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货店》从小人物秋林在南货店里当学徒切入,逐渐将各个人物的背后故事串联起来,展示了一幅略带江南烟火气的图景。 前半部分关于吃的描写让我想起汪曾祺,关于村落小人物故事的叙述让我想起余华写的《活着》;后半部分关于官场部分,越读越觉得像是在逛网络小说,很浅很世故,甚至带点意淫。前面酝酿好的好滋味,被后面各种俗气所打乱,失了味道。 先说前半部分,人物塑造很清爽,南货店里三个老师傅,各有各的特色,作者一句话就把他们的画像勾勒出来:
对那个时代哪个地方的饮食描写尤其“到味”:
这文字,直接唤起了我十几年前的回忆,仿佛置身于小屋里,在泛黄的灯光下看着身旁的父母在做好吃的。小说中这类描写很多,很地道传神,我觉得这是这部小说最大的魅力之一。 再说后半部分,秋林从从南货店升迁到县里,关于故事的场面打开了,但也不深刻了,几乎都是走马观花,而且都是看过的花。到最后,干脆直接把每个人物的弄权和欲望都搬到台面一一展示,失了人物的刻画。 就像,我在听自家叔叔讲他听来的前一辈人的故事,只有陈述,陈述里没有感情。 小说的最后,我觉得设计了一个不错的结尾。齐师傅走了,这个曾经被批斗、被打倒的人在临走之前最大的愿望是得到平反,然而秋林无力也不敢为他办到,只能在他死后起身写了一篇悼词。读了几遍悼词之后,秋林将悼词撕碎扔进垃圾桶,小说到此结束。 他最终没有将悼词送出去,因为他发现,他笔下的齐师傅的一生,何其平常。不禁感叹,人这一生,一个个人认识,一个个人离开,到最后,写在悼词上又有几多差别? 我觉得这结尾好在以悼词结束,仿佛不仅是哀悼逝去的齐师傅,更像是这个时代,以及已经改变了原则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