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兰亭序:到底是酒醉即兴挥洒?还是精心设计非一稿而成?

 书法白话 2021-11-20

正:有人说《兰亭序》是一篇还没有书写工整的“草稿”,

还保留着最初书写的随兴、洒脱、完全是真情流露,

连书写过程中“涂抹”“改动”的墨色痕迹,

也一并成为书写节奏的艺术表现……

反:也有人说《兰亭序》是经过反复的设计、推敲、演练的“正稿”,

并非一稿而成,应该是先草写一稿,

后对草稿进行初步梳理,多次复写而成,

遂有今天之流行于天下的神龙摹本……

《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这篇有涂改、有修正的书法作品,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然光芒四射,长期占据着“天下第一行书”的宝座。

《兰亭序》,撰文:王羲之。书写:王羲之。摹本:冯承素。临摹:群贤、少长。粉丝:墨客众生。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行书法帖。全帖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文优美、字字珠玑,堪称古文典范,在清康熙年间就被收录到了《古文观止》一书,要知道此书可是大清朝使用了二百多年的正规教科书。

序文讲述了在永和九年三月三日,那一天,发生的故事。

王羲之父子与谢安、孙绰、孙统、郄昙等四十个好朋友,相约在绍兴兰亭过修禊节,祈福消灾除病,关键是要小酌几杯。没有那么大的桌子,于是四十二位名人雅士在蜿蜒曲折的小溪两旁坐好,然后开始做游戏,谁输了自罚喝酒。

游戏就是让仆人将装酒的觞放水面上,顺流而下,觞在谁的面前停下了,谁得赋诗一首(跟咱们现代人玩的差不多,我们不会赋诗就改唱歌了),若是脸薄无才不会赋诗,则要自罚三杯。

这次赋诗饮酒游戏进行的畅快淋漓,据现场统计:赋诗两首的有11人,赋诗一首的有15人,吟不出诗被自罚三杯的有16人,其中就有王羲之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

这么多诗句,大家一商量得出本诗集啊!就数王羲之写的字好看又值钱,就让他写序文吧。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即兴挥洒,一气呵成。

“修祓fu禊xi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健劲,绝代更无”。

这《兰亭序》真迹转眼就到了唐朝,被唐太宗设法获取,视为珍宝。后传说已陪葬太宗昭陵,现在见到的最早版本为唐太宗命冯承素双钩的摹本。《兰亭序》被赞誉为“法帖之冠,”各代书法名家悉心精研,希图由此升堂入室。

明代解缙在《书学详说》里云:“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可谓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千年以来,大多数文人墨客认为《兰亭序》通篇没有经过任何的设计,完全是王羲之酒醉即兴书写,真情流露,洒脱自如、一气呵成;字体结构、章法前后呼应,左右顾盼,大小错落有致,是不经修饰的一种即兴美。即使序文是有涂抹、改动的“草稿”,但仍不影响其高超的艺术价值,行云流水的气韵!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况《兰亭序》呢?选取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原副主席旭宇。

旭宇老师在其著作中说到,他自幼习书,最神往者当首推《兰亭序》,所以他对《兰亭序》有另外的认识和判断。他以为《兰亭序》应该是王羲之经过反复思考设计的,当非一稿而成,应该是先草写一稿,然后对草稿多次梳理复写而成,于是才有了今之流行的摹本。

而他秉持异议的理由是:

“以《兰亭序》作为序文的文字内容及作为书法的笔法表现之间,明显地超越了初次认识事物时的思维反映上的陌生性,而清晰地显现了思维进入认识较高阶段时的理性特征,这于其中二十个'之’字个个写法不同,及书写中对文词的增补涂改处可初见端倪。于此大致可知右军作此书时的匠心经营之处,也唯书圣才智过人,故匠心处亦表现出无意之态,世人多不深察因而时有惑之。”

说得好深奥!其实意思就是《兰亭序》不可能一次写得出来,因为他超出了人的思维能力,写了二十个“之”字竟然个个不一样,只因为太完美,所以必须经过设计,而且是王羲之故意处心经营为无意之举,让世人误以为是即兴发挥、一气呵成。

旭宇老师是我们河北书协的原主席,老前辈,虽然我很尊重他,但他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理由如下:

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如果仅是为了表现某种艺术形式,而去处心积虑的经营设计,刻意造作,这不是书法的精神和初心!

我们还可以把《兰亭序》冯承素神龙本以及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临摹的几个版本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推测出真迹涂改的最初面貌。

如图二,第四行漏写“崇山”二字;

图三,第十三行改写了“因”;

图四,第十七行“向之”二字也是重写;

图五,第二十一行“痛”明显补写过;

图六,第二十五行“悲夫”上端有涂抹的墨迹;

图七,最后一个字“文”也留有重写的叠墨。

图二,漏写“崇山”

图三,改写了“因”

图四,“向之”二字

图五,“痛”明显补写

图六,“悲夫”上端有涂抹

图七,“文”也有重写

这些保留下来的“涂”“改”部分,如果重新书写,一定消失不见,作品会更加完美无瑕,也就不会是现在犹如“草稿”的面目,王羲之在四十多位好友众目睽睽之下,反复设计、重复书写,旭宇老师您认为合适吗?

后记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血泪泣涕,涂改圈划更多;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诗》,心情沉郁,也有错字涂改。照旭宇老师所说,难道也是要设计、非一稿而成,只为体现出无意的形态?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应该“让贤”了!“行草”书法真正的美学意义——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性情,也将不复存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