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尽沧桑的土门飞机场(已核)

 中人364 2021-11-20

                                     历尽沧桑的土门飞机场

      土门飞机场位于我县原龙泉镇车站村(现划为宜昌市伍家乡南湾村)柏临河东岸,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它跨越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产生过不同的作用。它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产物和其罪恶的历史见证,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航空事业发展的一个象征。虽然这个机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休赋闲”,但政府出于多种考虑,仍然安排专人守护,让这一历史陈迹能得以保持原貌留存下来。

        一、土门机场的问世

        1940(庚辰)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6月,襄樊失守,侵华日军渡过汉水疯狂向南进犯,很快占领了宜昌,日军的飞机也经常在铁路坝机场降落起飞,向城区及周围地区投掷炸弹,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次年3月,日军决定放弃铁路坝机场,另在土门一带修建(因日军飞机在铁路坝机场屡遭国民党军队重创而防不胜防,大为恼火)。经过多次勘测,选择了柏临河东岸的钟家畈、商家畈至傅家岩的开阔地带(现均为宜昌市南湾村)作为机场场址。4月初,日军把机场工程承包给一个姓向的总包工头,又委派“中神”和“小夏”两个日军小头目负责机场修建事宜,还调来一个大队(约相当于中国军队编制的一个营)的兵力,驻守附近的马鞍山、斗笠撇、朱家包(堡),担负警戒和防御国民党部队的地面进攻及空中打击。

        日军对飞机场需要急切,为抢时间,于是在当地雇用民夫约500人,选择顺河边的荒滩,设计修建一个长约1000米,宽约50米的简易机场,据南湾村1组70多岁的老人何友德、雷德清回忆:那时他们才十六、七岁,曾参加过修建机场,那个机场较小而且是粗制滥造,就是将场地整平之后,先摆上一层大石头,再糊上一层厚厚的黄泥巴,然后铺上一层小卵石。这个机场没使用多久,日军就将它废弃了,决定移址再建。

        第二次修机场选址在离河远一点的地方,基本上就是现在机场的位置。1942年上半年,日军从汉口船运民夫千人来修建机场,民夫都住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和用芦席搭的工棚里,这次当地民夫很少。机场选在陈家岗、马家岗一线,当年这个呈南北走向的山岗长两里有余,高3至4丈不等,北半段叫陈家岗,南半段叫马家岗。机场是不能修在山岗上的,所以必须把山岗搬掉。当时岗上住有30多户人家,日军给了一点“搬迁费”,就强令老百姓在规定时间内把房子拆掉,不然就是一把火。搬迁致使不少人家流离失所,还有16户人家没有拿到一分一文的“搬迁费”,据说是“包工头”给“吞”了。

        日军为了安全而警戒森严,机场红线内全用铁丝网围住,不得随意出入。那时施工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是靠原始的办法锄挖肩挑,夯实地基则是用36个人拉着一个用水泥浇铸的大磙,来回反复辗压。这次修的机场要比原来的大得多,长约1500米,宽约60米,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浇筑,还在机场南端傅家岩修造了防空停机坪,用芦席做成一些假飞机进行伪装。为加快进度,日军还将俘虏过来的国民党部队一个师押来参加抢修机场。这些民夫和俘虏不仅劳动强度大,生活也极艰苦,常常因吃不饱出去采挖野菜充饥,稍有懈怠就会遭到监工或日本兵的训斥和毒打,被打伤或致死的事时有发生。在日军的高压下,年底机场建成投入使用。

        二、日军在土门机场命运的变迁

        新的机场建成后,日军加紧了对国民党抗日军事目标和城镇的狂轰滥炸,军民深受其害,为了打击日寇的器张气焰,1944年,国民党在美国空军的帮助下,曾先后两次出动飞机袭击土门机场,第一次用机枪和炸弹炸毁日军“安二式”军用飞机一架(那时日军在这里使用的全是这种飞机),炸死日军数人,当地农民杨培宗的左腿被炸断,其妻杨陈氏被炸死。第二次空袭因狡猾的日军迅速将飞机开进防空停机坪而未能成功。自此以后,日军的飞机再也不敢贸然出动了。据当年曾参与过空袭土门机场的龙泉镇香烟寺村78岁的老人向纯陈述:空袭之前,他奉命协同国民党部队有关人员,对机场的方位、周围环境、停机位置等情况进行了周密细致的侦察,然后由他绘成准确的详图,提供给执行空袭任务的人员。

       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曾将机场挖成许多坑坑洼洼,不久解放战争开始,这个机场就停用了。

        三、土门机场的鼎盛时期

        解放后,最初民航机是停降在铁路坝机场,后来因为考虑该机场位于城区中心,有诸多弊端,才决定将民航站迁至土门机场。1952年,政府对机场进行了维修,增加了附属设施,不久即正式营运。从此,土门机场便回到了人民手中,获得了“新生”,铁路坝机场即告撤销。

        1970年,为适应当时备战形势,空军2426部队进驻土门机场和钟家畈李家岗一带,并计划进行机场的扩建与改造。工程主体是在机场北端再加长200多米,适当加宽主跑道,主跑道两侧各增加一个副跑道(供停机和备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另在黄金嘴修建一个空军雷达站……

        担负施工任务的主要是龙泉镇(当时是土门区)组建的基干民兵约500人,由部队出资实行“三十七块五”的“亦工亦农”的付酬办法,即凡参加修机场的人每月工资37.5元,交20元生产队记工分,留17.50元作生活费。经过紧张施工,年底工程结束。这个机场开始是军事专用机场,后来改为军事、民航两用机场,各用各的雷达,各停各的机位。这时的机场已扩大到长约2500米,宽约120米,即现在的规模。

        从机场扩建结束到1996年停止使用,其间可以说是土门机场的全盛时期,几乎每天都有飞机降落或起飞,有时一天飞降达10多架次,机场一般都停有20多架飞机,最多达40多架。

         四、土门机场“退休”

        1996年、随着黄龙寺三峡机场的建成,土门机场的功能便被它所取代,从此再也没有在这里降落飞机了,却成了部队、民兵进行军训和群众集会的特好场所。如今的土门机场,面貌依旧,只是没有了飞机。有关部门派有专人看守,并“约法三章”,不准拆除或动用机场所有设施;不准毁场耕种;不准在场内建房或设障。现在,它静静地“躺卧”在那里,仿佛是在等待着“命令”。

         附录:

         1970年,一架“安二式”军用飞机在进行试飞时,刚飞离跑道就发生机械故障而无法排除,致使飞机不幸坠毁于离机场北端约2公里的河滩上,飞机当即燃烧,机上5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1997年3月,南湾村二组农民李建国在自家屋后柑桔园(当年为日军营房外围)挖槽追肥,在离地面约30公分的土中挖出12枚长70公分,直径20公分的炸弹,当即上报,后由宜昌军分区派员前来悉数收缴,并经有关部门鉴定为日本制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