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入秦

 新用户10734tIE 2021-11-21

前396年,魏武侯即位,作为嫡长子的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父亲精心的栽培,成为了一个知书达理,颇有才干的政治新秀,把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前393年,魏国两线作战,同时与郑国秦国开战。

前391年在武侯的提议下与赵国韩国联盟,直取楚国腹地,令楚国朝堂一片震惊。

前389年,秦国进攻秦军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镇--阴晋,武侯亲自犒劳前线将士,有吴起统帅的魏军个个以一挡十,大败秦军在阴晋城外。

......

但魏武侯的战略眼光没有父亲那么清晰,战略上过于盲目,不如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雄才大略

比如,因为利益上的分配与赵国决裂,使得三晋内斗,成为魏武侯外交策略中的最大败笔。

比如,对平民出生的吴起逐渐冷淡,致使贵族出生的公孙痤设计将吴起赶走,然而这种任人唯亲、任人唯贵的不成文规定最终成了魏国的国策。

至儿子魏惠王时期,更是丢失了一位重要的人物——商鞅

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才算建国,后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领地,所以秦是一个游牧与农耕过渡的国家,一直被其他国家看作是落后的符号。直到秦穆公时代(前659-621)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依然是比较落后。

秦孝公时期,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向魏国学习,广揽人才。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魏国来到了秦国。

商鞅见秦孝公,第一次讲王道,孝公打瞌睡。第二次讲帝道,孝公也不感兴趣。第三次讲霸道,孝公大悦,一连讲了几天。

商鞅是带着魏国改革的经验来的,但是秦国有秦国国情,变法之路困难重重,变法不是有个好点子就可以成功,变法的实施极大的考验着变法者个人能力。

“秦人不悦”,来自平民的,来自贵族的,还来自于太子的。

朝堂之上商鞅与群臣展开了辩论赛,力驳群臣,最终得到孝公的支持。

前356年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开始,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统一秦国国内的度量衡。

商鞅变法大大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也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抨击提倡以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的儒家思想。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重农抑商,刚开始有利经济的发展但长期来看肯定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鞅执法严酷残暴,更不徇私舞弊,2000多年前,中国进入了正真的法治社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时太子真的犯法了,当然太子还是不敢动的,结果太子傅(老师)被割鼻,刺字,商鞅为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笔

前340年,商鞅联合齐国赵国率兵攻魏,魏派公子卬迎战,商鞅以会旧友的名义设计俘虏了公子卬,大败魏军,魏割河西之地还与秦国,商鞅因功封于商地十五邑。使自己的名字由卫鞅变成了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继位,贵族们告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魏国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逃至自己的封地自卫,战败而死亡。商鞅虽死,但商鞅时期的法令被保留了下了。

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灭商鞅全族。商鞅被车裂后法家学者收殓商鞅的遗骨准备偷运回商鞅故里卫国安葬被秦国守军截获,后将商鞅遗骨草草埋葬于附近的秦驿山之下。

后来法家的后学者寻访至此为商鞅立了墓碑,上书"商君之墓"商君墓位于今陕西省秦驿山脚下1970年解放军某部在此修建营房时将商君墓夷为平地

注: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为商鞅的封地。图为商洛市商鞅广场。


PS:“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如果魏国能够弃前嫌,对商鞅委以大任,中国历史会不会改写呢。“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此特别想把这篇《为什么要去日本?》链接给大家看。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