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朱光潜领略艺术和人生之美 第A09版:阅读日 20180429期 济南时报

 zcm1944 2018-04-29





  

□本报记者 钱欢青
  在步履匆匆的现代生活,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一定有着对艺术、对美的向往吧,只不过这种向往,很多时候被我们的世俗追求遮蔽了、压抑了。
  近日,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的两本经典著作《谈美》《谈美书简》由译林出版社再版。跟着朱光潜先生,我们或许能重新找到领略艺术和人生之美的钥匙。

“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桐城人,年轻时留学英法,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作为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既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皇皇理论巨著,也有《谈美》《谈美书简》等通俗易懂的随笔性小书,这些小书内容切实,文笔流畅,读之,就像和一位和蔼而睿智的老人聊天,如沐春风。
  《谈美》写于国家“危急存亡”的年头,在这种时候朱光潜为何还有心思来“谈风月”?这是因为“现在谈美,正是因为时机实在太紧迫了”,“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心美化”。
  在《谈美》的开场,朱光潜就写道,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而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去。艺术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如果这两层不讲究,社会上多一个讲政治经济的人,便是多一个借党忙官的人;这种人愈多,社会愈趋于腐浊。现在一般借党忙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以及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给人的印象只要一句话就说尽了——‘俗不可耐’。”
  朱光潜认为,人心之坏,正由于“俗不可耐”。而“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面对一位姑娘,如何表现缠绵不尽的情感
  《谈美》所要讲的,正是什么是艺术和美感,以及如何欣赏和创造艺术和美——也就是如何“免俗”。作为一本美学入门书,在《谈美》中,朱光潜先生从“要求
  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明白晓畅地给读者指出了一条认识美学的“简捷不绕弯的道路”。
  朱光潜用“我们面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来阐明什么是美感态度。他说,一位木商,一位植物学家,和一位画家,同时面对一棵古松,三人的态度是绝不相同的,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是一种实用的态度;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是科学的态度,而画家“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以直觉去欣赏形象,以美为最高目的。画家面对古松的这种态度,就是美的态度。
  在讲述艺术和美的欣赏和创造时,朱光潜往往能用浅显的比喻把一个理论问题说得趣味盎然。比如在论述“创造与格律”问题时,朱光潜从诗和散文的不同说起,认为散文叙事说理,贵能直率流畅,而诗遣兴表情,贵在缠绵不尽,因此散文大半用叙述语气,诗大半用惊叹语气,举例来说,“比如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你如果把这段经验当作‘事’来叙,你只须说:‘我看见一位年轻姑娘’;如果把它当作‘理’来说,你只须说:‘她年纪轻轻所以漂亮。’事既叙过了,理既说明了,你就不必再说什么,听者也就可以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如果你一见就爱了她,你只说‘我爱她’还不能了事,因为这句话只是叙述一桩事而不是传达一种情感,你是否真心爱她,旁人在这句话本身中还无从见出。如果你真心爱她,你此刻念她,过些时候还是念她。你的情感来而复去,去而复来。它是一个最不爽快的搅扰者。这种缠绵不尽的神情就要一种缠绵不尽的音节才表现得出。这个道理随便拿一首恋爱诗来看就会明白。比如古诗《华山畿》:‘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这本来是一首简短的诗,却通过音节的回环往复,让人领略到了情感的缠绵不尽。”

“慢慢走,欣赏啊!”
  “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经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种种有关艺术和美的论述,目的都是为了“免俗”,为了让生命有一个艺术化的人生,朱光潜说,“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而“觉得有趣”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在专谈“人生的艺术化”这一章中,朱光潜写道,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