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灭赵

 新用户10734tIE 2021-11-21

战国四大将白起,王翦是秦国人,廉颇和李牧是赵国人,可见赵国军力还是很不错的,能与秦国抗衡的也只有赵国了。

秦王赢政亲政后接连犯了两个错误,其中一个呢就是改变了范睢远交近攻的国策。秦王亲政,赵悼襄王第一时间派出使臣与秦国修好,秦赵成了友好国家。

于是赵国放心的攻打燕国,而秦国也准备攻打楚国。

楚国人就写了一封信给秦王(作者不可考证),这封信写得是丝丝入扣,指出了秦王的战略错误,也提出了战略方向。意思就是你应该先打韩赵魏国,再打楚国,如果先打楚国,赵国定然乘机壮大,韩国魏国与秦国积怨太深,也会乘机反攻,到时候秦国就麻烦了。看的秦王一身冷汗,把战争的箭头指向了韩赵。

从郑国渠到楚国人的这封信,可见这个时候的诸侯已经没有了反抗秦国的决心了,最大的愿望也只能是让自己的国家多苟延残喘几年了。

秦收拾了韩国后的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的貍阳城。战事还未结束,秦王翻脸了,将领王翦趁机率军进攻赵国,夺取邺地的九座城邑。赵悼襄王郁闷而死。

这个时候赵国周边的胡族被收服,北方的匈奴在强大,李牧就是防止匈奴的边防军。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平时呢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赵王却认为李牧胆小怯战,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屡战屡败,损失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

李牧充分利用射击的优势,避免近身交战不敌匈奴骑兵,精选人马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这一仗以步兵全歼骑兵,成为了中国战争史的典型战例。

赵悼襄王纳了一个倡妓为妃,这也没什么。问题是这女子可不一般,得到赵王宠爱后污蔑太子,最后赵王废了王后与太子,立这个女人的儿子赵迁为太子,同年,悼襄王死,太子继位。这个女人没有留下名字,史称邯郸倡或赵悼倡后。(也是够损的)

早在悼王要娶邯郸倡的时候,李牧提出了反对意见,觉得这个女子品行不端,不能娶。这就得罪了赵王。于是,赵国战事频繁,李牧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安安稳稳的在戍边。

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武城,赵将扈辄率兵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赵国10万被斩,桓齮成为了秦国将领的一颗新秀。

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国的赤丽、宜安,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这个时候赵王终于想起了李牧。

李牧临危授命带着二十万的边防军与邯郸的赵军汇合。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拒不出战。秦军远征,不利打持久战,桓齮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救援,使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当赵葱建议救肥下时,李牧不为所动。反而乘机攻击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秦军十万被歼灭。这是秦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斩杀,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而桓齮因为无法交差,况且秦法严苛,便改名樊於期逃到燕国去了。后来荆轲刺秦王时,就是拿着他的人头作为礼物去见秦王的。

前232年,秦国分南北两路进攻邯郸。李牧督军猛攻北路军,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率主力军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取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计。秦国用重金贿赂了赵王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这个昏庸的赵王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派人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不从,赵王暗中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只过了三个月,前288年,秦军攻下邯郸,俘获了赵王迁,嬴政亲自来邯郸接收他出生并生活了九年的故乡,斩杀了一批曾经与他母子有怨的人。赵国亡。

赵国公子嘉(前太子)及一些赵国贵族,杀了邯郸倡,逃到代地,自称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全面完亡。


上一篇:韩国人的阴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