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特低调古都:东周第一大城,苏秦赞叹不已,如今却沦为一个区

 WarOH协虎 2021-11-21

因为明朝小说《封神演义》的流行,姜子牙的名字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姜子牙原名姜尚,字子牙,民间尊称“姜太公”,他在商朝末期辅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残暴不仁的商纣王,最后得道升仙。

民间的神话演义虽然虚无缥缈,但是它往往有其历史根据。姜尚是真有其人,他辅佐周文、周武两代英主,统领周人东进灭商,最后获封齐地。

这个齐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山东的齐国,首都在“营丘”,后来称为临淄。

中国特低调古都:东周第一大城,苏秦赞叹不已,如今却沦为一个区

临淄,这座城市是中国最早的都城之一,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人王颛顼就定居在这里。先秦到汉代,临淄是中国东部的大型商业城市,它统领富庶的山东,被誉为“天下五都”之一,和长安、洛阳媲美。

临淄的繁荣从西周延续到东汉,但是到了汉末,临淄快速衰败,至南北朝时期已经不再是政治、经济中心,唐宋之后变成普通的郡县。

由此可见,临淄与齐地的繁荣相辅相生,临淄为五都时,齐地正富甲天下,而齐地衰落后,临淄也“泯然众人也”。到了今天,临淄已经是个冷门地名,甚至成为山东淄博市的一个区,早已不复当年之名。

那么,春秋战国的临淄城有多繁华?这座城市因何而成为“五都”之一?又是什么原因,让临淄在汉代以后一蹶不振呢?

中国特低调古都:东周第一大城,苏秦赞叹不已,如今却沦为一个区

一、雄霸一方的齐国,本是“穷山恶水”

话说西周初年,周武王带着周人入主中原,灭掉了550年历史的商朝。现代人都以为“武王伐纣”轰轰烈烈,但这场战争其实有点“不讲武德”。因为当时纣王正带兵在东边征讨淮夷,周武王带兵从关中窜出来直插中原,商朝两面作战,最后朝歌被破,纣王自杀。

从商朝灭亡,我们可以看出夏、商、周这些上古王朝的地盘真的很小,几乎只在中原。商周政权东有淮夷、莱夷,南有百越,西有犬戎,北有鬼方,国君在中原动都不敢动。到了周朝,周武王坐镇关中,把自己的同族和功臣四处分封,布置在了自己的周围。

后世觉得能做一方诸侯很幸福,其实在当时,这就是周王把稳定边疆的任务交给手下,他们要保护周王四方的安全。《左传》形容此举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而最能打仗的“太公”姜尚被封在齐地,他旁边紧靠着“涞夷”,这是一支盘踞在山东半岛东北部的部落,和商王朝关系匪浅。涞夷身材高大,善射箭,战斗力很强,中原政权一直无法征服。

中国特低调古都:东周第一大城,苏秦赞叹不已,如今却沦为一个区

获封之后,姜尚定都营丘,也就是临淄,它位于“淄水”岸边,下游连接着济水,济水又通黄河。

齐国虽开国之后就一直在打仗,但姜尚多次击败了涞夷的西犯,用半年就站稳脚跟,划定了齐国的界限。可作为古华夏文明的边疆,齐国所处的山东北部非常荒芜,史书记载这里“少五谷,地薄人少”,齐国是诸侯中最贫弱的之一。

于是,姜尚祖孙三代人轮番上阵,开发齐国。齐人因地制宜,一边开垦荒地,一边利用齐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煮盐、捕鱼、开矿等产业,之后用本地特产向西向南去交换其他诸侯的粮食,养成了当地的厚重的商业文化。

发展了几百年后,西周末期的齐国已然富甲天下,首都临淄更成为中国东部最繁华的城市。

《史记》记载:(姜尚)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中国特低调古都:东周第一大城,苏秦赞叹不已,如今却沦为一个区

二、商业之都临淄

以商业立国的齐国吸引了各地的客商,临淄成为“海岱之间一都会”,在东周时期全城有4万多户,人口近20万,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

春秋初年齐桓公上台,他任用管仲治国,采取吸纳人口、规范城市的政策,以促进齐国都城临淄的商业发展。现代史学家认为,齐桓公时期的临淄城是中国第一次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管仲专门给手工业者和商人安排了自己的住处和活动范围,这是后来千年“坊市界限”的开始。

临淄城经济发达,齐王不仅欢迎其他诸侯国的人来做生意,还降低税收,甚至给商人管饭、住宿以及牛马的饲料。齐桓公因为管仲的政策而国富民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到了战国时期,《战国策》记载,临淄已经是“千丈之城”,人口7万户,近30万人。苏秦说齐王时就说:“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气扬。”

人口繁盛,让临淄城的娱乐业领先其他国家,齐国人流行蹴鞠,也就是踢足球,城内外有数个蹴鞠场,观众络绎不绝。

此外,临淄的音乐、赌博、杂技等活动也繁盛异常,苏秦称赞这里“甚富而实”。苏秦走遍七国,这些娱乐活动在贫困的诸侯国是闻所未闻的,以此可见临淄的繁华已经远胜中原诸侯。

中国特低调古都:东周第一大城,苏秦赞叹不已,如今却沦为一个区

战国末年,秦国远交近攻,开始吞并东方诸侯,并且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了齐国。

此后秦国不分封诸侯,把齐国变成齐郡,但是临淄仍然是齐郡首府。六国新灭,各国的贵族和百姓怀念旧国,秦国为了削弱他们,把六国国都的贵族和豪族聚集到咸阳,连当地的财富也一并掠夺,使得临淄、邯郸等大城受到打击。

始皇死后,天下大乱,刘邦脱颖而出成为天下之主,汉朝重新开启分封,齐国重新出现,临淄再次成为国都。汉代初期中央对诸侯的管控很弱,各国自己负担税收,齐国的鱼盐桑麻之利在此显露优势,在汉初迅速发展成诸侯一霸。因此,汉代齐都城临淄的规模人口超过长安,到汉武帝时期已经让中央政权感到威胁。

《史记》记载:“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

《汉书》还记载,西汉除了都城长安外有五大都市,分别是洛阳、宛城(南阳)、临淄、邯郸、成都。在汉代,“齐人”基本就是商人的代名词,齐地的织物畅销全国,甚至远到岭南都有痕迹。

面对诸侯富强难以控制的情况,汉武帝着手削弱诸侯,先收回盐铁之利,最后在元封元年直接撤掉了齐王的王位,把齐国变成郡县。

受到这种打击,临淄不再是齐地唯一的核心,政治权利和税收都去了长安,临淄的发展开始减缓,虽然仍是五都之一,但人口在逐年下降,慢慢走向衰落。

中国特低调古都:东周第一大城,苏秦赞叹不已,如今却沦为一个区

三、以临淄看古城发展的命脉:河流

其实,临淄的衰落,不仅是因为政治上失去了国都的地位,战争破坏和外界的自然环境变化也很重要。

两汉之交王莽篡汉,中国再次进入战乱,此时齐地有个军阀叫张步,就占领了齐郡。光武帝刘秀派遣大将耿弇征讨张步,两方居然就在临淄城交战。临淄城在战争中受到了破坏,后来张步战败投降,东汉重新在齐地建立齐国,可是临淄的繁华已经不如过去。

战争结束后,临淄所在的山东又面临一个问题——济水断流。

齐地地处东北,地区历来重商,而怎么贩运货物就是大问题。临淄城濒临淄水,淄水通济水,济水通黄河,黄河又有支流通往中原和关中。古代陆运成本太高,商贩一般都是坐船走大部分路程,最后再上岸陆运。

可见,临淄的繁荣十分依赖济水,但是现代人打开地图,已经很难找到这条称为“济”的河流,因为它的河道已经消失,下游被黄河侵占,今天的黄河山东段几乎就是古代的济水。河南的济源、山东省会济南,名字都是来源于古济水。

中国特低调古都:东周第一大城,苏秦赞叹不已,如今却沦为一个区

济水在古代地位极高,是“五岳四渎”之一,和黄河、淮河、长江齐名,古籍并称为“水河淮江”,它连通着山东和河南,是重要的航道。这条河是齐国繁荣的命脉,也是临淄的依靠。

汉代以后,黄河长期泛滥,摧毁了济水本身的河道,让济水多次断流,济水的主要水源之一“荥泽”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干涸,济水也因此大部分时间难以通航。

到了南北朝末期,济水细细微微,唐朝几乎消失,以至于唐太宗李世民都好奇“微弱济水,何敢称四渎?”

唐代后济水改名为清河,今天的淄水下游汇入小清河,这就是古代的济水的痕迹。临淄城在唐代以后再也难见于史册,成为齐地普通的郡县,而和临淄相似的汴州、扬州、徐州等地也都是因水运而兴,又因水运而衰败。

由此可见,河流交通才是中国古代城市兴亡的命脉。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临淄 春秋战国第一大都市》,范亚昆、杨关

2、《齐国故都临淄古今观止》,杜清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