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是如何生慧的?成就如何保持,怎么减少痛苦,辩论的意义是什么

 我爱你文摘 2021-11-20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字面译文:

极大的成就好像有些残缺,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败。最充盈的好像溃决,但它的作用永不穷尽。最笔直的东西好像弯曲,最灵巧的好像笨拙,最善辩的人好像不善言辞。最赢利的好像亏本。躁动战胜寒冷,冷静克服炎热,清静无为才能使天下太平安宁。

领会译文:

获得了极大的成就,就要保持有所欠缺,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这样才能保持成就发挥出来的作用,不会衰竭,留有余地才能进退自如。

像水一样与世无争,并不是任人宰割,而是没人能与之争的不争,这种生存智慧,主要的特点就是将自己高明的面目掩藏起来,不要表现的锋芒毕露,炫耀意味着危险,何必自寻烦恼呢?

人生短暂,有失败就有痛苦,有欲望就有争夺,苦海无边,减少烦恼的方法极为简单,功成身退,清净低调,无私无为的表现足矣少去大多数的烦恼。

最大的烦恼就是求而不得的执着,既会引起无穷尽的烦恼,又能引起抑郁的反应,可是这种执着心且是别人可以帮助到你的呢,只有自己明白之后才能脱离苦海啊!

在西方人际关系学中,有一句名言,那就是“不要和他人发生正面冲突”,简称“不辩论”。这是如何理解的呢,这其中就是说争辩的本质恰恰是在与人发生正面冲突,我们大多数的人往往固执己见,多数人都喜欢与人争辩,可是我们哪个人愿意被别人说服,又有哪个人愿意被别人驳的体无完肤时接受他人的意见呢?

既然无法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再好的辩才又有什么用处呢?

所以点到即止是最好的,对方能不能明白你的良苦用心,顺其自然就好了,强求就会适得其反,联想到最近比较轰动的“宝马车主被保安捅死的事件”,本质就是争辩导致恶语伤人,情绪失控的结果,因为一时的争辩导致自己的情绪失控而失去生命,或者是伤害他人的生命,不是最得不偿失的表现吗。

研究发现,在辩论之后,十有八九,各人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事实远远胜于雄辩,即使表面上你取得了胜利,其实也和失败没有什么区别,搞明白对方坚持己见的理由,也就更能理解对方了。

逞一时之快根本没什么意义,有效的辩解往往不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尊重对方的想法与客观事实,平静的论述,各自承担后果就好,对于结果往往不用多言,别人也会相信你的言论,只要身体力行,自然会看到一切。

当你感到浮躁不安时,更应该学会静,因为只有静才能生定,定生慧,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才能解决问题,慌手慌脚只会失去分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