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宝金辨治肺癌咳嗽八法

 caimin133 2021-11-21


Image

从补肺益气、清热肃肺、温肺化饮、甘寒生津等八个治疗方法入手,介绍花宝金治疗肺癌咳嗽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说明之。

[摘要]咳嗽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花宝金认为肿瘤为全身性疾病,临床上病理改变以“虚、瘀、痰、毒、湿”最为多见。从补肺益气、清热肃肺、温肺化饮、甘寒生津、泻肺利水、金水相生、清肝泻火、运脾化湿八个方面总结了花宝金治疗肺癌咳嗽的经验。列举验案一则说明之。

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咳嗽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症状,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花宝金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肿瘤为全身性疾病,临床上病理改变以“虚、瘀、痰、毒、湿”最为多见。在肺癌咳嗽的治疗中,亦有其独到之处,兹述如下。

Image

1  补肺益气法

从病因学来讲,肺癌多因在人体正气不足的基础上,痰、瘀、湿、毒互结,瘤体形成,故临床早期便有咳嗽症状。对于能手术的患者,因手术耗伤人体气血,术后则肺气大虚,“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临床则表现为咳嗽声低无力、痰多清稀、乏力、气短、自汗怕风等症状。认为应该宗“损其肺者益其气”之旨,补肺益气。在补肺益气的运用中,尤其重视脾胃之气,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认为“得脾胃者得中央,得中央者得天下”。从经脉而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从五行而言,脾胃居中焦属土,为五脏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肺居上焦属金,主气司呼吸,土为金之母。故应该从“虚则补其母”入手,认为肺气虚损不足,必须大建中焦脾胃之气,使肺气源泉不绝。正如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所言:“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临床常用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因肺气虚弱之人常表虚不固,故其将异功散中党参易黄芪,且黄芪用量最大,少则30 g,多则 120 g,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本草备要》言:“黄芪,温分肉,实腠理……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

Image

2  清热宣肺法

此法常用于肺癌初期患者,或年老合并其他心肺疾患者。患者正气素虚,若感于外感时邪,引动体内癌毒,邪热充斥内外,热毒之邪壅遏于肺,肺失宣降,则发为咳嗽,临床则见身热,口渴,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症状,认为,此时应用清热泻肺之法,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若身热不退,则加柴胡、黄芩、人工牛黄等清解里热;若兼有黄痰者,则加川贝母、胆南星清热化痰;若喘息咳逆症状严重,则加紫菀、款冬花平喘降逆。

Image

3  温肺化饮法

此法常用于肺癌术后,脾胃之气虚弱,运化水饮之力较弱,饮停心下,或复感寒邪,“形寒饮冷则伤肺”,肺失肃降,上逆而为咳,临床多表现为咳痰量多,色白清稀,或咳吐浊唾涎沫,胸满不舒等,这与尤在泾所论述的“上焦有寒,其口多涎”症状颇为类似。对于此类病证,常在培土生金的基础上,佐以温肺化饮之法,常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或小青龙汤加减治疗。《金匮要略》言:“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伤寒论》言:“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常用细辛、干姜、五味子温肺化饮,收敛止咳。若兼有喘息或外感症状,则配伍少许麻桂之品宣肺平喘或疏散外邪。

Image

4  甘寒生津法

甘寒生津之法多用于肺癌感受温热之邪,或肺癌放疗后的患者。放射线治疗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正气在不同程度上也有一定损伤,其认为放射线具有从外感受、湿热性质显著、容易伤阴等特性,属于温病学中热毒之邪的范畴。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温热毒邪伤肺,损耗肺中津液,损伤肺气,致使肺之气阴两虚之证,表现为阵发性干咳,痰少而黏,口干口渴,夜间甚等症状。根据吴鞠通提出的“热病有余于火,不足于水,惟以滋水泻火为急务”的原则,常以甘寒濡润之法,养阴清肺,用方多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在沙参的运用上,提倡南北沙参并用,北沙参体重,性凉而味偏甘,功专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体轻,性寒而味偏苦,益肺阴时又有清肺火之力。两者协同,清肺热而无苦寒伤阴之弊,对肺癌之阴虚有热者效果较好。

Image

5  泻肺利水法

 《素问·咳论》曰:“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素问·灵兰秘典论》言:“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又言:“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元气之终使也。”三焦作为人体的六腑之一,主持元气,是水液运行的通道。若肺癌患者咳嗽日久,耗伤人体的元气,元气受损则枢机不利,水液代谢失常而生水饮之邪,水饮停于心下,气逆于上,扰于肺金,则又加重咳嗽,并见面目、四肢浮肿,憋闷喘息,但坐不得卧、胸痛等症状,这与临床中的肺癌晚期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症状相似。认为应该按照《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关于“悬饮”和“支饮”的论述,即“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等,在益气扶正的基础上,采用泻肺利水之法,以攻逐水饮。方用防已黄芪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方中黄芪补气利水,防己、葶苈子、椒目专攻行水。《本草备要》言:“葶苈子,辛、苦、大寒。属火性急,大能下气,行膀胱水。肺中水气月贲急者,非此不能除”“防己,大辛、苦寒。能行十二经,通腠理……治肺气喘嗽”“椒目,苦辛,专行水道,不行谷道。能治水臌,除胀定喘”。诸药相合,补泻兼施,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Image

6  金水相生法

在脏腑功能活动中,肺与其他脏紧密相连,特别是与肾的关系居于重要地位。从五行关系而言,肺金为母,肾水为子,母子相连;从经脉联系角度,《灵枢·经脉》言:“足少阴肾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从功能而言,肺卫之气出于下焦肝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吸气,肾主纳气,共同维持呼吸功能,正如《难经》所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肺主治节,肾者主水,二者在水液代谢中协调相关,即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癌以老年患者居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患者多肾精亏虚,若癌毒热邪灼伤肺津,耗损肺阴,久则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肾虚无以将水液上输以润肺,肺肾阴虚,则发咳嗽,夜晚加重,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甚则阴虚火旺,灼伤肺络,痰中带血。此时应补肺中多兼滋肾,肺肾同调,方用百合固金汤合二至丸加减,百合固金汤主以甘寒之法培元清本,二至丸则专入肝肾以滋阴,两方协同加减,共奏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之效。

Image

7  清肝泻火法

《素问·刺禁论》言:“肝升于左,肺藏于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就从气机升降的角度阐述了肝肺二脏的生理功能,肝气从左升发,肺气由右肃降,合天地之气东升西降之理,相反相成,对全身气血的调和,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说明了气机运行是五脏功能的重要特征。因肺癌患者平素多情志不调,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且多以气郁为主,若肝郁日久化火,肝火上炎,导致左升太过,右降不及,在临床则表现为咳嗽上气阵发,痰少质黏或有絮条,口苦咽干,咳甚则胸胁胀痛,症状变化随情志波动而增减。认为此则为肝火犯肺之证,应清肝泻火顺气,治以黛蛤散加减。黛蛤散由青黛和海蛤壳组成,据《本草求真》记载:“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郁火”。《神农本草经》认为海蛤“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两者协同运用则具有清肝利肺之功。《证治汇补》记载用粉黛散(真蚌粉、青黛)治疗痰火入肺,肺气上逆,咳而不卧,面浮气促等。

Image

8  运脾化湿法

在培土生金法的论述中,提到了脾与肺的关系,以及补肺气必须大建中焦脾胃之气之理。另外,在水液代谢方面,《素问·经脉别论》提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脾肺两脏共同参加水液代谢的过程。化疗药物常损伤脾胃之气,脾胃之气虚弱,运化水液之力不及,则痰浊之邪内生,上犯于肺,则表现咳嗽、咳吐浊痰、恶心、呕吐等症状,故后世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认为,健脾化湿之法即是对痰浊之邪的治疗,也是对未出现痰浊之邪症状的预防,属于“治未病”的范畴。其临床在异功散的基础上,常配伍一些芳香化湿或健脾渗湿的药对协同运用。①藿香、佩兰、薏苡仁。《本草正义》言:“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好,舌苔浊垢最捷之药”;《素问·奇病论》则记载佩兰有“除陈气”之力;薏苡仁,甘、淡、微寒,为阳明经主药,能健脾益胃,三者协同,则健脾化湿之力尤著,适用于乏力、纳呆、恶心呕吐、舌苔厚腻等症。②木香、砂仁、枳壳、厚朴。《日华子本草》记载:“木香,治心腹一切气……健脾消食”;《药性论》认为砂仁能“消化水谷,温暖脾胃”;《药性赋》言“厚朴温胃而除呕胀,消痰亦验”,枳壳有宽中下气之功。四者协同应用,健脾消滞之功显著,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呕恶痰涎,不思饮食、大便稀溏等症。

Image

9  病案举例

女,62岁,初诊:2015年7月22日。主诉:左肺肿物3月余,放化疗中。现病史:2015年4月患者因咳嗽抗炎治疗无效,在天津肿瘤医院行CT检查示:左肺舌叶异常代谢肿物,考虑中心型肺癌,因患者有脑血栓,未行病理检查,2015年5月至7月在天津肿瘤医院行放疗30次+紫杉醇+顺铂(TP)方案同步化疗4周期,治疗过程顺利,胃肠道反应较轻,拟再行2周期化疗及30次放疗。因化疗期间咳嗽剧烈,故来我处寻求中医药治疗。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控制正常,脑血栓病史无后遗症。个人史:吸烟40年,20~40支/天,已戒烟3个月;否认饮酒及传染病史。家族史:否认。刻下征:咳嗽频发,有痰不易咳出,纳可,眠少,易出汗,体力可,体质量稳定,大便干结,夜尿多,尿蛋白(+),舌红淡,苔薄白,脉弦。处方:南、北沙参各15 g,麦冬15 g,桑叶12 g,杏仁10 g,生石膏45 g(先煎),生黄芪80 g,生白术30 g,茯苓20 g,陈皮6 g,僵蚕12 g,蝉蜕9 g,姜黄12 g,酒大黄16 g,炒酸枣仁30 g,首乌藤20 g,珍珠母30 g,夏枯草15 g,半枝莲30 g,生甘草12 g。

二诊:2015年9月16日。2015年7月31日起又于天津肿瘤医院TP方案化疗2周期,放疗30次。刻下征:偶有呛咳,无痰,腹胀,矢气后缓解,手指及双下肢足踝以下胀麻感,纳食可,夜寐安,精神佳,二便调,舌红淡,苔薄白,脉弦。处方:在上方基础上,减夏枯草、半枝莲,加枳壳30 g、厚朴16 g、阿胶15 g、鹿角霜15 g。

按:放射线属于温病学中热毒的范畴,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导致气阴两虚,发为咳嗽,痰少而黏;肺气虚不能固表故自汗多,不能输布津液,水液直趋下行,则小便多;气血虚少不能濡养心神则眠少、夜寐不安;胃中燥热则气机阻滞不通,大便秘结不通。故治以滋阴益气、养血安神、调理中焦气机之法。方中南北沙参、麦冬、桑叶养阴润肺;石膏、杏仁清热肃肺止咳;黄芪、白术、茯苓、陈皮补中焦脾胃之气以生肺气;僵蚕、蝉蜕、姜黄、酒大黄调理中焦气机以治便秘,炒酸枣仁、首乌藤、珍珠母养血镇静安神,夏枯草、半枝莲、生甘草减轻放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服药2个月后,则咳少,寐安,汗止,但有腹胀、四肢麻木之感。认为此乃中焦脾胃气滞,不能化生气血,故在前方减夏枯草、半枝莲,加枳壳、厚朴以通气滞,阿胶、鹿角霜滋阴补血。至三诊,患者诸症悉减,病情平稳,遂按期复诊,口服中药维持,以防止疾病进展。从此病案可以看出,因肿瘤患者病机复杂,引起咳嗽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所在治疗时,各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必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应用,方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