弱的人生终点时刻,你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诚如西塞莉·桑德斯所写:“临终者已经剥掉面具,摒弃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因此比从前开放和敏感得多。他们可以看透一切虚像。我记得一个老人说:'不要读东西给我听了。我只想知道你脑子里想些什么?,你心中的感受是什么。' ”

21.关于作者的期待

我希望每个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温柔的关怀;我希望每个人通过心性和实相的了解,找到究竟的快乐。

托马斯·莫顿写道:“如果我们不能够跨越隔离人类和自己本性的深渊航向,航向月球又能得到什么?在一切发现之旅中,这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其余的不仅变得没有用,还会带来灾祸。”

对于这本书,我有什么期待呢?我希望人们对于死亡的看法,对于临终者的关怀,乃至对于生命的整个看法,对于生者的关怀,能因而发生一场宁静的革命。

22.泰亚尔·德·夏尔丹说:“在我们主宰风、浪、潮水和地心引力之后,有一天……我们将掌握……爱的能量。然后,在世界史上,人们将第二次发现火。”

你有想过生与死吗?《西藏生死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