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之谜: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书鸿生 2021-11-21

历史从唐朝以后,江南经济迅速超越北方,位于江南的南京与其上下游的采石、瓜州构成的江防体系,是保证古老南京城的一道坚固屏障,正因它的地理条件如此优越,所以,几乎历代南方掌权者都会把南京作为都城,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以南京为大本营,统一全国并建立明朝。

然而,自打燕王朱棣进入南京称帝后,便开始张罗迁都北京,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北平曾是朱棣做燕王时的王城,他非常熟悉那里,相对来讲,南京就显得很陌生,虽然经济发达,但处于平原地区,很容易受到攻击。古代君主一般都讲究发迹的“龙兴之地”,如朱元璋还曾想把老家凤阳建成都城,多亏刘伯温一番苦劝,这才作罢。

其次,朱棣在北京的根基很深。洪武元年时,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改名为北平,把城中居民迁往河南开封,尽毁元朝宫殿,在其遗址上堆土筑成景山,就这样,本来繁华的元都很快变成一座冷清的北方边城。

洪武三年时,朱元璋为巩固皇权,下诏分封诸子到各地为王,作为拱卫京师的屏障,四子朱棣被授封为燕王,于北平设立王府,徐达死后,华北边防军事便多由他来节制。

再有就是形势所迫!大明军虽说把元朝腐朽没落的皇族赶出了关外,可草原上蒙古残余势力依然不可小觑,他们经常身骑骏马,手持弯刀,从草原飘忽而至,虎视眈眈地望着古老的长城,随时都准备卷土重来。而南京太过靠南,一旦发生战事,皇帝要发布的命令便很难及时送达前线,这样就会贻误战机,导致严重后果。朱棣久居北方,又带兵多年,或从军事上考虑的更多些。

基于以上数点,朱棣经过深思熟虑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下诏,改北平为北京顺天府,并与一些心腹大臣秘密商议后,下定决心迁都。可迁都说来容易,要真正实行那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永乐四年(1407年)五月,明成祖下诏开始改造北京!首先,朝廷分派官员赴湖广、四川、江浙、山西等地采集木料、石材,把全国的能工巧匠和数以百万的民工征集到北京动工,同时,为保证将来建设都城所需的一切供应物资,从永乐九年,又下诏对大运河进行修浚,当时具体工作由工部尚书宋礼负责,先挖通淤塞的河道,再引汶水、泗水入其中,沿河修建水闸三十八座。另派官吏负责开通清江浦,筑堤建闸,使江南的漕船直达淮河,经运河再到北京。

人口方面,永乐帝从公元1404年便下诏,把当时山西九府的一万户因经商而富甲天下的百姓迁徙到北京居住,以增加京都未来的人口数量,同时带动京畿地区的经济繁荣。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的营建工作基本完成。焕然一新的北京,以紫禁城为中心,周围是十八里的皇城,再外则是周长四十五里的京城。宫殿修缮的极其宏伟壮丽,中心建筑分别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皇宫外还另建皇家祭祀天地、神灵的天坛、太庙等建筑。

一切就绪后,成祖于十月二十八日正式颁布诏书,北京从此被定为大明都城,降应天府为留都,改名南京,仍设六部管理。对这一举动,很多朝臣持反对态度,便在永乐十四年时,成祖曾召集群臣议定迁都北平,当时就有一大批臣工跪地反对,朱棣当时大发雷霆之怒,把这些人是一一革职或严惩,自此才无人敢反对迁都。

公元1421年正月,明廷入驻北京紫禁城,成祖朱棣率文武赴太庙祭祀,随后升坐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大宴群臣。不料,迁都未到三个月,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相继发生火灾,朝野为之震动。很多反对者乘机上疏,以朝廷劳动百姓,官吏横征暴敛为名,惹得天怒人怨,致使迁都不吉。

起初,朱棣还耐着性子听,后来一怒之下,杀死大臣萧仪,逮捕李时勉,令所有妄议不祥者全部跪在午门外晒太阳,多亏夏元吉苦苦求情,方才消了成祖的怒气,此后便再也无人非议迁都一事了。

朱棣通过迁都北京,开启大明朝“天子守国门”之先河,紫禁城从此可以高效地管理调动军队抵御北方外侮,成祖本人就曾五次出兵北伐蒙军残部。正因天子戍边气势,外加皇宫与帝陵俱在前线的原因,迫使朝野上下面对危机来临,无不奋力抵抗,誓死效忠。后来土木堡之变波及的北京保卫战便是最好一例!

网图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