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北市场之夜

 名言诗句 2021-11-21

夜游北市场

灯光闪烁人潮涌,

表演经商不夜城。

砖瓦无声藏故事,

百年激荡又中兴。

观灯光秀

一轮明月半空中,

寂寞嫦娥舞袖功。

又得吴刚擎美酒,

亦真亦幻寄深情。

听说沈阳远近闻名的北市场今年国庆中秋双节上演灯光秀,我们于10月6日晚走进了北市场。迎面而来的是金光闪烁的北市场大牌楼。

旁边是由两对男女组成的大红福字,艺术而喜庆。

进了牌楼,由“北市”两个字组成的红色圆形框架是老北市的标志,也有中秋月圆的寓意。

标志下方菊花萦绕,喜庆美观。

旁边高低错落的楼房都镶有霓虹灯,并且还有老北市的字样。

尖顶楼房,红灯高挂的是“和平里”,里边应该是展览馆。

各色菊花盛开,一棵红色的菊花树让人好奇,这树到底是怎样长成的?不得而知。

放眼四处,豁然开朗,一排排的长廊灯火辉煌。买卖兴隆,人头攒动,这里的一切彰显了热闹与繁华。

近前才发现,原来都是特色商品、小食品售货亭。有蒙古大草原特产,有哈尔滨红肠。

有北京老八件。

有上海城隍庙糕点。

有大连干制海产系列产品。

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特产。

两边红灯高挂的店铺引来很多游客,行走其间,如同在彩色走廊中穿越。

造型奇特的“文奉园”,红灯如瀑,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原来这里美食一条街。

店铺中由面做成的彩色动物,有猪、兔、猴、鸡、狗,还有老寿星、天鹅、仙鹤等,五彩斑斓、栩栩如生。

还有一排一排瓦房状的商铺。

各种彩色的手工编织的娃娃、动物,花鸟背包等。做工精细,惹人喜爱。

拉洋片表演引人注目。一人现场演唱,小朋友趴在箱子上观看。正所谓箱内演大戏,洋片唱春秋。这样的演唱我们还是初见,感到很新奇。

市场中间小广场上有一个巨大宫灯状八面开门的小亭子,有来福门、高升门、国泰门、状元门、爱情门等各种吉祥门。

门内有触摸式的手绘图版,很神奇。

有女儿陪伴游园,父亲心里是甜滋滋的。

人们都沉浸在这热闹祥和的场景中。

突然,一阵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响起,寻声望去,附近的一个大舞台正在举办文艺演出。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一位身着女装的歌手正在用男女声交替表演,引来众多游客的观看。

现场观众众多,一位难求。高超的杂技表演和二人转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夜色中灯光勾勒出的大门、房屋吸引了我们。出乎意料,走进这光影般的大门,其实就是走进了一段历史。

原来,这里是沈阳太平寺,俗称“锡伯族家庙”,是锡伯族人出资兴建的一座喇嘛庙。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锡伯族家庙初建之时只有正殿五间,经过历代的维修和扩建,才逐步形成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寺院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院落。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嘉庆八年,佐领华沙布在大殿前的东西两面,刻立了锡伯文、汉文两座石碑。碑文不仅记载了锡伯族家庙的创立、扩建和修缮的经过,还记载了锡伯族迁到盛京及编入八旗前后三百多年锡伯族的历史。这两座石碑,如今尚有一座,被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如今侧门对面墙上不间断地播放着锡伯族的故事。

在正殿的正中悬挂着“锡伯家庙”四个烫金大字的匾额,是咸丰年间驻守盛京的锡伯族协领色普铿额敬献。

原本,锡伯族人大都居住在海拉尔。清初,皇太极为防备锡伯人造反,把聚居在一起的锡伯人逐步分派到各地去驻防。康熙年间,为加强防务的需要,朝廷又将锡伯兵丁连同家小近8000人分三批迁入盛京。此后,盛京的锡伯人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锡伯人大都信仰喇嘛教,但盛京却没有一个他们做佛事的固定场所。康熙四十六年,盛京的锡伯人筹集60两银子,在皇寺附近买了五间房子,找来匠人塑造了佛像,又从京师(北京)请来了甘珠尔经(大藏经)108部,创立了锡伯家庙。

在蒙蒙夜色中,走进四合院,借助灯光,墙上讲述历史故事的浮雕还依稀可见。

驻足四合院中央的一组“西迁之路”组雕,观看说明,方知锡伯族曾有一次西迁的壮举。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锡伯族奉清政府派遣赴新疆伊犁戍边屯垦。农历4月18日从盛京地区十几座城市集结到沈阳的锡伯官兵和家眷四千多人与太平寺锡伯家庙前挥泪拜别。踏上漫漫征程。他们冒酷暑,顶严寒,长途跋涉,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行程万里到达新疆伊犁。与当地各兄弟民族团结奋斗,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迢迢西迁路,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锡伯人的西迁壮举,在中华民族爱国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旁边有一个舞台,是历史情景的展示。

原来这是一个历史民居的展室,上书第五展室,民居,喜力妈妈子孙堂。

看上去,锡伯族家庙虽然规模不大,却布局整齐,前殿、中殿和大殿都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

前殿和中殿之间,东西两侧有厢殿各三间。后殿西侧有一座关帝庙,东侧有文昌殿和龙树殿。

龙树殿东边有三间禅房,是住寺喇嘛居住的地方。靠东墙有十间房,也是寺内喇嘛僧徒居住的地方。北侧有一扇小门通往实胜寺。太平寺东西两院由花墙隔开,中间两座月亮门,使得寺庙院中有院,古朴典雅。

其实,北市场除了太平寺(锡伯族家庙),还有皇寺(实胜寺)、满洲省委旧址、基督教堂、老北站。

据资料介绍,皇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因清皇太极赐建,也称“皇寺”。又因喇嘛教有红教、花教、白教、黄教之分,而实胜寺喇嘛为黄教.戴黄帽,寺院建筑也是黄色,又有“皇寺”之称。皇寺始建于沈阳故宫落成的那一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建成于崇德元年(1638年)。

关于建寺的起因,据《清代全史》记载:“后金天聪九年( 1635 年),皇太极灭强大一时的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林之妻囊囊太后及额哲太子归顺,并献出中国历代传国玉玺、玛哈噶喇金佛和金字佛经,后用白骆驼载之,行至盛京(沈阳〕西郊三里(现皇寺)卧地不起。”皇太极得知后,赐在此地建喇嘛庙。为表示他对喇嘛教的重视和信仰的虔诚,为炫耀他征服大漠南北蒙古族部落的功绩,取名“莲花净土实胜寺”。并亲赐'莲花净土实胜寺’大印一枚。此后,皇太极在每年的正月(旧历一日)上旬都要率领诸家亲王、大臣和前来朝贺的蒙古各部落首领到实胜寺拜佛。

(此片来自网络)

说起北市场,也是历史悠久,初建者就是被誉为乱世枭雄的张作霖。1921年,张作霖为开通地面、繁荣城市,发展民族经济,与外国商埠地竞争,下令在皇寺地区“十间房”附近,开发北市场。

仅仅几年,便涌现出北市、民生、中原三大百货(今沈阳百货大楼旧址);中央大戏院(今沈阳大戏院)、大观茶园(今辽宁青年剧场)、共益大舞台(今北市剧场)三大剧场。奉天座(今民族电影院)、保安电影院(今群众电影院)、云阁电影院等 3 家影院。后来又陆续有了金店、饭店、浴池、药房、妓院、茶社、大小客栈、服装店、钟表店等,还云集了说书的、唱戏的、演驴皮影的、说相声双簧的、打把式卖艺的,以及特色小吃等等,当时的北市场以“汇集五行八作、辐辏商贾游人”的繁荣著称,是与太原街、中街齐名的沈阳三大繁华地区之一。可与当时的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相媲美。

可是,这样繁华的北市场随着时代的变化却逐渐退化消失了,一些著名建筑有的已毁损拆迁,有的已不见了踪迹。

好在老北站目前尚存。辽宁总站作为京奉铁路终点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铁路车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沈阳最宏伟的城市建筑之一。对被老沈阳称为“杂巴地”的北市场发展繁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辽宁总站被“满铁”先后改名为奉天总站、北奉天驿。抗战胜利后,正式命名为沈阳北站。至1988年6月25日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历时57年。

(此片拍摄于2020年10月7日)

好在近年来政府又对北市场进行了恢复改造,未来北市场将由北区、中心广场、南区三部分构成。

我们现在见到的北区,是依托实胜寺、锡伯家庙等文化载体,集禅修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为一体的主题院落街区,是建筑空间、经营业态与多元文化精粹完美融合的明清风格主题院落群。

现在北市场似乎又恢复了“酒肆林立、人声鼎沸、旗幡飘荡、茶坊溢香”的繁荣景象。

不过,我在想,对城市集中连片的古迹到底应该开发还是保护?开发可立新,保护可存史,值得深思,我认为,中华民族不能没有历史的记忆。

当我正沉浸于深深的思考之时,突然鼓乐齐鸣,灯光四起,原来,大型灯光秀与演出早已开始。只见明月高照,半空舞台上身着古装的美女翩翩起舞。

灯光将周围所有的建筑和围墙镶上了弯弯曲曲形状各异的的金边,璀璨夺目。

夜色中,一轮明月更显风采,其中有人在舞蹈,像嫦娥一般舞起长袖。

舞台上彩灯四射,轻歌漫舞,气氛优雅,引人入胜。

红蓝射灯之下有三层舞台悬于半空,都有美女同时表演,亦真亦幻。

舞台景色时常变幻,有时在表演,有时是图展。

舞台表演显然是利用了灯光和电子技术,才让人真假难辨。我们一直看到灯光秀表演结束。舞台上打出了两行大字。上面有蓝底红字“沈阳老北市 盛世上河图。”下面红底白字“和泰升平 国庆民欢。”一场集演艺、科技为一体的灯光秀,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欢度国庆与中秋的文化盛宴。

“老北市,最沈阳”,北市场,我也许没得见你的全貌,却浏览了你的夜晚,霓虹灯下,你讲述了百年故事,半空舞台,你演绎了现代经典,怎能不令人流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