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成语故事:一错再错

 书鸿生 2021-11-21

话说赵匡胤共计兄弟五人,因老大、老五去世的早,所以,母亲杜夫人对余下三兄弟是悉心照顾,疼爱有加。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假传契丹人南下消息,奉命率军北上御敌,当走到陈桥驿时,他和赵普密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后迅速返回汴梁,胁迫周朝柴氏孤儿禅位于他,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封赏有功之臣。

太祖即位第二年,杜太后忽然得了重病,临终前,她把赵匡胤和心腹大臣赵普唤到身边,嘱咐二人说:“自古兄弟如手足,周世宗若不将帝位传给一个幼儿,这天下又岂能为你所夺吗?因此,等你百岁之后,当传位于你三弟光义,待光义百年后,传给四弟廷美,再由廷美传给你的儿子,你俩记下了吗?”赵匡胤本是个孝子,当下泪流满面的答应:“孩儿敢不应承母命!”当下由赵普作好笔录,藏于金匮中,命宫人秘密看守。这便是史上有名的“金匮之盟”。

公元976年,赵匡胤在一个雪夜突然离奇去世,享年仅五十岁。后人多据“烛影斧声”,臆测他是被光义所害。但据司马光记载,赵匡胤死时,赵光义根本不在寝殿,自然也就不能弑兄。总之,大宋朝第二代皇位便按照杜太后遗嘱,顺利传给了老三赵光义,史称宋太宗。

说了这么多,似乎还忘提了一个人,便是'金匮之盟’中的四弟赵廷美。廷美字文化,作为太祖、太宗皇帝的幼弟,自然受到格外照顾,他先任京兆尹,后迁中书令,再任开封府尹,跟随太宗从征北汉后,便进封魏王。赵廷美从小被母亲溺爱,长大又受到两位皇兄的关照,人生可谓顺风顺水,性格因此惯得骄横跋扈,说一不二,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后来,他也探听到'金匮之盟’一事,不觉大喜过望,眼见三哥赵光义继承了皇兄之位,那自己会不会也有天子命呢?这时起,他就希望太宗早点驾崩,自己也能过一把皇帝瘾。

然而,当他每天上朝发现太宗身体比自己还健壮时,这心啊马上就凉了半,猜想短时间内,这件事还真就只能想的'挺美’,极有可能是场'镜中花,水中月啊!’念到这,他愤恨之余,干脆策划以武力手段夺取帝位,暗中开始招兵买马,伺机行动。

这天,赵光义闲来无事,私下召见宰相赵普,先问了一下金匮之盟当时情形,接着又问他自己该把帝位传给儿子呢,还是遵从母后之命,把皇位传给四弟赵廷美呢?

赵普想了想说:“陛下,要按老臣真实想法,古往今来,子承父业,理所当然。可惜太祖临终前没把帝位传给子嗣,这么做就已经错了,如果陛下再把皇位传给魏王的话,岂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呢?

太宗听完,捋须重重点了点头,自此打消传位于魏王赵廷美的想法。公元982年,有人密告魏王图谋篡位,太宗因此下诏罢去他开封府尹之职,但念手足之情,改令他为西京(洛阳)留守。

然而,赵廷美举家迁到洛阳后,不思悔改,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相互勾结,继续策划叛乱,不久二人勾结之事败露,太宗盛怒之下,削去赵廷美一切职务,只挂个涪陵县公,让他闲居在家。两年后,令赵廷美举家迁往房州,到那不久,赵廷美便因郁闷成疾,吐血而亡,年仅38岁!可见人之贪心过望,足以杀身害命啊。

成语:一错再错,指第一次错了,未能吸取教训,导致第二次继续错下去

网图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