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铁梅:​人生美化,人心净化——艺术阅读,让灵魂度化

 我的书海601 2021-11-20

图片


教育是一首诗 音乐: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诗 来自QQ音乐

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柏拉图

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新教育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
人生美化,人心净化
原创|陈铁梅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世界莽莽,时间荒荒,幸好有一盏“艺术”阅读之灯,愿意日夜被点亮,为黑夜烫出了一个特别美的洞来,让“人生美化,人心净化”。灯下,书里,你我满心欢喜!——陈铁梅

图片


我们东洲国际师生有一个共识:

“最美的学校是图书馆的模样,最美的姿态是读书的背影。”

所以,我们将图书馆的书搬到了走廊里,将阅览室的杂志移到了楼道里,开放书吧让图书漂流成为现实,让阅读随时发生,我们用文字滋养灵魂,用阅读成就信仰。

图片


一、

缘起:
艺术阅读,
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启动艺术阅读纯属偶然。

我们发现,2016年9月开始,学生会成员为开放书吧挑选159种杂志,艺术类占了21%,开放书吧上艺术类杂志翻阅得最多,图书管理员常常被孩子们追着问:“《世界遗产》杂志什么时候到呀?”“《美术大观》有吗?”这说明了什么?

我认为孩子们喜欢“读图学习”,他们通过艺术阅读了解古今中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以此贯通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感知自然生活的丰富和美好,继而敦促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富足、信念端正等心灵正朝向的形成。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诗集《孩子们的诗》,而这首,我特别喜欢:

灯,

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图片


小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寥寥数语,描述了一个既写实又浪漫的世界。

这首诗充满了文化隐喻:阅读就是将人生黑夜烫出一个洞的那盏灯。

艺术书籍,一定是那盏最别致的灯。
二、

行动:
艺术阅读,
一次温暖的裹挟潜行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我们相信行动的力量。

图片


1.调研阅读对象

学生第一。我们向孩子们发出问卷,调研孩子们喜欢读哪些艺术类书籍。

2.分析阅读内容

教师阅读的厚度一定能决定学生阅读的厚度。

“哪些艺术书籍非读不可?”

我们邀请艺术教师、我的名师工作室成员、导师以及艺术爱好者一起列书单。梳理后将之分为五类:

第一类:名作。

例如:常书鸿、池田大作的《敦煌的光彩》、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等,名作阅读能让我们拥有最基本的艺术素养。

因为读艺术作品,不仅在读艺术特色,更是在读隐藏在它背后的历史、政治、内涵、精神。读多了,“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也就培养起来了。

图片


第二类:传记。

例如: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廖静文的《徐悲鸿传》等。传记,让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被“看见”。

第三类:画史。

例如: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等等。读艺术史,就是在读历史绘本。

第四类:美学。

例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等。

我们常问:为什么西方绘画与中国画有那么大的差异?为什么前者用颜料造型,并且将颜料发挥到了极致,而后者却以墨为本,几乎穷尽了墨所能达到的极限?

阅读能让我们明白,只有站在中西方历史发展、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艺术趣味和自然观等角度,才能理解中西方艺术的诸多差异。

图片


对于艺术教师而言,还有第五类:艺术教育。

例如: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布约克的《本能的缪斯》等等。阅读,让老师们找到了教育的方向感、重力感和教育坐标,也让看到了自我实践的意义所在。

所以“通过阅读,寻找自己,审视社会,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能独处一室而体验世间善恶交战,能生活平顺而照样遍尝人生百味。”

3.建构阅读框架

经过筛选,我们初步确定了“东洲国际学校师生艺术阅读框架”,每个年级必读书目6本,推荐阅读书目12本,分别从眼、耳、手、身、心、灵六个层面开展视觉艺术阅读、听觉艺术阅读、触觉艺术阅读、身体艺术阅读、艺术思维阅读和综合艺术阅读。

事实上,这已经与学校的艺术社团课程勾连成相辅相成的一体,以此培养核心素养的行动者、关键能力的表达者。

图片


图片

4.听取学生意见

“以生为本”是学校的行动哲学,我们根据书单购买,发放给孩子们,听取他们的意见。

也正如我们所愿,孩子们的主体精神发挥了作用,例如针对北宋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这本书,孩子们发生了分歧,梁晓晓同学认为:“都是古文,都是专业名词,太难了。”俞思睿同学认为:“这是我国古代艺术经典著作,要读的。

”我们没有轻易决定,而是放到更多班级集体商议。

图片


5.反馈形成书目

带着孩子们和老师的研讨成果,我参加了朱老师领衔的“学科阅读书目”研制工作,在王庚飞和余国志两位院长的带领下,

《中小学艺术阅读书目》教师卷、中学生卷和小学生卷正在形成,

三本书从浩瀚书海中千挑万选了300本,将助力更多人实现艺术对心灵的慰藉。

图片


三、

收获:
艺术阅读,
人生作品的创作之旅

书是心头好,吹罢读书灯,一身满是月。

孩子们用稚嫩的笔描绘着对艺术的理解、对现实的记载、对未来的憧憬;也在阅读后拥有了一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陈老师,我在读《百幅名画欣赏》,读到了你没有写到的内容。”

黄苏影同学的追问让我好奇:

“你看到了什么?”“我一直在想,顾闳中是如何表现'夜’的,我终于找到了,就是那支蜡烛,而且是唯一一支蜡烛,这就很有深意了。”

我更好奇:“说来听听。”

黄苏影不急不慢地说:“我认为有几层意思,一是确实是在表明时间,而且燃烧了一大半,说明已过午夜;二是它位于画面正中央,那是不是中国艺术讲究的'以一当十’'计白当黑’呢?三是这支蜡烛有'言外之意’,燃烧了一半的蜡烛是不是在暗示南唐前途堪忧呢?”

事实上,这样的探讨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内,艺术阅读让人眼界开阔,修为提高,自我丰盈,心境清明旷远。

图片

四、

展望:
艺术阅读,
让灵魂度化

我一直在想,我们和孩子们在长久艺术阅读之后,会变成怎样?

那应该是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假若你看过之后,再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者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什么才是美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演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黑格尔用《美学》,席勒用《美学书简》,柏拉图用《理想国》,朱光潜用《谈美》,完成着一场又一场灵魂的度化!直至今日,还在进行时!

世界莽莽,时间荒荒,幸好有一盏“艺术”阅读之灯,愿意日夜被点亮,为黑夜烫出了一个特别美的洞来,让“人生美化,人心净化”。

灯下,书里,你我满心欢喜!

图片


(此文发表于2021年6月25日《江苏教育报·新教育专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