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共鸣”——身体里的四台“功放”

 忧郁的妖精 2021-11-20

有声演播入门技巧

共鸣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人体发声,有四个主要的共鸣腔体:口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鼻腔共鸣。掌握不同的共鸣方式,有助于我们改善声音的力度、张力,以及音色等等。

共鸣

这几个腔体并非是独立工作的,平时是一种以口腔共鸣为主的混合共鸣方式。当我们在变换音色时,就是在调节共鸣在各个声区里混合的比例。正常说话时主要在中音区,以口腔共鸣为主;高音以头腔共鸣为主;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逐步掌握几种不同的共鸣方式。

口腔共鸣

常用的一种共鸣。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这时,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喉咽部分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动,声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时兼有鼻腔打开、畅通的感觉。这种共鸣使声音雄壮,但过多的口腔共鸣,容易使声音出现“白声”。发中音(中声区的音)时,以口腔、咽腔为主要共鸣器官。

练习方法

1.提打挺松

提颧肌(微笑)、打牙关(咬苹果)、挺软腭(打呵欠)、松下巴(左右摇动下巴)

2.倒吸一口气,发“唉”的音,体会口腔的空间感

注意事项:

唇齿贴近,收紧双唇

嘴角上扬,颧肌收紧,能消除声音当中的消极音色

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是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这种共鸣色彩集中而柔和。发声时要注意打开颌关节,减轻下颌重量,感觉骨室有轻微振动感,眉心处也有微振感。主要用来控制高声区。

练习方法

  1. 公鸡叫,吃芥末的感觉

  2. 三步练习法

第一步:调整体态。坐姿或是站姿都可以,双脚与肩同宽,要踏踏实实地踩在地上。腰部挺直,吸气——吸到7、8分饱就可以了。如果气吸得太满,容易大脑缺氧、头昏眼花;

第二步:微笑,提颧肌(苹果肌)。这个动作对于调整音色、提高声音的亮度和字音清晰度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第三步:把一只手的指尖放在前额的位置,加强意念,找一个你自己觉得舒服的高音,发“hei”这个音。注意要让气息缓缓送出,不要一下子打出去,送气的同时,要把气息尽量打到上口盖,也就是硬腭的前端,靠近上齿齿龈的地方,同时感觉眼眶和头部有微微的震动。从无声到有声……想象着声音是从前额指尖的位置向前送出的。

升级版:把调值一步一步升高。注意气息的支撑很重要,千万不要只是把嗓子捏紧,那样对声带的伤害是很大的。逐步进阶到元音、单音节字、双音节词、多音节成语、绕口令、演播作品的练习中来。

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感觉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唱低音(发胸声区的音)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模仿一些比较厚重的声音时可以用到,如张飞。

练习方法

哼鸣,发“嗯”音,也可以学牛叫。配合气息的练习,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同时还要加强腰部和后背呼吸肌的力量。

第一步:调整体态。坐姿或是站姿都可以,双脚与肩同宽,或是前后的小弓箭步也可以,要保证脚踏踏实实地踩在地上。腰部挺直,吸气——不要吸太满;

第二步:微笑,提颧肌(苹果肌);

第三步:保持前面的状态,同时把双手放在胸前,加强意念,找一个你自己觉得舒服的高音,做哼鸣音的时候要保持嘴巴内部有空间,就好像含着一大口水,放在胸前的手要慢慢往身体的前方做引导,想象着是用胸口来发声的。也就是说,要感觉声带不在喉头而在胸口。同时加强腹部和腰背部的气息支撑的感觉。

升级版:把调值一步一步降低。逐步进阶到元音、单音节字、双音节词、多音节成语、绕口令、演播作品的练习中来。

鼻腔共鸣

鼻腔共鸣是声波在鼻骨上的振动,即将声音的焦点定位在鼻腔。鼻腔共鸣的感觉是声音冷艳而空灵。随着焦点向后移动,声音越来越接近美声。随着焦点向后向上移动,声音的位置也就越高,越冷,越空虚,越不灵活,越美声化。扮演一些高傲、阴险的角色时可以用到。

练习方法

发a~ang~eng;发eng~ang~a,注意口腔打开,想象有一根牙签

共鸣练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一下子用力过大过猛;

2.不要过分松弛或是过分挤压喉部;

3.要随时检查和调整气息和身体的状态,不要憋气;

4.尽量保持身体和声音的自如、通畅;

5.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方法正确,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一段时间后,音色就能转变自如,且更有力度。

综合运用

1.使声音偏细和偏高的方法,是用足够的气息把声音的激发点调整到口腔靠前的位置,同时加强头腔共鸣,再配合音调的升高就可以达到了。

2.想要使声音变得宽厚沉稳,相较于高音区的发音位置,要把声音的激发点稍稍往后挪一点,在口腔的正上方,同时加强胸腔共鸣,再配合音调的降低就可以达到了。

打通三腔

在实际运用转换音高来达到语调变化的时候,需要打通和联结上、中、下三腔共鸣,把高、中、低三个音域联结起来。

练习方法

无声吹唇(声带不震动)

调整体态。坐姿或是站姿都可以,双脚与肩同宽,脚踏踏实实地踩在地上。目光平视,嘴唇和下巴要放松;如果吹不起来,可以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两边的嘴角下方,轻轻向上推,这样就容易吹起来了。

注意气息的控制要均匀,要用上腰腹部和呼吸肌的力量,要随时检查和调整气息和身体的状态,使身体始终保持一个很自如的状态。

进阶1:有声吹唇(声带振动)

有助于寻找正确的发生位置,避免声带受伤。

从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的音调开始,声音由弱加强,发“pu/du”音。

进阶2:滑音练习(上滑——下滑)

发“pu/du”音,有点像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

上滑:中声区——高声区(波峰)——中声区

下滑:中声区——低音区

进阶3:打通三腔(上中下滑音)

把上滑和下滑连起来,尽量向高低两端去滑动。这个练习对扩展音域有很好的效果,也是语调变化的前提和外部基本技巧。

I love music

笔记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